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水泥大堤换成生态缓坡 柯城水利工程安全又美丽

2016年07月04日 07:05:0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郑盈盈 编辑: 王铮铮

  浙江日报讯 (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郑盈盈)  连日来,强降雨屡屡“造访”我省各地,不少地方因此河网水位骤升,部分城区甚至出现内涝。然而,在衢州柯城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两条溪流穿城而过,沿岸乡镇、农业园区安然无恙。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里既没有过高的堤坝,也没有坚硬的水泥渠,可偏偏把汛期洪水治得“服服帖帖”。

  “我们靠空间换堤,既保障了安全,又实现生态美观。”柯城区水利局局长陈宏良说,他们在治理河道时尽可能保留原貌,在两岸的低洼地种上本土植物。为给汛期洪水让出空间,如庙源溪的鲶鱼湾,就拓宽了河道近20米。

  大雨过后,走在鲶鱼湾边,洪水尚未完全退去。溪水中,一条长数百米的廊道若隐若现,廊道两侧是水生植物,茎秆和叶子一半没在水中。“平时,那里就是沿河步行道,因为这几天降雨多,水位上升,就成了行洪区。”家住溪边的傅女士说,山里的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用不了半天工夫水位自然就下去,饭后又能来散步了。

  “以前治水,都是用钢筋混凝土筑起高高的堤坝,虽然洪水防住了,但增加了区域内排涝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下游的行洪风险。”柯城区水利局党组成员郑伟星说,超高标准建设堤坝不仅投资大,而且可能造成新隐患。“一旦洪水漫过堤坝顶,水位与堤坝外的巨大落差将造成更大破坏。”

  “‘空间换堤’,不仅让沿河老百姓告别了过去家门口高高的堤坝,也让他们更加安全。”郑伟星介绍,通过退堤形成生态缓坡断面,坡面上种上植物,用生态措施提高蓄洪能力,保持河道原生态。

  生态化治河留住了生态河道,更让两岸面貌焕然一新。曾经,庙源溪、石梁溪两侧都是当地生猪养殖业的集中区域,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占柯城区一半以上。大部分生猪排泄物都直排溪河,溪河变成臭河。3年来,通过生态化治理改造,仅庙源溪沿岸的万田、九华两个乡就拆除1000多个猪舍。两溪从原来水污气臭的黑臭河变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据监测显示,如今庙源溪、石梁溪的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水质。

  “柯城经验值得各地借鉴。”省水利厅治水办主任朱法君介绍,过去不少地方河道治理存在过度“渠化”“硬化”的现象,忽视了河流的自然生态。随着“五水共治”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会越来越多采用空间换堤等新理念,让水利工程既安全又美丽。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