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海宁周王庙镇:水葫芦“变废为宝”巧治水

2014年10月24日 10:27:49  来源: 海宁日报 作者: 记者 万姗 编辑: 王铮铮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10月24日 讯 早在2006年,周王庙镇长春村就有了治水的雏形,今年更是依托乡村旅游开发,大力推进“五水共治”,打通全村12公里河道水系,利用控源截污、生物治水等手段“巧治”,打造十里原生态河道,建设30公里步行道,在村民的参与和支持下,一幅记忆中的水乡画卷次第展开。

  宛如“世外桃源”的王家鱼池。

  巧治水 水葫芦“变废为宝”净化水质

  横幅港位于长春村村委会办公楼前,河水清澈,岸边杨柳依依,一个个四边形、六边形的生态浮岛漂在水面上,仔细一看,浮岛里生长的不是那些叫不上名的高档植物,而是最为常见的水葫芦。

  这段时间,正是水葫芦泛滥的季节,不少街镇都在为水葫芦头疼,而长春村却巧妙地将它们圈养起来,成为净化水质的“法宝”。

  “我们的内河里不长水葫芦,这些还是从外河里捞来的嘞。”长春村党总支书记吴一明打趣说,其实,水葫芦也是净化水质的一种水草,种植又不需要任何成本,唯一的缺点是生长能力非常旺盛,保洁人员要定期进行修剪控制。

  在长春村,这样原生态的风貌处处可见。但原生态不代表“不治理”,相反,投入的精力还不少,这从那些“精心打扮”的小池塘就可见一斑。王家鱼池是一个一亩见方的内塘,四周用野山石镶砌了帮岸,水面倒映着杨柳、玉兰、红叶灌木,一座四角凉亭掩映在花红柳绿中,仿佛一个“世外桃源”。

  虽然池塘边住着不少人家,但池水却没有因为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发臭。吴一明告诉记者,长春村的养殖污染较少,又是农村生活污水整村整治试点村,控源截污做在前,水质改善也走在先。“我们2012年就拆光了全村的猪棚,去年又拆除了唯一一个甲鱼养殖场,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正在全力推进,力争年底前完成整村覆盖。”吴一明说。

  控污染 一心发展旅游业,杜绝新的污染源

  吴一明说,现在村里一心一意发展旅游,杜绝污染源,河水不会再受到新的污染。

  水心里、板桥头是村里的两个美丽乡村点,也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核心区块,特点就是水多、树多、竹子多,生态环境保护完整,像一片原始的“湿地”。纵横交错的河道、池塘将陆地分隔开来。今年村里绕着河塘修建了木栈道,将一片片被水分隔的竹林、树林串了起来。同时,在油车港上建造了一座木桥,把隔河相望的板桥头和水心里连成一片。

  “以前,这里的河很脏,两岸垃圾遍地,水面上全是浮萍、枯枝,水体发臭。没想到,现在通过清淤、保洁和整治,竟然变成了‘风景点’,夏天在竹林里乘凉散步是最惬意的事。”67岁的村民章山南对村里的“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赞不绝口。

  看到整治成效,村民们都和章山南一样,无条件支持村里的工作。比如,在铺设栈道和生态步道时,免不了与村民的苗木、作物“狭路相逢”,需要让出土地,村民们没有伸手向村里要过一分经济补偿,都主动为建设无私让地。

  “环境整治、发展旅游对大家都有好处,对子孙后代更是享用不尽的财富。砍掉一棵树算什么,少那一棵树,旁边的树反而营养更集中,长得更茂盛。”章山南笑着说。

  村里的乡村旅游虽然还在建设中,但旅游效应已初步显现,今年以来,已有3万多人来村里采摘、垂钓。“来钓鱼的人特别多,有的还是组团来的。我们放鱼苗的初衷是净化水质,草鱼、包头鱼吃浮萍,鲢鱼吃其他鱼的排泄物,现在养得多了,水体氨氮指标明显降低,也算养出了‘名堂’。”吴一明说,经过多年培养,丰富的鱼资源足以发展乡村垂钓旅游。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