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教育就业 正文

余杭强化创新驱动 产业为王优势再造

2016年04月11日 09:17:47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陈道亮 孙明姝 包 勇 编辑: 李选

  浙江日报讯“产业为王,优势再造”。4月8日,在产业余杭发展大会上,杭州余杭区发出最新宣言。

   余杭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有力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35.66亿元,增长11%;完成财政总收入305.3亿元,历史上首次登上杭州市榜首,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6亿元,蝉联杭州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亿元,增长17%。

  如果这些数据过于表面,那么,细细剖析,你会发现更多的惊喜。

  余杭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600亿元,增长25%,总量居杭州市首位。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5.5%,新产品产值率达38.8%;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01个,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西奥电梯等智能工厂示范效应不断凸显;长江新能源客车、比亚迪新能源大巴车等一批高大上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余杭区规上工业企业在产值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利润逆市增长13.4%,产业提升开始发生质变。

  现代服务业“主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增长16%,增幅居全省前列,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59.35%。

  开放合作不断持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10.86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90.97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65.69亿元;预计完成外贸出口50.2亿美元,境外投资1.97亿美元。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1%,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余杭园区正式获批。

  余杭产业四面开花,“十二五”完美收官。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余杭区在年初专门挂牌成立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办公室,实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指导推进、督查考核”工作机制。

  “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办公室就像一列高速飞驰中的悬浮列车,速度快、方向准、不落地。”余杭区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速度快就是规划要快,信息经济时代,产品更迭快;方向准,就是找准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落地,就是不干涉各部门的职能。切实谋划好产业布局“一张图”,统筹资源要素“一本账”,工作推动“一盘棋”,发展氛围“大引领”,加快构建余杭大产业生态系统。

  有人说,世界是有色彩性格的,产业也是如此。余杭有七彩斑斓的产业图景,余杭是转型创新的热土,余杭也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新区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余杭智造促转型

  制造和智造仅仅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为不同。在余杭大地上,“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两棵智慧树正茁壮成长,枝叶日渐繁盛。

  余杭有一个小镇,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它就是梦想小镇。前几天,小镇刚过了自己的1周岁生日。从去年3月28日开门迎客,500多个创业项目和4000多名创客入驻,小镇的生长速度令人惊叹。作为浙江100个特色小镇首批试验田之一,它把创意梦想孵化成商业项目,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创业青年向这里集聚,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来到余杭,扎根余杭,为余杭产业发展注入新鲜的、智慧化的血液和力量。这一年,余杭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601名,累计引进“国千”人才86名、院士级专家18名。“从无到有、从0到1”,越来越多的项目在余杭孵化成功,它们代表着创新与创意正在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智慧产业化的生力军。

  “智慧”和“产业”在信息经济的时代,紧紧相连,合作共生。

  去年天安门广场前阅兵式的场景震撼人心,春风摩托CF650G的精彩亮相也恰似一阵春风拂面,让人们记住了这个余杭品牌。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水冷发动机及摩托车制造的传统型企业,春风动力长年怀揣着一份工匠之心打磨每一辆车,并摘得了全地形越野车产品国内行业的桂冠。

  尽管国内摩托车销量每年下降,然而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国内销售额增长120%。董事长赖国贵说:“去年启动的面向公务用车的个性化定制,带来国内市场的井喷。”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对智造的坚守。

  在春风动力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的工厂里,有一间“云房间”:一面由12块55英寸屏幕组成的巨大屏幕墙上,厂区126个摄像头采集的实时数据集聚这里。它好比工厂大脑,滚动着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数据。赖国贵告诉笔者,实施工厂物联网改造后,人均效率提高约20%~30%。

  再比如老板电器,作为入选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唯一指定厨房电器品牌,将余杭“智”造展示给世界。在2015年“互联网+”概念的引导下,吸油烟机行业也在跟随着智能化的方向前进,老板电器率先完成智能触控和手机控制等智造方面的功能。ROKI智能烹饪系统、Center Central System中央净化系统等都展示出供给侧改革的能量。

  余杭智造在不同的领域开花结果,余杭智造越来越成为余杭人的骄傲,也将余杭的智慧传递给世界。

  科创园区遍开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两年,创业创新的浪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梦者投身其中,创新因子持续激荡并蔚然成风。其中,有一个现象可以折射出“创”的氛围:随着全社会创业梦想的增多,扮演“造梦空间”角色的众创空间、科创园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余杭作为杭州科创的主要阵地之一,早在2013年就已着手启动科技创新“523计划”——用3年时间,在环杭州主城区周边区域建成50个科技创新园区、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0家以上。

  如今,余杭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截至2015年底,余杭创建了科创园50个,面积205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110家。

  余杭的创新实力从这一串数字中可见一斑:10个专业化运营园区、33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61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2家、雏鹰企业42家、青蓝企业2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6家……

