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 手上摇一个铃铛、车把手上挂一个扩音喇叭,蹬着破旧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废品,这是老底子萧山人对废品回收的历史回忆。眼下,这个颇具历史传承和年代感的“铃铛一族”正在被重新定义。目前,我区正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兑换”的方式,组建更智能的垃圾分类“萧铃铛”体系,为市民的各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提供正确的“去处”。
线上预约:废品回收员统一收编
这几天,家住湖滨花园的吴阿姨发现,小区里经常来收废品的杨大姐身上悄然起了变化:穿上了有统一标识的蓝马甲,以往随意堆放的废品被清除干净、回收物品的范围也扩大了。
像杨大姐这样,以往在不同小区“打游击”的废品回收人员,如今在城厢、北干、新塘、宁围等镇街,被统一收编为“正规军”,成为萧铃铛再生资源回收便民服务队的一员,这也是我区探索垃圾分类的新做法。
谁最了解小区内各种可回收物的流转情况?答案是小区门口不起眼的废品回收人员。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员也常常给小区带来困扰,他们在收集垃圾的同时,也成了垃圾的制造者。对此,我区不少镇街的做法是:不是简单将废品回收人员一赶了之,而是将“游击队”统一收编。所有人员交由专业回收公司管理,着装上岗,按照要求回收各种可回收物,回收后的可回收物不在小区过夜,所有人员接受物业公司和居委会的双重监督。至于回收物品的范围,也与垃圾分类要求对表,回收人员不仅要收能卖钱的废纸、玻璃瓶,对旧织物、塑料制品等也要回收。
“市民可以通过张贴在社区(村)内的服务电话和社区(村)的微信群及公众号上公布的信息联系到我们,预约上门回收废品。”一家专业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废品回收员编入“正规军”后,上门回收做到了明码标价,以不低于市场价进行回收,少了讨价还价也不用提防缺斤短两,得到了市民认可。
线下兑换:从源头做好减量
线下根据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萧铃铛”还有多种创新。在钱江之光名城、宁围街道人才公寓等现代小区,“萧铃铛”是一间蓝白相间的漂亮屋子,而在城厢街道众安花园等老旧小区,为解决老旧小区内无场地支持大面积网点建设的实际情况,“萧铃铛”是一辆亮色的再生资源两网融合收集专用车;在义桥镇新坝村等城区以外的村庄,“萧铃铛”则是一处与村民休闲活动场所融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借助萧山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市民在每一个“萧铃铛”服务点投放的可回收物都需经过智能秤称重、拍照后折算成相应的积分,打入市民的垃圾分类积分卡中。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时,还可以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萧铃铛”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会将这些可回收物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再分类,并运至分拣中心进行处置。
目前“萧铃铛”已经形成了554个智能回收网点,1个智能监管平台、15大智能分拣中心以及近1000名从业人员组成的“萧铃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服务覆盖整个萧山区。接下来,我区将围绕“萧铃铛”主题,不断打造品牌知名度、规范回收网络,进一步健全收运队伍、落实监督考核,积极引导老百姓参与分类投放,让分类回收、垃圾减量成为更加方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