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三箭齐发 传统产业转型看宁波

2019-11-07 10:35:5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翁云骞

CshKH13C9u6AUoSJAANsWyZhVIk793.jpg

吉利自动化车间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云骞)秋日的宁波,处处皆是风景。东海之滨,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上,亚太最大的石化企业——镇海炼化雄峙在蓝天之下,走进厂区,花木成荫,游鱼成群,空气清新;在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业巨头之一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染色车间,遍布数控设备,鲜见操作工人,更看不到各色染料。纺织印染,告别了传统“大染缸”……得改革开放之先,靠埋头苦干之实,实体经济底蕴深厚的宁波正奔跑在转型升级的大路上。

  纺织服装、化工制造、汽车零部件、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用品、家用电器……制造业是宁波的家底,是发展可以依凭的优势所在,传统制造业则是宁波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对于宁波来说,意义不言自明。自2017年浙江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系统部署以来,宁波以“产业争先”为导向,聚焦纺织服装、化工、橡胶塑料制品等9个重点优势行业,实施智能制造等10大重点工程,强化试点示范,努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9月,宁波9个重点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7%,高于规上工业2.9个百分点。

  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前行号角已经吹响!立足打造“宁波制造”创新新优势、产业新优势、企业新优势和产品新优势,宁波以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狠抓产业集群、狠抓工业投资、狠抓科技创新、狠抓质量提升、狠抓区域试点,传统制造业不断拉高层次,闯出新路,传统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体经济看宁波。一条以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宁波路径”清晰可辨。

CshKH13C9u6ACjZdAAM3z1fY6tY748.jpg

奥克斯数字化智能工厂

CshKIF3C9lGAHRz7AALZMhWNUEk930.jpg

欧琳车间

CshKIF3C9lGAOfBAAANCOCkjAz8284.jpg

雅戈尔智能西服工厂

  “智造”发力,推动智能化提升

  金秋时节,走进厨电“巨头”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刚投用不久的电器三厂,满眼都是“智造”风景:行业首创的箱体摩擦线可实现部件的自动分拣、配送,运输速度达35米/分钟;行业内领先的两条自动化冲压线体为工厂节省15人每班,并实现1分钟一键快速换模;自动组装车间,每位员工面前都有一个智能终端,头顶上方的显示系统进行生产数据实时监控。

  从传统的工厂生产状态到现在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方太已成为宁波传统制造业企业推动智能化提升的一个缩影。以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宁波“点、线、面”三结合,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建设,全面推动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纺织服装领域,雅戈尔智能工厂不仅大单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也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定制一件羊绒衫的时间已从原先的一周缩短至8小时;“传统强项”家电制造领域,奥克斯、吉德电器等一批智能化新工厂全面投产,项目完成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3%……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宁波累计已有707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7881个技改项目,实施技改企业占全部规上企业的94.4%。全市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5000余台(套),成功研制并推广应用了轴承智能磨装检测、汽车底盘件内高压成形等13条智能化生产线,累计建成汽车电子、针织品软性定制等54个示范项目,有12个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智能化提升,推进智能互联是有效手段。这两年,宁波积极引进建设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重点平台,发布并推广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探索实施“5G+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推进生意帮、物联网家电创新云、纺织服装云等一批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云通、用友精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跨行业跨领域的SaaS平台,鼓励奥克斯、吉利、雅戈尔等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服务于服装、家电、塑机等传统制造业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大力实施企业上云、深度用云计划,累计上云企业超8万家。

  宁波还通过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制造、远程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增值服务的“制造+服务”模式转变,累计5家企业列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1家企业被列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创新驱动,引领高新化发展

  走进宁波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厅,一台3D缝纫机器人正忙得热火朝天:随着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装载着缝纫机头的机械臂就开始360度“飞针走线”,短短90秒,一张汽车中控台蒙皮的缝纫作业就完成了。这台“大家伙”,是由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船重工716所历时两年、攻克机器人缝纫低延时高精度控制、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轨迹追踪等技术研发的汽车内饰3D缝纫机器人。企业负责人介绍,3D缝纫机器人不仅生产效率能提升30%以上,产品在线迹一致性、3D成型一致性等方面均有95%以上的提高。

  瞄准行业、产业发展“痛点”和技术难点,在宁波,越来越多像慈星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改造提升突破口,持续推进产线、产品创新能力建设。文具巨头贝发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先后解决了笔头及油墨问题,在国内首创自动锁墨系统,一举解决圆珠笔漏油问题;借助新技术的应用,宁波毛绒企业康赛妮染一吨羊绒时需要的工业用水锐减一半……

