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我国首个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国标”出台

2016年10月25日 07:45:0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作者:记者 陆遥 县委报道组 张文燕编辑:黄玉环

  浙江日报 讯走进杭州市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这里环境优美、绿化茂盛,一群老年人在社区绿地里休憩。作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老小区,这里聚居着大量老年人。如今,绿色通道让老人安全行走,楼道间的折叠椅方便老人休息,无障碍坡道便于轮椅出行;社区内,老年食堂、老人公寓、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微型养老院等机构一应俱全。老人们说:“经过改造,老小区越来越舒服了。”

  浙江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到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达984.03万,占总人口的20.19%。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建设老年宜居环境,让老年人乐享晚年,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课题。

  日前,我国发布首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老年宜居环境体系。什么是老年宜居环境?浙江的环境是否适合老人宜居?记者走访部分社区寻找答案。

  老年宜居环境有了“国标”

  近日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近六成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问题,如没有呼叫报警设施、没有扶手、光线昏暗……这些都困扰着老年人的生活。

  10月12日,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谋划了适老居住环境、适老出行环境、适老健康支持环境、适老生活服务环境、敬老社会文化环境等五大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板块,其中17个子项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建设适老居住、出行、就医、养老等物质环境,以及包容、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文化环境。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安全、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住、行、医、养”等环境更加优化,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标配’,不是‘高配’。”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强调,要普遍树立老年宜居环境理念,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性和需求,形成人人关注、全民参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老年人保持健康、活力、独立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保障、社区支持、家庭氛围、人文环境持续改善。

  宜居才可享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意味着从“养老”到“享老”的变化,也关系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对浙江而言尤为紧迫。近年来,围绕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要求,我省以“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敬老文明号”三项创建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一些经过改造的社区,配套齐全,活动丰富,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乐园。

  建成200多个老年宜居社区

  独居老人在哪里用餐?行动不便怎么看病?家电坏了找谁修?碰到突发情况怎么办?这些和老人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问题,在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10月20日,天下着雨,小营巷社区“红巷生活广场”人气十足。一楼“梦剧场”里,老年合唱队正在排练;二楼健身房、书画室、棋弈馆里,不乏老人的身影;三楼活动室、四楼屋顶花园,处处可闻老人的笑声。“政府的考虑无微不至,连厕所都安装了防滑扶手,新装的小凳子方便坐着洗澡。”一位70岁的张姓老人说,她在小营巷住了几十年,看着出入楼梯改成坡道,空地建起健身设施,社区养老配套设施齐全,决定留在这里养老。

  据了解,小营街道60岁以上老人达25000多人。2014年,街道打造了5000余平方米的“红巷生活广场”,涵盖20多个为老功能服务区,包括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中心、日间照料室、老年食堂、康复健身房等,为老人提供家政、日托、就餐、洗衣等全方位服务,辐射周边6万多居民。“吃喝玩乐,看病养护,不出社区都能解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硬件设施,老年宜居社区同样需要提升服务质量。

  走访独居老人、发放体检通知……嘉善县罗星街道南门社区嘉河花苑16幢的党员陈学栋,自从当上楼道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在南门社区,445名楼道长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常年自愿为老年人服务。社区居委会里有一面“心愿墙”,写着老年人的需要和愿望,一上墙都被居民抢着认领。

  对老年人来说,怎样的社区才宜居?省老龄办相关负责人概括说: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组织健全。“每个社区要因地制宜,硬件、软件两手抓,打造老年人喜欢的环境。”截至2015年底,浙江已经建成超过200个老年宜居社区。

  打造老年友好型环境

  一个个日益成熟的老年宜居社区,只是我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小到一个窗口单位的服务、一个公共设施的改造,大到一个城市的建设、一个社会的治理,都要充分考虑老年宜居的要求”。省老龄办副主任周世平认为,社会不仅应建设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构建优质高效的老年服务体系,也要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

  “人均不少于13平方米绿地,新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社区15分钟文化圈……”在2015年公布的浙江省老年友好城市体系的测评指标中,量化规定了包括绿地、空气质量、公共设施在内的50个项目指标。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依然存在短板,比如城市社区的建设明显优于集镇乡村,浙北、浙东老人居住环境优于浙西南。学者赵斌表示:“对于地处偏远、经济薄弱的山区来说,改造难度较大,需要从环境建设、服务体系、文化体系等多个方面继续探索,以形成‘老有善居,老有所养’的人性化宜居环境。”

  周世平说:“除了物理空间的设施环境建设外,我们还要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正确看待老年人,充分认识老年群体的巨大潜能和积极作用,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发挥他们的技能、特长和优势,使老年生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实现人生价值,安享幸福晚年”。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