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海宁许村:产城融合 织造临杭宜居小城

2015年04月28日 14:28:36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文 余延青 编辑: 王铮铮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4月28日 讯 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幕渐渐拉开之际,许村人就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气息。他们凭着敢闯敢拼的勇气,苦干巧干织好布、走南闯北售好布、开门纳客荐好布、比拼创意赛好布、汇聚智慧育好布,书写了一部“做一块好布”的创业奋斗史,在嘉兴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许村人再次以克难攻坚的精气神,主动迎接新挑战,再创发展新优势,以产城融合,推动着产业和城镇的协调、同步发展,以及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织造着临杭宜居小城的梦想。一个产业发达、商贸兴旺、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雄起在杭嘉之间。

  【城镇名片】

  “中国布艺名镇·许村”,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南缘,位于海宁市西端,与杭州市余杭区紧密相连,是海宁实施“接沪融杭”战略的前沿阵地。全镇总面积9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

  许村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布艺名镇,获得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等荣誉称号。

  2014年,许村镇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4.6%。财政总收入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元,增长15.3%。

  【书记访谈】

  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优势——访许村镇党委书记朱伟强

  记者: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作为首批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您是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对于许村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有着什么样的考虑?

  朱伟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关系着城乡和谐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小城市试点镇培育的要求,结合许村自身实际,我们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实力许村、宜居许村、和谐许村”的总目标,全力打造一个以布艺名镇为特色的新兴临杭宜居小城市。

  记者: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许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朱伟强:许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到杭州西湖只要35分钟的车程,到余杭临平中心仅需5分钟的时间。我们也有着非常便捷的交通优势,有两个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海宁高铁站就建在我们许村。我们还是嘉兴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许村人敢闯敢拼、善作善成,也是我们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快人一步的灵魂所在。正是靠着这种精气神,我们成就了全国重要的家纺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提花装饰布生产基地。发达的家庭工业,也让我们的城乡居民提前奔入了小康水平。

  但在这些优势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伴随着各种要素制约和市场冲击、商业模式冲击,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家纺急需转型升级。二是紧邻杭州,我们既接受了大城市的辐射,也有大城市虹吸效应带来的考验。三是伴随着家纺产业的成长历史,许村的存量违建数量令人堪忧,农业高污染养殖严重影响环境,人口集聚不断上升,社会治理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这些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历史遗留较重、破解难度大、时间周期长。

  记者:对于您刚才提到的问题,许村是怎样破解的?

  朱伟强:针对许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关键就是要做好产城融合这篇文章。所谓产城融合,就是产业和城市两者发展的有机统一,让产业业态、城市发展、人的发展三者相统一,以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加快家纺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通过家博会、创意设计大赛等平台载体,积极促进家纺城市场群与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整合,推进集创新、商贸、信息于一体的家纺平台建设,加快把许村镇打造成为组织结构优、产品档次高、创新能力强、平台功能全、链条配套齐,国内外行业内初具风尚指向标象征的国际家装布艺中心。

  另一方面,我们加快推进临杭新城建设步伐。在新城建设中,我们坚定以产带城的发展理念,通过引进家纺相关的设计、贸易等产业,活跃新城的商气,进而带动人气,而不是简单地造城。同时,我们还通过加大“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力度,着力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提升整个小城市的功能品位。通过城乡面貌整治、农房集聚等,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记者:下一步,就做好产城融合这篇文章,许村还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朱伟强:一是要将城镇有机更新、临杭等区块做成城镇化试验田,积极融入大杭州,接轨大都市。二是突出环境改善,继续全力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净化发展空间,倒逼企业转型。三是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加快商业地产开发,提升高端产业吸纳能力。四是坚持突出家纺市场建设,将海宁中国家纺城打造成集市场经营、展览展示、总部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百亿大市场,同步推进周边区域“退二进三”,做大环家纺城商业圈。

  【观察与思考】

  从“做好一块布”到打造一个产业集群

  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一张布”成就了镇强民富的许村,家纺从此和许村的发展牢牢地捆在一起。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许村镇现有1000多家公司、8000余户个体户共计近万市场主体都在同做“一张布”,家纺产业集聚度较高,年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

  然而,在家纺产业暴发式增长的背后,千家万户从事家纺的低小散与提升全镇核心竞争力、各种要素制约和产能的扩张、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稳步增长等矛盾,不仅直接影响许村的可持续发展,也事关城乡居民的增收要务。

  居安思危,知难而进。许村铁定了转型的决心,并逐渐走出了具有许村特色的转型之路。

  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在海宁中国家纺城原有规模上进行了扩容升级,提升了整个家纺和家纺城的品位,也为许村家纺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如今的海宁中国家纺城已经成为全国十大纺织专业市场之一,去年成交额保持60亿元。在家纺城的引领带动下,许村沙发布、窗帘布制造产量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外贸出口全国第一,是全国主要家纺产业集群之一。