  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近年来,宁波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一项项“栽树工程”成为宁波传统制造业增强创新实力、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截至目前,宁波共引进共建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一批强校强院强所,组建成立了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三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油基清洁能源与高端材料、纺织先进功能纤维等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也取得新进展。宁波已累计布局建设省、市两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4家。

  “引智”“借智”的同时,宁波还积极通过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培育,引导、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宁波累计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62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4家。组织实施年度市级工业新产品开发计划,宁波已认定公布78个市级优秀工业新产品。

  以创新强实力,以品牌促发展。通过深入实施“质优宁波”建设,近两年,宁波累计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业271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38家,宁海模具产业、宁波文具产业入选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成功创建“全国小家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5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宁波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81项,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40项;2家企业获首批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

  优势引领,

  加速集群化升级

  前不久,我省首批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对象名单公布,位于宁波前湾新区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入选,这也是宁波唯一入选的产业平台。按照《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未来8年,新区将投入500亿元,打造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造中心、全球先进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集聚中心,构建宁波前湾新区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和中国汽车的“龙湾”。

  从传统块状经济起步,近年来,宁波汽车行业企业加速向沿海、沿湾地区集聚,现已形成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北仑区为核心的整车生产基地,以鄞州、宁海、象山、余姚、慈溪为核心的高端零部件发展区块,集聚效应突出。其中,宁波杭州湾新区已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示范基地,该区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中国汽车工业“龙湾”正在宁波崛起。

  强化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集群化转型是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宁波制定出台“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意见,积极培育绿色石化、汽车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文体用品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传统制造业集群化态势日益显现、集群化发展优势不断凸显。今年1~9月,宁波“246”产业集群共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13.1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高于规上平均1.1个百分点。宁波汽车制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还分别以分组初赛第一名、第二名成绩入选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名单。

  培育制造业集群,不但要强化龙头企业引领,还要培育企业梯队。近两年,宁波累计新增华翔集团、公牛集团等10家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28家企业(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约占全国总数的7.4%,企业数量持续保持国内城市首位。资本市场,宁波大力实施“凤凰计划”,近两年累计新增上市公司24家,甬股交挂牌企业1605家。

  特色产业平台建设也快速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制造业产业基地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慈溪智能装备、大榭万华化工新材料等13家市级特色产业园加快建设。近两年,宁波提升新建25家小微企业园区,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深化改革,

  打造精品化服务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需要高效的评价指标和引导体系。在宁波鄞州区,相关部门把企业评价排序作为要素供给分配依据,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等要素上对不同类别企业实行差别化政策,不少低效用地因此得以腾退;在镇海区,新招商项目将接受评估,低于规定评价指标基准值的将不予批准,从源头实现产业优化。

  近两年来,宁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建设全市统一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大数据平台,实现从数据采集核实、评价分档到分析展示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全面深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2018年完成19136家规上和3亩(含)以上规下工业企业取数,取数、评价总量和覆盖率居全省首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居全省第一,奉化、镇海、鄞州和江北区跻身“全省亩均税收十强区”,慈溪、余姚、宁海进入“全省亩均税收十强县”。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开展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今年上半年,宁波完成低效企业改造提升324家,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69.7万元/亩)、规上亩均税收(22.1万元/亩)居全省第二。

  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制造业企业也多为民营企业。近年来,宁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制定出台降本减负稳增长“10条”等政策,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018年以来,宁波全市共为企业减负1018.3亿元。

  减负的同时,还要提供贴心、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宁波组织开展“三联三促”企业服务专项行动,1~9月份,市级企服小分队、工作小组累计进企服务774家次,各区县(市)企服责任人累计进企服务3万家次;8718平台网络已实现奉化区、鄞州区等8个区县(市)子平台实体化运营,累计整合服务机构近千家,提供服务项目1007项,组织各类服务活动1443场,服务企业27.8万家次,受理企业各类问题(需求)9600件,已办结8697件,在全国服务网络平台中总量位居前列。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离不开要素保障。工业用地方面,宁波推出举措,确保每年新增用地指标35%用于工业,新增工业用地按照工业集聚区规划“多规融合”的原则供应布局。宁波还推广实施土地弹性出让、土地分割转让等新型土地供应方式。今年1~9月,宁波新增工业用地超1.4万亩。产金融合方面,宁波将制造业贷款规模作为监管机构对银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扩大制造业信贷规模。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制造业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21%增至25%。


编辑:庞舒青

城镇原创

助力资源循环利用 长三角地区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 2019杭州市“回家吃饭”厨艺大赛 两百多家庭孙权故里龙门争霸 浙江将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综合能力 你准备好了吗? 淳安县金峰乡安上村党员带头巩固“五水共治”成果 “十佳魅力路线体验”走进衢江 美丽城镇催化产业融合 12月31日起党政机关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