  26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个个身怀绝技。其中,遥望网络是梦想小镇孵化出来的第二家挂牌企业,也是浙江省内首家手游服务业挂牌企业。创始人谢如栋在余杭实现了“80后”的创富神话。“力争3年后产值达到80亿元。”谢如栋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临平新城,时尚、电商、产业互联网三大“生态圈”逐渐成型。杭州555电商创意产业园、邮e邦、远华F5创新园、联胜智能物流园、尾货网等五大电商园区蓬勃发展,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增添助力,与省级小镇艺尚小镇共同成长。一大批时装设计师齐聚产业园、一大批年轻创意家用创意为新城、为余杭产业转型发展添砖加瓦。这里有设计,有时尚,还有美景。春暖花开,走在新城,扑面而来的就是余杭的活力和欣欣向荣。不仅如此,通往这里的门面——沪杭甬临平入城口的整治也为临平新城和艺尚小镇增添亮彩。29万平方米规模的大型绿地,实属难得。

  具有5000年历史的良渚,也正以惊人的速度与现代融合接轨。历史和现代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展现出良渚新城的独特魅力。省级小镇梦栖小镇也向世人展示着“梦想栖息之地”的特有风情。

  随着环浙大创新科技园建设的深入推进,良渚新城创建了良渚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手指网商创意园、良渚大学生汽车产业园等6个科创园区,还相继打造了浙大创业育成中心、中科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良渚孵化园等平台。在入驻的企业中,乐程文化传播、良淋电子科技、锐冠科技、骑客智能等拟上“新三板”企业8家。“工业设计、智能设计和商业设计是良渚主打的产业。”良渚新城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催生出了更多的想法和有想法的人。如今,一个个科创园、电商园、文创园正一步步点燃着余杭的创业激情,给有思想、有创意、有拼劲儿的追梦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天空。

  “有形之手”有作为

  余杭史上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长江新能源汽车项目于2013年落户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互补,2015年底余杭经信局牵头发起为长江“找伙伴、识伙伴”的配套合作对接活动。今年3月,长江汽车迎来一批“好伙伴”,理想塑胶、安全玻璃等首批10家企业携手长江汽车,共同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将这里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环保产业基地。

  除了做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余杭区在智能制造产业、信息产业等方面也在进一步创新服务,为有关企业牵线搭桥开展配套属地化尝试、开拓合作新模式,积极培育产业链生态圈。如,加快推进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实验室落户余杭,通过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推动,引导集聚智能制造新产业,在余杭形成基于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新产业链生产基地等。

  服务企业,不仅仅是重点难题的解决与突破,更重要的还有整个创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环境的打造,来自余杭区政府的支持是余杭产业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越来越多的科创成果,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越来越多的“点赞”都是对政府这位“大管家”和“店小二”的充分肯定。

  对此,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深有感触。今年1月8日,丁列明和他的团队捧起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奖状,这是浙江省企业界和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首次获此殊荣。2002年,他放弃美国医生职业和20万美元年薪,毅然回国在余杭创办贝达药业。“余杭是创业创新的宝地,没有2008年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1500万元,就没有今天的贝达。”丁列明说起过往,余杭区的雪中送炭让他尤其难忘。

  目前,余杭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已达78.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37亿元,为余杭的企业提供支持。去年余杭还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对各类成功上市的企业给出了空前的奖励扶持:企业上市,最高可获300万元的直接补助奖励。除此之外,简化创新项目审批环节、人才新政等制度,将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一一搬开,为其解除后顾之忧,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各个产业园区还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让企业享受五星级服务。比如,完善公园、学校、医院等功能配套。

  厚植创新土壤,培育创业文化,激发企业创新已成燎原之势,今后,在余杭的大地上,有望诞生更多的“春风”“贝达”和“长江”。

  >链接

  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始之年,在新起点上,余杭踏上了新的征程。“从0到1”“从1到100”,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到优,余杭产业的图景日益美好。余杭区将紧紧围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科创园区建设和企业挂牌上市三大抓手,通过打造创新创业、转型升级两个生态圈,着力构建余杭区“从0到100”的大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余杭经济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余杭产业从单极发展到多纬度生态架构的塑造,延展的不仅是余杭产业的横向链条,更是扩充起余杭产业“大孵化器—大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纵向高度。在这个产业培育体系里,经纬交织、首尾相顾,构建起“产业为王,优势再造”的立体图。

  经过未来3年的努力,余杭产业力争呈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特征明显、转型升级成效突出”的整体面貌,培育50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支柱企业、50家以上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50家以上助力创新创业的优秀基金公司,着力打造20个以上产业特征鲜明的科创园区,上市企业累计不少于30家,新增规上科创型企业不少于300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余杭巧打“555牌”:

  第一个5,是总目标,打通“空间、配套、产业、政策、招商”5大体系。

  第二个5,是科创园区空间上的“5个转变”:加快“政府办园变企业办园、综合园区变专业园区、房东收益变股东收益、税源培育变创新主体培育、量的扩张变质的提升”的“5个变”。

  第三个5,是产业扶持政策上的“5个转变”: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实现“直接变间接、分配变竞争、无偿变有偿、事后变事前、低效变高效”的“5个变”。

  创业、创新的叠加共振,让产业迭代更新。有形的手、无形的手相结合,让创业创新更加有实效。创业,才能让那些改变世界的梦想落地“颠覆式创新”;创新,才能将行业高端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牢牢攥在手里。以创为魂的时代,因创而新的世纪,余杭在行动。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