  自办展会,外出参会,许村开始主动迎接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化挑战,同时,也让许村家纺走出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连续14年一年一度的家博会,逐渐成为许村家纺和采购商对接的桥梁,以及不断倒逼企业转型提升的重要窗口。今年开始,每年将举办春秋两次家博会,首次举办的春季家博会,参会的国内外客商突破了一万人,交易额达到了10亿元。由许村镇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海宁家纺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已成为全国家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在提升家纺的创意设计,推动家纺的换挡升级中,更是起到了积极的牵引作用。

  倾力打造在全国甚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展会、赛事的同时,许村还频频活跃于世界各地与家纺相关的舞台上,从中汲取转型的营养。抱团参加广交会、在国际一流的法兰克福展、美国高点展上,开始有了许村的身影和影响。去年秋季,在亚洲最大的家纺展上海中国国际家纺展上,许村镇家纺企业更是拿下了上海新国际两个多标馆空间,阵容之强实属罕见,显示了海宁家纺的实力,展现了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去,向世界推销许村产品、推销许村形象的姿态。

  握指成拳,更显力量。打造家纺的产业集群,甚至家纺的航母,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凝聚更为强大的竞争实力。近年来,许村镇一方面通过亩产效益综合考评,加大对低效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并逐步进行淘汰,在腾笼换鸟中争取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家纺产业与家庭工业的依存度,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级组织通过资金入股,或拆违后取得的土地指标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开发,还发动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并控股,取得了推动家庭违建厂房整治、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村村合作入股模式、建立成长型企业孵化器、淘汰低小散落后主体共同推进的多重效益。启动了家纺“创业创新”中心建设。第一期开工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专门用于推进家庭工业的集聚提升,更是将作为特色小微企业的孵化器。

  赋予许村家纺更高端的品位、更丰富的内涵、更精湛的工艺,是许村家纺转型的重要内容。引进领先的创意设计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对接,着力提升海宁家纺的品牌影响力和自主研发水平,致力于构建家纺全产业链,以迎合未来家居整装的趋势。目前,除了与中国美院、广州美院、浙江理工大学、常州纺院等院校的合作,许村镇政府又与欧洲设计中心就研发、人才培养、企业交流进行合作,计划对人才进行深度培养,而政府则认真做好企业的推介,畅通本地企业与欧洲设计中心之间的联系渠道。“争取在3年内,欧洲设计中心能成功实现与5到10个企业深层对接,带动海宁家纺产业有实质性提升。”对与欧洲设计中心的合作,朱伟强充满信心和底气。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以窗帘布、沙发布等布艺产品批发为主的海宁家纺来说,产品及营销特点决定了融入电商潮流客观上存在独特的障碍,如何开拓海宁家纺的电商模式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许村家纺已开始着手准备以服务打通窗帘业线上、线下的配合问题,线上接单,线下上门服务,从而刷新产品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模式、创新国内窗帘行业的供应、服务模式。

  对产业的发展目标,朱伟强说:“近期确保在产业区域竞争中领先,中期成为全国家纺时尚标杆,远期成为世界家居软装中心。”

  从做强一个产业到做实一座城市

  “许村的小城市培育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结合产业的发展,走产城融合的路子。”许村因家纺而兴,因家纺而强。朱伟强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就是要做好产城融合这篇文章,以产业的转型带动城镇的转型。

  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人对环境的感受,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位。去年以来,许村提出了“解放思想促发展、再造美丽新许村”的战略构想。

  围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十大专项行动。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许村镇从群众反响最强烈的十个方面入手,利用在全国率先启动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带来的执法力量增强的契机,狠抓家庭工业规范引导、“清三河”、“四边三化”整治、非法用地清理、高耗低能行业整治、安全生产综合整治等十大整治,其中完成了74条“三河”整治,拆除各类违建408万平方米,关停落后印染企业4家,曾经是全国最大规模的330万平方米的温室甲鱼全部停养转产,生猪“零养殖”。还精心绘成了生态文明三年行动作战图,明确了城乡绿化、企业腾退、河道整治、圩区改造等三年计划,组成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化载体,并成功创建为嘉兴市美丽乡村先进镇。同时在工作推进中更加注重看现场、看现象、看变化,城市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

  为让社会力量共同参加“五水共治”、参与城市环境建设。许村镇积极发动了69位本土热心企业家认领了自己出生地及企业所在地河道池塘,由企业家带领各自企业落实专人、专项计划负责河道池塘日常保洁、卫生监督巡查等职能。在此基础上,美丽乡村促进会、“三色花”志愿服务队、市民监督团许村小分队、高铁红立方等一批志愿力量纷纷建立并参与进来,全社会“五水共治”捐款达到350余万元。治水已渐成全镇人民群众的集体共识,渐成每个许村人的自觉行动,也对许村城市面貌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用扬鞭自奋蹄,只争朝夕谋发展。

  在临杭宜居小城建设中,许村将以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为总体目标,实现“一主三片”的协同发展,以许村镇区、临杭新区、西大门区、高铁西站区为核心,开发生活居住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与核心的城市主片区。以东部沈士片、南部许巷片和北部园区片为重点,开发工业生产、市场物流业为主导,兼顾生活居住的3个产业功能片区。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临杭新区、高铁西站等区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以商务商贸、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突出与周边城市的差异化发展,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实力许村、宜居许村、和谐许村”。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