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海宁长安镇:步入小城之春

2014年08月21日 09:40:15  来源: 海宁日报 作者: 万姗 周锋 徐丽佳 编辑: 王铮铮

  长安新区建设初露风貌。 记者王超英摄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8月21日 讯 进城之利:步入小城之春

  今年4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公布小城市培育试点扩围名单的通知》,海宁市长安镇入围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

  为全方位培育建设长安小城市,我市出台了《关于长安镇(高新区)开展省级扩围小城市培育试点(2014年-2016年)的若干意见》,长安小城市建设的三年蓝图徐徐展开……

  小城市建设如何打造长安特色

  保护开发老城文化、运河遗产

  长安镇将以千年运河文化为品牌,以“一坝三闸”古水利设施为亮点,以清末民初市井风貌为特色,打造江南水乡运河历史地段,将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特色商业、民俗体验、传统居住融为一体,集中展现地方民俗特色。

  以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为契机,有效保护镇区历史地段内的古运河水系、街巷格局、文物古迹、环境要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整体风貌特色。

  在保护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地段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工作将分三步走:第一步,运河遗产本体的展示保护和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第二步,运河遗产核心区域的景观提升、沿河亮化和南岸、东岸建筑风貌协调改造;第三步,寺弄区块,东街、中街、西街等周边街区的改造提升。

  在硬件提升的同时,充分挖掘老城“软文化”,包括丝绸文化、仰山文化、特色小吃等。汲取西塘模式和乌镇模式的经验,探索适合长安本地的旅游开发模式,一方面撬动古街旅游经济,另一方面保证招商业态与原住居民和谐共处。

  打造三条农业精品线

  长安镇是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花卉种植面积6500亩,还引进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形成花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经营。此外,城郊重点发展葡萄、果蔬,借“邻居”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之力,促成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长安镇计划打造三条农业精品线:一是现代花卉园艺生产线,作为钱塘江观潮游的“后花园”;二是丝绸运河文化线,打造以工业遗址为主的特色旅游;三是休闲农业观光线,开发集采摘、垂钓、美食于一体的农家风情游。预计三年后可初见形象,五年后节假日观光客增多。

  小城市试点有不少好政策

  为全方位培育长安小城市试点,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长安镇(高新区)开展省级扩围小城市培育试点(2014年-2016年)的若干意见》,到2016年底,长安镇(高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7.2万人,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3亿元,年财政总收入达16.41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693元和53900元,第三产业占比达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5.6亿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60%。

  在财政保障上,省市两级按1:3比例保障小城市培育试点的专项资金。省级层面每年拨付2500万元,县(市、区)每年配套不少于7500万元,持续三年。土地出让金、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益市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支持长安小城市建设。

  在要素保障上,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对长安镇建设项目予以倾斜,建立每年不少于300亩的用地单列制度。对长安镇(高新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所需周转指标额度100%保障,节余的周转指标全额留镇使用。对长安镇(高新区)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100%留镇使用。

  在简政放权上,健全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就业保障、应急维稳四大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强镇扩权、一级财政、户籍、投融资、要素等五大重点改革,赋予试点镇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长安分中心,组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就业保障服务机构、社会应急管理机构。

  在人才引进上,采用上派下挂的方式,推进人才的培养。建立部门专业人才到镇挂职、任职以及市级有关部门和镇交流互派锻炼的制度。探索开展农民“带地进城”和以职业、居住地划分的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向新城区、新社区集中。推进公共资源公平合理分配,吸引外来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群和第二居住地人口落户。

  小城市建设带给居民六大红利

  居住功能大幅提升

  老街、老城区的居住功能都将得到提升。

  围绕古运河的六条老街,房屋年代久远。政府将出资对墙体的外立面、房屋结构、破损的屋顶进行修缮,同时对老街区的道路、管网实施改造,修复破损路面,重新调整和布置老旧的电网线路。

  怡园小区等老小区居民集聚度高,部分房屋也出现了渗漏破损,政府将出资整修破损屋顶、墙体和破旧的管网。

  教育医疗资源更优质

  以科教兴城为契机,教育、医院等公共资源会不断向长安镇(高新区)集聚。仰山小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更多教育资源汇入长安镇(高新区)。以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为基础,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设置,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将不断深化,长安居民可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

  交通出行更便捷

  道路修建和规格提升也是小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长安镇区南面、西面、北面的道路已逐步完善,东面将启动桑亭路修建,从而拉通长安镇区的整体道路框架。

  高新区内连接下沙的春潮路等道路正在与杭州对接。

  拥有更多娱乐休闲好去处

  运河古街修缮开发后,将成为长安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长安新区内考虑增加居民文化体育活动综合中心。此外,长安新区内3所大学的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今后校内的体育设施、图书馆等资源也会适当向居民开放,资源共享。原修川路附近的长安影剧院考虑作为居民休闲广场。

