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事天天说 正文

丽水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黄金72小时”大救援纪实

2015年11月17日 06:48:0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丁谨之 编辑: 林柏梁

  在从天而降的灾难面前,这是一场汇集全省力量的生死救援;

  在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这是一张书写爱民热忱的深情答卷;

  在急难险重的抢险现场,这是一种饱含坚毅刚强的浙江精神。

  里东,一个不知名的丽水小山村,因为这场不期而遇的灾难,瞬间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焦点。

  11月13日22时52分许,这个莲都区西北部的山村,在睡梦中被一阵巨大的声响惊醒,山体滑坡骤然而至,30余万立方米土石倾泻而下,刹那间淹没了27户农家的房屋,38名被困村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第一时间,各级领导的目光向这里聚焦,救援力量迅速向这里挺进,四面八方的爱心向这里汇聚。

  人民生命高于天!

  凄风冷雨,挡不住驰援灾区的前行脚步;山高路远,拦不住牵挂灾情的无数爱心;夜色浓重,遮不住搜寻生命的急切眼神。

  我们日夜兼程,我们分秒必争——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

  到16日23时,“黄金72小时”救援期已经过去,抢险现场救援仍未放弃。

  疮痍之中,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只为劫后的里东坚强伫立,迎接明天的阳光。

  有一丝希望,就决不放弃

  里东告急!

  获悉丽水山体滑坡的灾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全力搜救被埋群众,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也分别作出批示。

  这一晚,现场的抢险救援一刻未停,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几乎一夜未眠。

  13日晚接报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即刻给丽水市主要负责人打电话,并立即作出批示,要求不惜一切力量尽最大努力迅速全力搜救被埋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的疏散和安置、安抚工作。

  14日凌晨,夏宝龙、李强赶赴省委、省政府值班应急指挥中心,先后连线丽水市委、市政府,以及浙江公安消防总队指挥中心和灾害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此后,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也赶赴省委、省政府值班应急指挥中心,参与指挥抢险救援。

  果断决策、周密部署、科学施救,指令一道道发出——

  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继续全力抢救被埋群众,尽快转移周边住户;

  注意救援人员安全,防范次生灾害和其他新的灾害发生;

  抓紧核实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准确发布消息;

  全省各地都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排查,抓紧消除隐患……

  当夜,南京军区首长致电夏宝龙,表示准备为救灾提供工程兵和专业机械设备。

  心系百姓安危。一道道批示与急电,一次次调度与指挥,彰显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

  当夜,副省长黄旭明从杭州赶赴灾区。14日早上8时,黄旭明抵达现场,代表省委、省政府指导救灾工作。

  中午11时,省军区司令员张明才赶到现场,统筹指挥救援部队。

  下午1时,李强省长又赶赴里东村山体滑坡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慰问受灾群众。他向紧张抢险的千余官兵表示感谢,满含深情地说,人的生命最宝贵。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搜救失联群众。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决不放弃所有的搜救努力。

  11月15日,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进入第三天。

  夏宝龙、李强等省领导在省应急指挥中心实时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强调抢险救援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要抓住“黄金72小时”救援期的宝贵时机,日夜兼程、争分夺秒,不放过一丝一毫希望,全力以赴搜救失联群众。

  在指挥中心,夏宝龙、李强多次连线在现场的副省长黄旭明和丽水市主要负责人了解情况、研判局势、指导救援。他们强调,“黄金72小时”已所剩无几,要集全省之力,继续调集一切能调集的机械,使用一切能使用的设备,派遣一切能派遣的力量,继续全力以赴搜救。

  生命第一,群众至上。

  灾害发生后,丽水市、莲都区迅速启动地质灾害特别重大I级响应。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晨和莲都区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立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部署、靠前指挥,同时成立10个专项工作组,公安、消防、通讯等单位和社会救援组织共800多人急赴现场救援。

  13日晚和14日凌晨,民政、国土资源、安监、地质勘查等省级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也闻讯赶到灾害现场。

  在灾害现场,党政军联合救援指挥组织高效有序运转。

  分区块开通道、开水道、进机械,合理调度人力物力资源;在G25高速及过村县道实行交通管制,确保生命通道畅通;医务人员紧急驰援,现场待命;专家组快速出动,对塌方点实时监测、研判预警;公安民警、乡镇干部闻讯赶来,维护现场秩序;与此同时,善后安置和应急保障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

