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小城市 > 崇福 正文

桐乡崇福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小城市

2015年04月28日 14:16:15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文 杨茜 倪晓伟 编辑: 王铮铮

 

 

 

 

 

 

 

 

 图片由崇福镇政府提供

  崇福,一座有着六千多年文明史和一千一百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自古坐拥繁华,有着辉煌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进入新世纪,如何实现这座文化古镇的自我突围,再奏新的时代强音?二O一O年十二月,崇福被列入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迎来了她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从“镇”到“城”的跨越,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铸就的。而今,四年光阴飞逝,崇福的小城市建设进程如何?迈出了哪些有力步伐?离群众的期待还有多远?今天,让我们走进崇福,聆听这里发生的一个个建设故事,感受这里涌动的一股股变革能量,寻找这里特有的小城市发展脉络。

  产业联动“升级”演绎小城市发展“加速度”

  “产业是一方腾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的城市就是空中楼阁,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桐乡市委常委、崇福镇党委书记徐鸣阳看来,小城市建设,只有牢牢把握经济“转调”的深刻变革,实现产业联动“升级”,才能为小城市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说到崇福,说到崇福的产业,不得不提作为当地支柱性产业的“皮草”。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无论是有关主管部门,还是当地皮草行业,都在积极寻求着行业的“升级”之路。关停一系列环境指标不合格的皮草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行业技术革新着力解决相关环境污染问题、全力搭建皮草行业全产业链……

  在这一轮轮的行业“洗牌”中,中辉皮草算是游刃有余的。因为在数年前就树立了生态环保的生产理念,该企业早就掌握制革清洁技术,解决了皮毛行业令人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像中辉皮草这样的企业在崇福并不在少数。目前,崇福皮草、制革、印染企业纷纷在“五水共治”的过程中倒逼自身生产技术革新,进行着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崇福皮草行业还通过电子商务、培育自主品牌等寻求与当下时尚元素紧密结合的转型升级之路。随着2013年崇福国际皮草城项目的正式启动,一个融合了成衣市场区、国际贸易区、时尚设计区、商务服务区的行业转型发展平台开始搭建。在崇福的小城市建设规划中,崇福国际皮草城将是该行业的一个全新“升级”中心,以此发展起相关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等高端商贸,进一步延展皮草行业的全产业链,努力打造崇福皮草“大制造+大市场+大物流”的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领近杭州大都市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农业底子,崇福还全面启动了运河古镇的旅游开发。力争通过再规划、再修缮、再建设,整合大运河、护城河、古街区、良渚文化遗址等,着力打造全景式运河古镇风貌,把崇福运河文化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而通过古城开发与新区、乡村建设的联动,大力推进运河古城游、皮草丝绸购物游、乡村休闲游。争取至2016年,全镇旅游业总收入达1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以上。

  顺应时代潮流,立足自身特点,崇福也把发展目光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物流等新兴产业。2014年崇福小城市招商推介会上,总投资6亿元的“嘉凯城·城市客厅”、总投资20亿元的中节能桐乡产业园、总投资5亿美元的普洛斯(崇福)物流产业园等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百亿元。这些项目的落户,无疑为崇福小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引擎。

  翻开崇福新3年小城市培育工作计划,“2+X”产业集群的打造计划很是引人瞩目。“2”是指皮草和纺织两大传统主导产业,“X”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皮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使“传统”与“新型”同步增长,使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升级”,积极构建小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既是崇福在小城市建设上的经验,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区域功能“重塑”提升小城市发展“内生力”

  历史上,公元938年置崇德县,1958年崇德、桐乡两县合并,崇德县改称崇福镇。所以说,崇福的底子是个老县城,虽然具有一定城市配套设施,但与小城市建设、与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

  从“镇”到“城”,两者间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城市功能是否完善、城市管理是否到位上。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在“镇”到“城”的跨越式发展中,崇福一手抓城市功能“重塑”,一手抓城市管理“重塑”,为当地小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硬实力”和“软实力”。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大力开展小城市建设伊始,崇福就陆续推出了城镇总体规划、省级小城市概念性规划、崇福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皮草产业园发展规划、崇福服务业发展规划等,2013年更是开始着手编制崇福古镇保护规划。这些规划都是委托国内较为权威的规划院进行的,总投入超过1000万元,这在崇福历史上也尚属首次。