  办事审批更方便

  行政审批权将进一步下放,方便居民办理审批、求职、信访、调解等需求。也就是说,以前需要到市里审批的事项,以后在镇里就能审批,大大节约了居民的办事时间和成本。

  城市扩容,将有更多村民进城

  升级小城市,试点镇必须有更多的常住人口,这意味着,未来三年会有更多的村民进城,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

  长安将优化农房改造集聚模式,合理安排新社区点规划。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进农房改造集聚,重点保障刚需农户的建房安置。

  长安小城市的面貌特色将有新的设计和塑造,通过对老镇区、功能区的改造,提升小城市品质。

  进城之机:筑起满城之美

  

  长安城市新貌。 记者陈杰摄

  入围省级小城市试点建设,长安将如何抓好这一发展机遇,实现从“镇”到“城”的华丽转身?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委、长安镇(高新区)党委书记许金夫。

  长安小城市试点建设目标是什么?

  长安镇(高新区)将以省级扩围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通过政府推动、规划促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产业带动和区域联动,力争三年努力,把长安镇(高新区)建设成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集聚水平显著、服务设施完备、体制机制健全的现代化小城市。

  到2016年底,实现年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年财政总收入16.41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693元和53900元,第三产业占比达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5.6亿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60%。居住、工业、商贸、生态等功能区布局合理,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指标水平,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今年开始,长安将进一步发挥政策推动作用、产业拉动作用、文化带动作用、城乡互动作用,着力在城市形态、有效投入、发展速度、人口集聚、服务水平和改革创新上,进一步加快长安“镇”向“城”的跨越。

  目前长安小城市试点建设进展如何?

  获批小城市试点建设后,长安积极行动。坚持“规划先行”,长安以“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加强调研、深度谋划,结合长安当前的发展实际,摸实情、看现场、排计划,联合省规划院共同编制小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经过反复商讨、论证与修改,目前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相关部门审核。

  同时,积极与上对接,争取小城市建设中包括体制、机制、要素资源等方面的倾斜。目前,建立了以工作推进为核心的组织保障制度、以强镇扩权为核心的事权保障制度、以落实配套资金为核心的财权保障制度、以倾斜资源配置为核心的要素保障机制,助推长安小城市建设。

  下一步,长安如何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议?

  加速产业协调发展。在长安的小城市建设中,将会兼顾长安与高新区各自特色,坚持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并行并举,继续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支柱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工业化的目标,加快区域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培育,局部区域将进一步增长三产的比重。

  加快设施功能提升。强化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推进老镇区、功能区改造,提升城镇品质。长安新城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道路建设、社会管理、城市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套。同时,统筹推进长安旧城区的有机更新,突出新区的环境优美、旧城的底蕴厚重,包括寺弄区块和运河申遗区域项目的开发,实现新区和老区的共同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不是一味的摊大饼、盲目扩张,长安将更加注重软环境的提升,全面实现区域的绿化、亮化、美化,提升整个区域的品质、档次,这是小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延伸覆盖、均衡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在加快城市建设,兼顾农村设施共建共享,普及惠及更多的农村群众,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总布局,让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推进“两违”整治与土地复垦,美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居住条件。

  推进各项改革创新。通过要素资源改革、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方面确保长安发展的要素保障,另一方面也是享受与市级同等审批权限的承接要求。同时,在现有四大中心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中心布局,进一步完善中心职能。用好“数字城管”系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使其符合海宁西部副中心、连杭发展主平台的重要地位。

         进城之梦:期盼倾城之变

  上千名排舞爱好者在长安运河畔翩翩起舞。(资料图) 记者王超英摄

  

  从小城镇迈向小城市,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这是一场从热闹到繁华的倾城之变。

  在长安中街,老房子林立的巷弄里,叮铃叮铃的自行车铃声一路响过。老房子门口,斑驳的油彩广告牌下,居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与这个消息一起来的,还有未来一系列老街的改造意向。这是老街许多居民等待多年的消息。

  与中街隔着一片房子的正是大运河长安段,今年刚刚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一位医生的两张地图

  67岁的退休医生董仲达曾无数次来到这里。从过去商船经过、人工拉纤到现在成为文物保护点,他看着运河的变迁。

  昔日喧闹的水运商道,现在已变成安静平和的江南小镇,只有留存的堤坝古迹,提醒着人们曾经的繁华。

  为此,董仲达写了一本书,详细分析长安一坝三闸的形成,长安的水运体系。

  在董仲达记录长安的历史里,还有新老两张地图。

  第一张,绘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候,感觉长安没有完整的地图,所以有空就画了。”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他有着医生特有的严谨。

  如今翻看这张地图,一米见方的纸上,色彩都已经发黄。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长安的情景。