  布满血丝的双眸里,是为民尽责的忠诚,是对灾情的担忧,是对生命奇迹的期待。

  靠前指挥,沉着冷静,理性研判,专业施救顺利推进。

  堰塞湖如何消除?营救方案如何调整?怎样应对即将到来的暴雨?一个个难题出现在泥泞的废墟中、简陋的帐篷指挥部里,经现场办公会集体商讨,迅速作出最佳决策。

  16日,“黄金72小时”救援期即将结束,抢险救援已到紧要关头。

  当天上午10时,丽水市委主要负责人又一次来到现场,实地了解救援进展;前线指挥部内,军地双方研究、调整下一步救援预案。

  此时在杭州,省府大楼正在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书记夏宝龙再次提及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害,牵挂的心情始终如一……

  搜救,与时间赛跑

  里东村,夜色愈浓,细雨蒙蒙,救灾人员脚步匆匆。

  快点!再快点!紧急灾情,催促着人们一批批集结、出发,与死神赛跑,为肩头职责,为守护生命。

  山体滑坡约半小时后,丽水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成为首支抵达现场的部队,迅速投入紧张救援。

  13日23时许,武警丽水支队出动47名官兵组成第一救援梯队,冒雨赶赴现场,徒手搬运大型石块和建筑材料,4小时内打通5条生命通道。

  在丽水军分区组织下,近200名民兵赶赴现场,分组配合武警、消防等力量,抢救被埋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现场灯火通明。有光,就有希望。

  14日零时,丽水消防支队共派出4个中队。4时50分,上百名消防官兵汇聚现场,省消防总队全勤指挥中心也从杭州赶到。随后,又运来搜救犬,并从金华和温州消防支队调用生命探测设备。

  他们的战场,是漆黑的山坡。异常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凭借生命探测仪、铁锹、液压钳等工具,细细搜寻着生命迹象。“这里有情况!”在被泥石压垮的房中,探测到生命迹象后,莲都白云消防中队中队长吴仁飞和特勤中队中队长张小军决定,在楼板和木梁交错的空隙中,打洞营救。两人随即爬入洞中,进行营救。

  鲜有人知,若发生二次塌方,他们也将被掩埋。救人的责任,令他们无暇顾及潜在危险,更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最终,他们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

  在他们身后,是源源不断抵达的后续力量。

  14日中午12时许,省武警总队直属支队救援中队派遣出的突击队,携带生命探测仪、摩托锯、内燃凿岩机等专业装备抵达救援现场。“山体滑坡导致不少被困者被大石头、木梁压住,这些装备可以实现快速破拆。”战士徐昱珅抵达后,就立即投入战斗,汗水浸透了他的战服。

  急难险阻的时刻,那抹人民子弟兵的橄榄绿,最能熨帖人们焦灼的心情。

  14日上午9时,驻浙第一集团军迅即成立救援指挥部,并紧急调派驻杭州、金华部队的300余名工兵,携带推土机、挖掘机等30多台工程机械赶赴救援。

  连续奋战一整夜,部队共清理塌方近4000立方米。身处一线指挥的工化科参谋吴越,声音嘶哑,嘴唇开裂。“看!那有个衣角!” 15日的清晨作业中,他一眼便发现了一处塌方下的失踪村民。来不及带上手套,他就冲上前,用手开始扒着瓦片碎屑,手上被划出数个血口子,却浑然不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加快了救援的鼓点。

  14日10时9分,两名老人和一个小孩被发现。

  12时30分,第8名被困者获救。

  19时48分,第12名被困者被抬出。

  一个个被困者陆续被救出的信息,从丽水飞往省应急指挥中心。

  15日上午,救援现场因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影响救援进度。100余名武警丽水支队官兵和当地100余名民兵迅速填沙装袋,凭人力修筑拦水坝。不到3小时,便筑就一道百余米长的拦水坝,为下游救援创造条件。

  连续作战,轻伤不下火线,是闪耀在救灾现场的宝贵精神。

  乱石滚落的救援现场,莲都区民兵应急连排长蓝波,冒着生命危险,爬到已坍塌的房屋中,细细搜寻,不慎小指骨折。夹板固定后,他仍坚持重新投入救援,直到连续奋战30小时,方才离开。

  47岁的双溪村民兵连长潘华富主动请缨,担负扛沙包填堵低洼处的重任。他因身材消瘦,肩膀被沙袋压得红肿,几次滑倒在地。近4个小时的作业中,他坚持不肯休息,共搬运沙袋120多个。

