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古稀老人将秸秆制成工艺品

2015年12月03日 10:16:10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作者: 记者 马叶芬 编辑: 王铮铮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12月03日 讯 稻谷入仓后,秸秆便一把火烧了当肥料,这是以往农家人的习惯。近年来,一到稻麦收获的季节,市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焚烧秸秆造成“烟锁善城”的空气污染状况。在很多人眼里或许秸秆只是收获后的无用废料,可是在罗星街道厍浜村的巧手老人——71岁的张祥荣手里,它们变成了一件件实用的日用品、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近日,记者来到张祥荣家,见到了那些在他手里化腐朽为神奇的秸秆工艺品。

  每天早上6时多,冬天则稍推迟些,张祥荣就起床了。洗漱拾掇完毕,吃完早饭,端一个小板凳坐到大门口,拿上一堆晒干的秸秆,便开始了他一天最开心的秸秆编织时间。在张祥荣家,家里用的饭囤、脚炉囤等“80后”们看来像“古董”的器皿,都是他亲手编织的,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秸秆在他手里成了宝。“秸秆可是个宝,什么样的东西都能编织,做成的日用品可比市面上买的结实耐用得多。”张祥荣随手拿起自家门口一个看上去精巧别致、成色很新的大提篮,“你一定猜不到,这个篮子已经用了30年,还和新的一样!”张祥荣自豪地说道。

  一把理好的秸秆,扎紧,绕成一个弧形,每隔一小段就用一把秸秆再绕上扎牢,慢慢绕成一个圆形……午后的阳光下,张祥荣向记者演示起秸秆的“入门编织法”。“最简单的就是编坐垫了,刚才的是起头。”张祥荣边编边用一根一头削尖的竹子将编好的弧形慢慢分出间隙来,“这可是编织中最要紧也是唯一的工具。”张祥荣解释说,这个一头削尖的竹子叫藤扦,编织到雏形基本形成后就要用到它,不然没法把整个编织品编得大而结实。“以前的藤扦是铁制的,现在买都买不到咯!只能用竹子削一下替代。”不到半小时,一个美观结实的坐垫就在张祥荣手里诞生了,谁能想到这么精巧的东西竟然是用被废弃的秸秆做成的!

  在张祥荣家不大的房间里,用秸秆编织好的汽车垫、坐垫、吊花篮、糖果盘、鞋垫、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玩偶、由带盖提篮做成的蔬菜保温箱等一应俱全,样式新颖、实用环保,还十分惹人喜爱。每件作品制作流程从打底、编帮到收边,张祥荣都烂熟于心。当记者问及编织这些工艺品手会不会很疼时,张祥荣笑笑说:“一点也不疼,既解决了农闲没啥活干的问题,又能做些日用品,挺开心的。”

  张祥荣说,秸秆编织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基本手艺,在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一辈,秸秆都是当宝贝的,哪舍得浪费,“可以编织成饭囤、小朋友用的立囤……每家每户都会编,我的编织手艺也是看别人编看得多自然而然学会的。”张祥荣说,如今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再也用不上这些秸秆编织的手工艺品了,秸秆的命运要么烂在田里要么被一把火付之一炬。“以前编成工艺品、日用品还能拿来卖钱,现在村里的老人都不编了,全村就我还在编,也许这门手艺以后就失传了……”张祥荣感慨道,“秸秆变废为宝,田间自然没火苗。只有让秸秆利用起来,村民才不会一把火烧了,我们身边的环境才能真正越来越好。”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