  从这张地图上看,老底子的长安狭小得似一条玉带,往南、往北都是荒凉一片。

  “当时的长安小,走走也没多久。”在董仲达眼里,如今的长安早已发生巨变,就算每天走过熟悉的景华路,他依然能清晰地感受着这里一天天的变化。

  大的企业进来了、学校进来了,他工作的海宁三院变成了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

  高楼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长安小镇飞速变化。

  面对着他熟悉又渐渐陌生的这个城镇,2012年,董仲达决定绘制第二张地图。

  “那些新的路、新的地方这次都要加进去。”已经退休的董仲达开始绘制新的长安地图。

  这一次,他的工具也变了,改用电脑来绘制。空闲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骑遍了长安的大小角落。

  在他眼里,现在的长安是充满历史味道的,但又是现代的。

  董仲达说,最远要骑一个小时。往北,长安有施家墩文化遗址,往南,建起了新的潮涌路。

  甚至因为高新区太大了,他都没有画进去。

  在长安不断的变迁里,交通在变化,从水路到陆路,过去的繁华的船运渐渐停歇,曾经“哐哧哐哧”一路摇晃的火车不再在这里停靠。今年,长安火车站最后的售票窗口已经关停。

  然而,新的车站建起来,狭小的火车站变成了西片的高铁海宁西站。高速公路建起来,从长安到杭州的道路越来越快,有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到这里工作。

  董仲达的地图也在变化,目前一个镇区的地图,足足比过去扩大了一倍。

  一位游子的故乡味道

  这样的变化,同样让居住在美国的沈中平感到惊讶。

  今年5月7日,67岁的沈中平离开长安30多年后回到老家。汽车从杭浦高速下来,沿着修川路,一路往北,一路高楼大厦。

  “现在都否宁得里(不认得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几十年离开家乡,他依然可以讲夹杂着上海口音的海宁土话。在美国30年,他时常会记起长安,这个他度过童年的地方。

  沈中平的名片上有着诸多头衔:美国奥斯汀市移民事务委员会主席,美国柴维斯郡公民国际委员会主席……他现在的工作是推动中美教育:文化交流。

  现在的沈中平很少有机会亲近故乡。“回到长安感觉好极了。”再次踏足故土,他连说了好几个“好”。

  沈家是长安历史上的望族。现在的长安古镇上还留存着沈家大宅。据史料记载,沈家先人参与集资建立了仰山书院。沈氏一门在长安发迹,也从长安走向了世界。

  早年,沈中平的父亲沈鼎三是中国著名化工学家,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创办大可染料厂,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染料,打入国际市场。上世纪50年代,因参与研制活性染料“旗红”获得成功,连续数年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沈中平说,小时候就住在长安西街上。“那时候的长安太小了,只记得有许多石板路。”童年印象里,小时候的沈中平和父母会坐着火车或者开着汽车从上海回到长安老家。记忆里的长安,狭小、古老,而又灵动。

  在沈中平眼里,现在的长安跟以前的长安相比,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他在长安的行程安排得非常密集。5月7日一早,他在海宁中学参加了由他牵线举办的美国奥斯汀中学学生画展。下午,又去了仰山小学。

  “最奇特的地方在于,他们还使用了仰山书院的教学宗旨。”他非常感慨,在学校的一堂小学英语课,他特意坐了下来,听着这里的学生上课。一边听,一边拿出照相机一一记录。

  记忆里的长安小城已经不复存在,然而还有长安的味道留存了下来。5月7日的早上,表嫂带着他去了镇上的景华路。

  馄饨、汤包、烧卖……“这是长安的味道,还有长安的宴球,这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了,我觉得这里的食物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他说着,露出了顽皮的笑容。

  一位花农的精彩期待

  古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长安当然不是海宁的长安,但对于从事花卉产业的项跃杰来说,他天天在长安看着花开花谢。

  39岁的项跃杰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从长安最南面到最北面,他生活的轨迹横跨长安南北。

  原先项跃杰的家住在长安南面的褚石村。上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以后,他开始在自家田里试着种花,最初只有几亩地。2009年,项跃杰来到了长安最北面的兴福村,承包土地,开始种植鲜花。他和妻子创办了项氏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花卉事业越做越大。

  实际上,长安的花卉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5年,花农张金生迈出了长安花卉种植的第一步。“70后”的项跃杰属于花农里的后辈了。

  几年来,长安鲜花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已经有6000多亩。鲜花品种也从过去低价的扶郎、非洲菊转变为百合等高档花。外来的虹越国美花卉有限公司进驻长安,现已在新三板上市。花卉成为长安农业特色产业。

  从南到北,项跃杰见证着长安从“镇”到“城”的变化。从南到北,项跃杰也在感受着这样的变化。而在未来,他也在期待着更多的变化。

  “希望长安这座未来小城市的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彩,我们都将为之而自豪。”他期盼说。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