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省市动态 正文

从“养猪倌”到“治水能手”

2015年02月12日 09:31:38  来源: 嘉兴日报平湖版 作者: 记者 朱政 摄影 李其良 编辑: 王铮铮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2月12日 讯 在生猪养殖形势开始走下坡路的大环境下做起“养猪倌”,嘉兴市五丰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蔡丽阳也曾困惑过,他的牧场经历了从盈利到微利再到亏本的坎坷之路。然而,蔡丽阳并未因此而沮丧放弃,而是乘风破浪,走出了一条现代高效农业与科技治水巧妙结合的新路。

  2014年4月28日,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浙江省科技厅、嘉兴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在嘉兴建设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蔡丽阳以狐尾藻种植牧场主的身份,跻身为我市科技治水的主力。如今,蔡丽阳已经成为嘉兴有名的“治水能手”,他的牧场也打响了“黑梅猪肉”的生态品牌。

    种植“吃掉”污水的狐尾藻

  牧场成治水植物培育基地

  蔡丽阳是土生土长的南湖区新丰镇人,新丰镇曾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镇”,蔡丽阳认为生猪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便于2009年通过土地流转拿下镇北村120多亩地,次年注册了嘉兴市五丰牧业有限公司。

  最近几年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逐渐受到重视,生猪养殖的排泄物治理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作为规模化养殖的代表之一,蔡丽阳的牧场从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环保,然而即便如此,在整体生猪养殖形势每况愈下的大环境下,蔡丽阳牧场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

  “一开始是盈利的,但是利润越来越少了,后来甚至出现过亏本的状况。现在想来,牧场可以生存下来并闯出一条新路,靠的还是生态养猪和科技治水。”蔡丽阳说,畜牧业发展至今,他认识到唯有把现代高效农业与科技治水巧妙结合,才是畜牧业发展唯一的出路。

  2013年4月,蔡丽阳引入了亚热带狐尾藻治水技术,利用狐尾藻强大的繁殖和净化能力,每亩狐尾藻地能消纳150头猪的排泄物,这家生猪存栏量近4000头的牧场沼液全部成了清水,实现了牧场的“零排污”。

  “养殖污染的主要元素是氮、磷,狐尾藻的根系特别长,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附水体中过量的有机物,特别是氮和磷,狐尾藻的根系上附着了很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的污染物转化为植物可以消化吸收的物质,还有一部分通过植物的消化吸收作用,把氮、氨或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或氨气释放到空气中。”蔡丽阳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向记者解释了狐尾藻治水的原理。

  为此,蔡丽阳的牧场里专门开辟了20多亩地种植狐尾藻和处理生猪尿液。昨天,记者走进五丰牧场的狐尾藻试验池,只见试验池里满是郁郁葱葱的狐尾藻,黑色的沼液顺着5个种植着狐尾藻的净化池流淌,最后变成了接近透明的清水。

  蔡丽阳说,经过整个生态治理过程,最后一级湿地净化后的水中COD浓度、氨氮浓度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到100mg/L、30mg/L和3ppm以下。

  “这里总共种植了约3万平方米的狐尾藻,还有约3000平方米的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如今,蔡丽阳的牧场,俨然已成为治水植物的培育基地。

  精通各领域的多面手

  变身“科技治水”先锋

  既然狐尾藻可以“吃掉”生猪排泄物中的氨氮等污染物,说明它对氨氮等污染因子有吸附作用,而嘉兴河道水质的根本问题是水体的富营养化,那么,为什么不把狐尾藻投放到河道里净化河水呢?

  蔡丽阳的突发奇想正好与中科院的生态治水理念不谋而合。2014年4月28日,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浙江省科技厅、嘉兴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在嘉兴建设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

  蔡丽阳大学学的是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学了几年计算机,后来又报了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的动物医学专业,不仅如此,他还钻研农技,好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其成为精通各种领域的“多面手”。听说中科院的治水技术后,蔡丽阳便毛遂自荐。最初,他只是配合中科院在牧场里小试牛刀,渐渐地,他开始变身为“科技治水”先锋。

  去年4月,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推出的狐尾藻综合低成本生态治理技术在花家浜试点运用,而投入花家浜的3000多平方米狐尾藻,就是来自蔡丽阳的牧场。

  花家浜是一条断头浜,长约1.2公里,沿河居住的农村居民有50多户,这50多户农户曾经几乎家家养猪,还常常偷排、漏排养殖废水,令花家浜河水呈酱油色,河底猪粪的沉积物已达五六十厘米高。2013年10月,3000多平方米的狐尾藻投入到花家浜,短短数月后,河水不黑不臭了,底泥也逐渐在消解,河水里鱼群又重现了。