  经过规划论证后,崇福的发展框架确定,为“一城四区”,即:皮草产业区、崇东新城区、工业经济区和老城拓展区,力图通过高起点谋划,为小城市建设做好“龙头”工作。

  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投资3700万元,建成的职能明确、编制到位、设施完备、服务高效的五大服务中心,包括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城市综合执法中心、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应急维稳中心。

  走进集24个职能部门、256项审批事项于一体的审批服务中心,36个办事窗口前,聚集着不少来办事的群众。作为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分中心,这里的审批服务中心享有和市审批中心一样的审批权限,基本能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做到崇福事崇福办。仅2013年,就办理了相关审批事项49038件,办结率达100%。

  崇福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众多。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流程科学”的规范化建设要求,打造的就业保障服务中心,旨在为企业和各类群体开展就业介绍、社会保障、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劳动监察一体化管理和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也受到了大量企业和群众的欢迎。

  在向小城市大步迈进的道路上,加强城市管理的机制和队伍建设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通过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崇福分局,和崇福综合执法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崇福的城市综合执法中心承担了18个部门的2000多项行政处罚事项,其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力量也大大加强。由此,崇福城市综合管理日益标准化、网格化、规范化。

  民生环境“提档”展现小城市发展“聚合力”

  城市化的本质,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化。正是意识到此,在崇福的小城市建设中,崇福镇党委、政府并没有单纯地追求城镇化速度,而是始终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着力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要问这些年崇福的变化在哪里?当地群众给出的答案很多。区域内的市场变得更热闹了,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更多了,外出的道路更开阔了,家门口的环境更好了……

  开展小城市建设以来,崇福通过开展征地拆迁年、项目建设年、城市形象提升年和系列百日攻坚战活动,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为充分尊重农村居民意愿,崇福创新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安置模式,推行农村居民自建、40平方米自建+一套公寓房、两套公寓房和货币补偿四种安置模式由农户自行选择。首轮小城市建设收官时,已累计完成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3251户,项目总节地率达62.3%。去年,又完成“两新”工程建设农房集聚400余户。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崇福也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伐。城市的路、水、电、气以及信息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逐步完善,便捷、安全的市政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主城区的语溪大道全线贯通,城市中央商务区形象初显。城中村改造星火村自主开发项目星东铭苑动工建设。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世纪大道和茅桥埭区块等城市新区征迁工作取得新突破。320国道镇区至桐乡段拓宽工程启动实施。目前,全镇已建和在建的高楼达50多幢,东兴购物广场等多家大型商场、酒店先后入驻,教育、医疗资源充足。

  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抓手,崇福还大力改善广大群众颇为关注的城乡环境。据统计,首轮小城市建设收官时,崇福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已经实现高效运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1%,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25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比2010年分别提高10.4个百分点和4.5平方米。2013年,崇福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验收。而在2014年,崇福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改造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全镇水质更有明显好转。

  随着城市环境的提档升级,城市空间的有效拓展,崇福这块土地的集聚辐射效应在不断增强。首轮小城市建设收官时,崇福的建成区面积达到9.7平方公里,比2010年扩大3.2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9.1万人,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达67%,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而根据崇福小城市培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区常住人口要达到10万人,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要达到70%。

  【观察与思考】

  【书记访谈】

  给崇福一个全新形象给百姓一个幸福之城

  访桐乡市委常委、崇福镇党委书记徐鸣阳

  记者:2010年12月,崇福镇被列入全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这座千年古镇由“镇”到“城”的蜕变征程由此开启。这些年的小城市建设中,崇福迈出了哪些特色的发展步伐?成效如何?