  黑色拉布拉多搜救犬“海亮”,被锋利的沙石划破了左前爪,却在包扎后依然工作在前线,直到累得趴下。原来,从14日11时到15日15时,它仅睡了5个小时。

  救援力量仍在抵达,为持久作战做好准备。

  15日19时30分许,第二炮兵某部52名官兵、15台装备抵达救灾现场,并迅速建立第二炮兵救援保障点,连夜开设野战加油站、野战淋浴站、野战净水站等,负责救援现场的保障任务。

  除了救援,武警浙江总队直属支队救援中队的战士们,还在轮休间隙,拿着切割机、撬棍等在废墟上打开洞口,帮群众寻找衣服、手表等物件。“东西不一定贵重,但对受灾群众来说,却寄托着浓浓的感情。”搜救中队中队长董海平说。

  奋战近24小时后,武警官兵们才得以轮流休息三四个小时。灾害现场附近的高速公路隧道里,他们席地而眠,脸上尚带泥点,睡梦中依然双眉紧锁,仿佛还记挂着灾情。

  救援顺利开展,离不开众志成城的力量。

  为保障现场救援,丽水电力部门组成党员突击队,在现场临时架设线路;雅溪镇派出所所长李蒙率先带领4名值班民警赶往现场,丽水市特警支队随后赶到,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交警部门则在外围保持道路通畅,救援物资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入。

  16日傍晚,现场迎来一场暴雨,所有人员不得不紧急撤离。17时35分,救援人员再度进场连续作业。夜幕中,现场灯光通明。“黄金72小时”即将结束,冒雨强赶进度,是每个救援者的使命。

  第三个夜晚,救援之战已经打响。

  温暖,里东的底色

  “伤员来了,准备急救!”14日凌晨2时许,救护担架以最快速度被推入丽水市中心医院急救室,上面躺着这次山体滑坡中至今被救出的唯一幸存者、63岁的村民李尧发。

  滑坡发生后,丽水市卫生部门迅速从各医院抽调专业医疗救护人员,调度13辆救护车,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14日零时许,丽水市人民医院应急救援医疗小组、后勤保障小组迅速集结,赶赴现场进行医疗救援。随后又增派重症医学科主任、创伤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和男护士等奔赴前线,共在现场设置两个急救点和两个医疗救护站,安排救援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努力。”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生王燕站在灾区废墟上,双手紧紧地抱着急救箱,随时待命。与她一样,为驰援现场而主动加班的白衣天使,还有许多。

  随着救灾工作的开展,丽水市、莲都区卫生部门启动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市急救中心紧急调动医疗救护人员30人,后陆续增加到44人,出动救护车9辆;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抽调医务人员100余人成立院内救治组。

  急救室彻夜明亮的灯火点燃生命的希望。尽管李尧发被发现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但在及时抢救后,生命体征已平稳。目前,他已被送到创伤病房接受特级护理。

  伤口可以治愈,心理创伤更需抚慰。

  救援现场,活跃着一支特殊队伍——里东心理救援大队。40名心理医生用温言软语,安慰情绪过激的受灾群众,帮助他们释放不良情绪,更坚强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夏朝云,是首批抵达的心理专家之一。“在对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后,我们会尽快开展走访和灾后心理干预。”她告诉记者,14日她已成功劝离一名因数名家人失踪,而不愿离开现场的女孩。

  病员需要生理、心理的及时救治,而附近居民也需要尽快安全转移。

  滑坡发生18小时内,62岁的里东村村支委武勇仁只勉强喝下几口豆浆。忙碌在避灾点指挥村民安置,他无暇休憩。“3次!至少有3次泥土滑动的声音!”痛心,写满他的脸庞。

  在不眠之夜里,他站在村口,用手电筒的微弱光亮,指引着进村救援的车辆;他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村民转移避灾;冒着险情,他又和国土部门工作人员上山巡查,直到浑身被雨水浇透。

  心急如焚的,还有曾于2011年当选里东村村支书的李军。听闻灾情,他赶紧从市区赶回村里,连夜疏散300多位滑坡体周边的村民。

  “把村民安置到祠堂后,我就赶回了现场。”李军回忆说,当时救援设施还没到,消防官兵只能徒手挖掘,自己就站在边上给他们打手电。官兵们持续作战,李军也不曾离开。46个小时里,他只合眼休息了两个小时。