  “水质好了,沿河还建起了护岸,装上了路灯,环境明显改善,村民们都很高兴。”蔡丽阳说。

  首条试验河道的成功案例,为蔡丽阳投身狐尾藻生态治水项目树立了信心。去年4月,蔡丽阳和治水科研人员一起投入用狐尾藻治水的第二个试点项目——市区明月河。

  不过,在明月河的治理过程中,蔡丽阳和科研人员遇到了一些阻力。明月河的黑臭现象比较严重,投狐尾藻前,要先清淤,底泥挖起来的时候恶臭无比,不少居民就报怨,花了那么多钱,河水却没见好转。

  面对怀疑和阻力,蔡丽阳没有气馁,而是耐心地向居民解释这项技术。到了七八月份,居民们相信蔡丽阳了。居民最明显的感受是,往年明月河每逢夏天臭得最厉害,但是这年不臭了,河面上还漂浮一丛丛生机盎然的碧绿植物。

  蔡丽阳说,投放狐尾藻进行生态治水,对黑臭河的治理效果尤为显著,“经过多条河道的试验可以看到,一般来说,狐尾藻投放后两个多月,河道就不黑不臭了,水质也一天比一天好,根据水质监测数据,氨氮和COD浓度的下降情况最为明显。”

  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一笔划算的循环经济账

  树立了明月河治水样板之后,狐尾藻生态治水项目开始推广,至今全市已经投放狐尾藻约15万平方米,并通过中科院向外省运送了狐尾藻6万多平方米,蔡丽阳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每条河道生态治水项目的现场负责人。

  这一年,蔡丽阳在生态治水的探索中,也逐渐完成了从“养猪倌”到“治水能手”的身份转变。“本来只是帮忙做一些小事,由于这项技术需要当地的种养基地,也需要富有施工经验的人员,现在我一半的精力放在了治水项目上。”

  狐尾藻治水全市铺开以后,江南摩尔附近和睦桥港、长住桥港、朱家桥港和贤家桥港4条河道开始紧锣密鼓地施工了。蔡丽阳的手机上还装了一个可以监控河道水质的软件,通过这个软件,他可以实时监控到这几条河道的水质情况,“这个软件本来是用在监控牧场河塘水质的,现在我把它移到治水项目现场了,这有利于我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蔡丽阳说,这些软件都是他自主开发的。

  用于治水的狐尾藻生长速度极快,投入河道的狐尾藻必须及时打捞。那么,吸附了水体富营养物质的狐尾藻打捞起来怎么处理呢?

  “吸饱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的狐尾藻可是个宝,我们将其打成浆,经过发酵,可以作为猪的饲料,吃了狐尾藻的猪还能卖上好价钱,成为老百姓吃得起的草猪肉,这可是一笔划算的循环经济账!”蔡丽阳说,今年,他打算再养一些草鸡、草鸭、草鹅,既能消耗掉狐尾藻,又能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漫步在牧场的狐尾藻试验田,蔡丽阳又对记者说起了新一年的治水计划,“今年,我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准备联合成立一家专门提供治水业务的公司,通过国有参股和科技人员参股,主要接受黑臭河道的治理和规模养殖场废水处理项目。”

  故事短评:

  科技治水,博采众长

  在去五丰牧场采访蔡丽阳时,记者与蔡丽阳并不是初次照面。

  去年8月,正值炎炎夏季,记者在秀洲区的和睦桥港见到了正在施工现场的蔡丽阳,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和睦桥港,那时和睦桥港的底泥已经挖起,正在进行河道“污水处理车间”的施工,蔡丽阳皮肤黝黑,头戴草帽,忙碌而沉着。这一年,人们时常会在大大小小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见到这个身影。

  像蔡丽阳这样,活跃在一个个治水项目现场的科技人员不在少数。去年,全市轮训700多名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技术人员,嘉兴与中科院、省科技厅建立战略合作,在嘉兴建设了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

  我们知道,“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生态治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技术的积累和磨合,但是短短一年的科技治水实践,令嘉兴河道焕发出往日的风采。

  2014年,嘉兴大市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这是自从我省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以来嘉兴首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的好成绩,这与全市紧抓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强化科技治水密不可分。

  科技治水,可谓博采众长。嘉兴的“五水共治”除了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等国内科研单位的鼎力支持,也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治水专家献计献策。例如,明月河的治理,综合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3家研究所的技术。

  今年,蔡丽阳正在着手注册一个治水公司,这个公司集结了科研人员等多方面人才,我们期待出现更多这样的民间治水力量。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