  徐鸣阳:崇福历来是桐乡的副中心、桐乡西部的中心,得益于老县城的前身,无论是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产业基础,还是人口集聚、辐射能力,都具备一定优势。而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确立,对崇福而言,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给了崇福人“大刀阔斧”干一场,突破格局迎来全新发展的希望、信心和动力。

  自列入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后,崇福镇党委、政府目标明确、步伐坚实,以调整完善城市规划、推进产业联动“升级”、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等为抓手,着力提升小城市人口集聚能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和新型城镇化道路。

  经过多年的小城市建设,如今的崇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1.89亿元,年均增长33.8%,地区生产总值221.56亿元,年均增长19.7%,财政总收入34.81亿元,年均增长21.7%,其中税收收入22.72亿元,年均增长23.3%,目前,崇福城镇化率达67%。可以说,崇福镇首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已经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年行动计划。

  记者:小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始终是核心和重点。皮草,作为崇福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其未来发展走向,无疑备受各界关注。2012年,崇福由“中国皮草名镇”升级为“中国皮草名城”。在小城市培育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这一字之差,也显示了崇福的皮草产业要经历更多“转型”吧?

  徐鸣阳:是的。在我们的规划中,崇福皮草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分“四步走”,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即从原材料市场建设到加工染色、研发设计再到生产销售旅游集成,将逐步实现“一条龙”全产业链和差别化竞争格局。

  一是拓展原材料市场的建设,将崇福的原材料市场做到“价格最优、品种最多、交易量最大”,成为全国皮毛原材料的主要集散地,为皮草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在工业园区建设皮草生态产业园,着力提升皮草深加工和染色水平,通过“五水共治”倒逼行业内皮草加工制造水平的提高,即“污染减少、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三是进一步提升皮草服装的设计能力。目前,崇福正大力加强海外合作,引进意大利等国外皮草设计师团队,全力提升崇福皮草的总体设计能力。

  四是在皮草的生产销售上做文章,利用生产、销售、旅游一体化的皮草小镇建设,引进高质量皮草品牌企业到崇福来生产加工产品,并利用其工厂直销店的优势提升崇福皮草服装的销售能力,同时结合桐乡大旅游的格局,把皮草销售与当地的旅游紧密结合起来。

  记者:上一轮小城市建设完美收官时,崇福新一轮小城市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的小城市建设中,崇福如何继续突破、布局未来?

  徐鸣阳:第二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与第一轮相比,崇福面临更激励的竞争与挑战。第二轮崇福镇小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全国新型城镇化为契机,紧紧抓住全省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战略机遇,以建设运河古镇·时尚新城为导向,加快推进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着力弘扬运河文化,增强时尚元素,优化空间形态,围绕建设“中国皮草名城、江南运河文化古城、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和建成全省一流小城市的总目标奋力拼搏。

  这一过程中,崇福如何持续突破?目前,我们正做一些尝试。比如,践行各类规划上,更加强调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审批制度改革上,突出做好细节的衔接;土地制度改革上,注重土地要素的科学配置,着力提高老百姓的收益率,并通过这一过程,努力提升小城市的人口集聚度;受当前国内外形势影响,金融方面的改革可能面临更多困难,我们也在努力做新探索,通过政府下属的国有公司,盘活存量资产。目前,已经在旅游、皮草等领域开始试水。

  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是小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新形势下,如何招商引资?如何引领企业发展?不能全靠老一套,必须要有新思路。要考虑实行一些既能让企业减少经营成本,又能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办法。要充分利用好离杭州近的地理优势,加强通杭的路网建设,加大互联网相关产业承接力度。人口集聚,除了有产业做支撑,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治理的改革中,今年,我们将把乡贤文化建设作为“三治”建设的一个延伸,进行主推。城市管理上,将联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执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构建起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记者:崇福在小城市建设中多次提到“跻身全省一流小城市行列”,如何看待“一流小城市”的定义?如今的崇福离“一流小城市”还有多远?

  徐鸣阳:“一流小城市”需要满足一些指标:譬如城市规模在12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上、财政收入在10亿元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当然,真正达到一流小城市的标准,还需要更多考量。

  成为全省一流小城市,当前,崇福有一定距离,但一直在努力。我们遵循老百姓的梦想,逐年提升小城市功能,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在我看来,一流小城市其实并没有既定的标准,只有被老百姓认可,那才是真正的一流小城市。

  就崇福来说,小城市培育“前3年修修补补,这3年大刀阔斧,再3年红红火火……”以3年为一个周期,我们会制定更多务实的行动计划。今后,我们完全可以畅想崇福作为“中国皮草名城、江南运河文化古城、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的繁荣景象,我相信这也是近在咫尺的美好愿景。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