  安抚死难者家属、联系土方倾倒点、巡查滑坡体周边房屋……这几天,李军只记得为救援而忙碌。而他家的祖宅也在滑坡区域内,可他一直都没回去。

  所有的出发与奉献,源于爱民、为民之心。

  里东村的李家祠堂,被设为村安置点。15日,不断有从外地赶回来的村民暂住在这里。

  14日早上起,村里72岁的老党员李益贤,顾不上家中半米深的积水,一直在此安慰村民;村会计李欲成则一直统计安置人数……

  互助的温情,在安置点洋溢。

  “里东加油!里东挺住!”16日,救援车辆上,高挂起这样的横幅。

  眼前的小山坡,被橙色、绿色、黑色、白色和蓝色的制服紧紧相拥。这个拥抱,无疑是最具力量的鼓舞。“大家在一起,一定能挺过去!”一位女救援队员说。

  爱心,向灾区汇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场救援时不我待,后方保障不容耽误。灾害发生后,省民政厅调动全省力量参与救援和保障工作。

  14日凌晨,莲都区民政局局长叶志军率领的救援队,抵达现场。他们值守现场,安抚灾民,连续战斗近40个小时。

  随后,丽水市和莲都区两级民政部门深入现场,开展救灾工作,并启用受灾安置场所,保障转移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秩序稳定。截至目前,民政部门共转移安置灾民320人,搭建帐篷19顶,发放行军床200张、军大衣100件……

  16日,天刚亮,不断有遇难者遗体被找到。遗体接送、存放等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让遇难群众有尊严、安详地离开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对家属最大的安慰。”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胡玉民说。

  灾难是一次社会总动员,唤起每个人心中的同情,也激发同舟共济的信心。

  丽水好人、莲都区道德模范黄乔军,是第一批参加救援的民间人士之一。13日23时10分许,他通过朋友联系到一台小型挖掘机,并在1小时内运送到救援现场,及时疏通堰塞湖,避免更多房屋受损。

  “灾民和救援人员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得知里东村受灾以来,丽水市民阮爱娥心中的难题。

  14日中午,阮大姐叫来数个小姐妹,分头找厨房、买面粉、联系运输车。从14日晚餐开始,她已将2000多个馒头,陆续送到救援前线。即便温丽高速公路在几公里外封道,她也坚持步行送餐。

  “豆浆、包子!我们需要热早餐!”16日清晨,看到微信志愿者群里的留言,丽水市道德模范沈香与孙展伟便分头行动。“只要是热的都买上!”8时左右,两人带着采购的近500份早餐送抵现场,向救援人员免费发放。

  大爱,点燃心头的温暖烛光。光亮中,红马甲是最鲜艳色彩。

  “昨晚,我和杰克搜救犬配合武警消防确定的3个点,挖出了3名遇难者。”一脸倦容的沈学兵,是“红十字会”救援队的志愿者,从14日上午10时开始救援,已奋战整整两天。

  从搜索到挖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15日上午,他在泥水中浸泡了8个小时,参与了8名遇难者的救援工作。“我们耽搁不起,因为不想让家属再等待。”沈学兵说。

  27岁的赵伟是沈学兵的同伴。高强度的工作,令他的体力近乎透支,只能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前往驻地休息。“我没事,如果有需要,明天我能冲在第一线!”他使劲攥紧双拳。

  “只要能尽快把人救出来,再苦再累也值得。”蓝天救援队丽水分队队员蓝林俊告诉记者,13日晚,他们连夜召集70名队员赶到现场救援,一直在坚守。

  积极参与救援的各类社会组织中,义乌市民间救援队带来了照明救援车、重型挖掘机及发电机等装备;浙江省红十字会应急搜救队仙居、新昌、东阳等分队,带来专业装备和搜救犬……

  据统计,现场共有丽水户外应急救援队、公羊队、浙江民安救援队、义乌市救援协会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10余支专业救援队。

  救援力量冲在抗灾一线,救援物资也驰援在赶赴现场的风雨路上。

  社会爱心企业积极行动,发起救灾救援的号召和捐款捐物的行动。莲都区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发起救灾救援倡议和捐款捐物行动,紧急筹集近万元的救灾物资。

  至11月15日19时,丽水市共接受浙江省红十字会、丽水维康大药房等18家单位及爱心人士捐赠的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物资共4770余件(次);通过公共账户接收善款15万余元。

  16日下午,丽水市对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组织捐款,不到1小时就募款76.3万元。

  16日下午6时50分,杭州的“豪斯先生”来到救援现场。与他同行的是20名志愿者和10辆餐车。“我只想让救援队员喝上热茶。”这是他的心愿。

  暖流入心,也温暖了冬雨中的里东村。

  “全力以赴渡过难关”,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截至16日22时33分,38名失联群众中,已搜救出27人,其中26人死亡,一人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仍有11人失联。

  救援仍在继续,目光仍在关注,爱心仍在汇聚……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