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南湖大桥镇:试做新型城镇化的引领者

2015年04月28日 15:39:31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文 陆成钢 王琴芬 编辑: 王铮铮

图片由大桥镇政府提供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4月28日 讯 【书记访谈】

  做大城镇化的支撑

  访大桥镇党委书记姜卫东

  新型城镇化改变了什么?新型城镇化为了什么?采访之前,我们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桥镇党委书记姜卫东的理解是,新型城镇化拉动了投资,逐步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对于第二个问题,姜卫东的理解是,为促进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城镇化的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

  事实上,城镇化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时下的城镇化与早年相比,亦有不同之处。

  201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新型城镇化工作部署,我市率先启动了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大桥镇也是12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2014年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全国62个市、县、镇晋升“国家级”试点,嘉兴占据1席。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打破以往开发区概念,开发的地方越来越富了,不开发的地方停滞不前,不开也不发。”姜卫东说,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

  大桥位于嘉兴城市周边,有便利的区位优势,目前仍然有近1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未来依然大有可为。而此前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产业发展基础,以及围绕城市需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型服务业,均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在未来几年可以期待的时间里,上述产业将继续做大,人口得以不断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也将水涨船高。

  比较和对照总能给人以启示。20年前,大桥镇区只有一个车站,属于典型的有镇无城,但此后的发展,让产业集聚了,人口集聚了。

  “城镇化的发展与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姜卫东看来,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就是集聚了大量的研发人员,就是把产业做大了。而什么样的产业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从业人员,有什么样的从业人员又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城市品位。

  “做大新型城镇化需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类似的空城、鬼城还会陆续出现。”姜卫东认为,做好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致力于产业基础的做大做强,致力于产业层次的逐步提高。城镇化的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撑,否则再多的马路、再高的大楼也将空置而不可持续。

  【观察与思考】

   城镇化的底气

  产城互动是新型城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过去一年,大桥镇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就是围绕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步伐为主线而推开的。

  2014年,大桥镇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达4.1亿元,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8.8%,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专利共323项。围绕“汽配机电、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集群产业,聚焦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方式,主攻产业招商,在“招大、引强、选优”上求突破,招商选资逆势推进。

  2014年,先后引进注册1850万美元的宇培电商、注册1.26亿元人民币的德国开天传动等大项目。引进区外内资6.7亿元,完成目标的134%,其中,市外注册内资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10%,市外到位资金7.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62.2%;合同利用外资11130万美元,完成目标的111.3%;实际利用外资7145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2.1%;引进浙商回归资金6.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4.9%。

  正是这种对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的坚持,过去一年,大桥镇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9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7.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3.67亿元。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3.5亿元,规上工业利税18.7亿元,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7家,新增亿元企业3家。

  更早一点的时候,2013年,作为南湖区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大桥镇所辖的嘉兴工业园区实现规上企业利润总额15.6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9.98万元/人,嘉兴市12个开发区(园区)里,分列第三、第二。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和10亿元产值以上企业数,也分列第二、第三,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更高达12.35万元。

  大桥镇综合实力的提升,正源于这些年来对实体经济的坚守。自建镇以来,无论是项目引进还是平台建设,大桥镇紧紧锁定南湖区重点打造的五大集群产业,形成了以汽配机电、电子信息、新材料为特色的三大核心产业群。如今,三大核心产业群呈集聚效应,高附加值、高利润企业逐年增加,大桥镇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远远高于周边县区同级城镇。

  也正是这种对产业高度重视的指引,没有怎么争取,甚至没有主动申报,2014年大桥镇就收获了“中国百强镇”的称号。

  2014年出炉的《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中,大桥镇在全国数以万计的乡镇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64的强劲实力,荣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镇,这也是嘉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镇。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的评价,主要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千强镇”为基本评价对象,考虑到建制镇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课题组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三项内容作为主要指标。而财政收入是考量一个镇“肌肉”是否“强健”最关键的指标。

  产业的“肌肉”正是城镇化的底气所在。“这种态势还将持续。”姜卫东看来,好企业增多了,税收高了,对社会贡献率大了,对员工要求也高了,一个城镇的和谐度亦同时提高。

  城镇化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大桥有4.2万本地居民,目前五分之二集聚在城镇,正在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成果。公办幼儿园、知名小学,这些公共配套的建成,以及本地居民被吸纳到企业就业等,既是城镇化的需要,更是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

  2014年,大桥镇蔬菜、西甜瓜、葡萄、特种水产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优质化,实现产值10.7亿元。大量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2015年,大桥镇还将狠抓本地人口就业。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着力抓好各项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拓展就业面,积极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高效的公益中介服务。

  对一个现代城镇的评价,还包括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等“软实力”。这些年来,大桥镇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完善就业保障、教育卫生、养老医疗及建成区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实事工程建设。2009年引进的东北师大南湖实验学校,教育品牌效应已开始释放,大大提升了大桥镇的区域魅力。

  与此同时,在大桥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市镇路网框架基本完成,集镇生活污水支管网工程陆续实施,“两新”工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稳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1%,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就业、福利事业全面推进。

  城镇化是为了谁?好不好如何检验?大桥镇的回答是,让居民不断受益的城镇化才是可持续的城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要涌入城镇,把宅基地变成财产,把财产变成资产,再把资产变成资本。

  “如果大桥镇的居民,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同类城镇居民收入,那么我们推行城镇化的目标也就基本实现了。”姜卫东认为。

  破题大“生态”

  想与新型城镇化相契合,不但要有生活环境的良好生态,更要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

  自2011年以来,大桥镇先后关停淘汰包括亿元企业在内的29家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其中不乏税收超千万元的纳税大户。“一个园区,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强化自我循环,才能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存生态。”姜卫东表示。

  任何成长都会伴随着阵痛,大桥镇的良性发展还在于其“壮士断腕”般的决心。污染环境的不支持、能耗大户不支持、产能落后的不支持,三个“不支持”,成为了大桥镇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引进的“铁律”。即使对现有的10家规上化工企业,下一步,大桥镇还将加速其重组、兼并。

  去年以来,大桥镇提出了“产业生态全链接”,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继续淘汰、关停一批落后产能。

  2015年,大桥镇要以培育小城市为抓手,加快城镇转型。以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以城镇规划为先导,突出城镇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城镇发展平台,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整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切实改善镇村面貌,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继续加快高素质人口集聚,以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为导向,不断改善创业创新环境,完善学校、住宅、人才公寓等配套建设及管理,提高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推进东华苑一期、水马南苑、中和苑等30万平方米住宅和南区配套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做好领军人才公寓项目整体移交工作,制定出台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入住。

  “大生态包含两层含义,除了生存环境层面的生态,还有经济发展层面的生态。”姜卫东说,这就涉及企业发展如何转型,政府服务如何转型。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就是要政府通过资源的运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企业提供自然成长的空间。

  如今的大桥,这些理念正被倡导:政府服务人员要提供“三服务”,即提供实在的个性化服务;提供让企业加倍受益的增值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提供“有需求必回应,无需求不打扰”的无骚扰式服务。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