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衢州1480名机关干部下基层 生态指导员驻村创"两美"

2014年07月21日 08:27:1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浙江日报记者 梁国瑞 童颖骏 毛广绘 编辑: 陈丽丹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7月21日 讯 (浙江日报记者 梁国瑞 童颖骏 毛广绘)日前,看着日产3000个龙游发糕的厂子投产,黄举红的脸上终于绽开笑容,“多亏了生态指导员唐力勋,为我们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黄举红所在的龙游石佛乡夏家村,此前是养猪专业村,环境污染严重。按照“共建生态家园”要求,龙游要求拆除村内养猪场,实现生猪退养,夏家村面临着全村转型的考验。

  去年10月,衢州市农业局专家唐力勋被派到夏家村担任生态指导员,谁知一进村,就被村民问住了:“我们是养猪专业村,全部退养了,靠什么维持生计?”于是,在督促养殖户退养的同时,唐力勋开始寻找村庄绿色发展之路。爬遍山头尝橘子、挽起裤腿走田埂,摸排了全村农产品后,唐力勋带着村干部和农业大户外出考察,选定柑橘、水稻、蔬菜等新品种开发。眼下,村里建起120亩甜橘柚、100亩“甬优15号”水稻、70亩蔬菜示范基地等项目,养猪专业村,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去年10月以来,衢州从市、县各部门抽调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担任生态指导员。如今,和唐力勋一样活跃在三衢大地的生态指导员共有1480名,遍布全市各个行政村。按照要求,生态指导员一任3年,在调研摸底阶段,每周驻村不少于4天,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确保精力到位;在集中行动阶段,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在持续推进阶段,每月至少到村服务2次以上。他们在一线破解环境整治难题,指导开展村庄生态建设,同时,帮助村集体和村民转产增收,驻村助力建设“两美”浙江。

  衢州地处钱江源头,如何在打造建设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通过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衢州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建立新的发展机制,各级干部必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挖掘生态潜力,不断打响生态品牌,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在江山市保安乡保安村,生态指导员雷晓燕通过牵线农资公司与农业局对接,争取财政经费补助,建立了农药包装回收机制,田间沟渠再也见不到农药瓶、农药袋;在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在生态指导员高金坚的建议下,全省首个村级共建生态家园协会成立;在龙游石佛乡杜山坞村,生态指导员郑国昌多方沟通,让严重污染塔石溪的养鳖场污水,经处理后流入附近的园艺厂,让污水变成了肥料……

  生态指导员驻村9个多月来,衢州生态面貌明显改观。截至目前,衢州共关停整治工业企业128家,封堵排污口132个,削减生猪饲养量70多万头,河流明显变净,水质明显改善。

  第一幕:清华硕士驻村记

  【人物】胡杭,出生于1989年,2013年获清华大学水利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考入衢州市水利局,在信安湖管理处工作。

  第一幕:清华硕士驻村记

  【场景一】搭车进村

  2013年10月15日,刚刚毕业两个月的胡杭,在衢州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前往衢江区全旺镇岩头村,担任生态指导员。

  从衢州市区到岩头村路程颇远,小胡要搭乘公交车先到南湖公交站,再换乘18路公交车抵达岩头村,加上等车的时间,进村路上就要花费一个半小时。

  小胡的老家在安徽安庆,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对农村不但熟悉而且亲切。这次,小胡没带太多的东西,随身的单肩包里,放着笔和本子,还有组织部下发的23张调查表。

  【场景二】猪舍“糗事”

  岩头村是养猪大村,全村生猪饲养量达到7万多头。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情况,是摸底调研的重点,小胡需要遍访每一家养殖户。

  一天,小胡在村民组长何继成的陪同下走访。来到徐春华家的猪舍外,小胡信步走进猪舍。走几步就被何继成拉住了。何继成小声提醒说:“猪舍还是不要随便进了。”随即拉着他就往外走。

  小胡一脸不解。何继成解释说,养殖户特别注意猪舍卫生,特别忌讳外人进入,怕外来病菌导致瘟疫传播。如果非进不可,访客要先进行全身消毒。小胡感叹说,“没闻过猪粪味,就不知道农民的真实想法。”擅闯猪舍,只是一件小“糗事”,却让他体会到了驻村的意义。

  【场景三】拒不“作弊”

  岩头村有575户人家,2100多人,村民住得挺分散。

  驻村前两个月是摸底调研阶段,每周驻村时间规定不少于4天。胡杭将新买的自行车托运到村里,还特意买了双雨靴,开始扎实调研。

  “每天早出晚归,开始时也只能走访五六户,后来人熟路熟,一天可以走访十来户。”小胡说。

  6时起床,7时不到就出发,几天下来,小胡就晒黑了一圈。村委委员曹重刚看不下去了,“何必这么辛苦呢,我对村里情况都了解,你问,我答,直接填上不就好了嘛!”

  小胡连连摇头,非要亲身走访,才能把调研数据“整扎实”喽。一个月下来,曹重刚连连感叹,这个小伙子,对村情的了解已经远超“老村干”,“村里的水从哪里流进来,哪里有水塘沟渠,他比我们还清楚。”

  第二幕:生态共建橘村美

  【人物】高金坚,衢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出谋划策,让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成立全省首个村级共建生态家园协会。

  【场景一】橘村阴影

  柯城区航埠镇的墩头村,位于常山江边上,曾是水路中转的要地。水运衰退后,村民们转种橘树,成了柯城区主要的产橘村,年产量达到300余万公斤。

  高金坚到村里担任生态指导员时,被眼前整洁的村庄迷住了:墩头湖碧波荡漾,常山江一江清水,房前屋后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可是,走访过程中,村民们的讲述,却让高金坚心惊肉跳:过去村民乱丢垃圾,每年10多万公斤烂橘子倒进墩头湖。村民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2009年至2012年,短短4年间,就有12位村民查出患有癌症。

  2012年,村里下定决心集中整治环境,仅墩头湖里挖出来的淤泥就有500多吨。“可村民心头仍有阴影,他们担心的是,村里的环境怎样才能维持下去?”高金坚明白,大家是被过去的脏乱差给整怕了。

  【场景二】生态自治

  好环境好生态,如何长久保持?高金坚思考着这个问题。

  “村民们都说,一定支持村干部的工作。”高金坚说,村民的话乍一听没错,细细一品就有问题——没把自己当主角。“要让村民们都参与进来,事情才好办。”

  做民政出身的高金坚,想到了群众组织的形式,“要让大家有参与感、荣誉感。”这个点子得到了村干部们的一致认同。

  可问题又出现了,卫生环境要长期保持,得有经费。高金坚建议会员交会费,“每户每年交12元以上会费。”村干部们顾虑重重:又要村民干事,还要他们交钱,能成吗?

  谁知,村民热情高涨。去年11月28日,墩头村共建生态家园协会正式成立,全村500来户居民,竟有400多户申请加入,会费加捐款,整整收了8万元!

  【场景三】习惯养成

  协会成立后,村里的环境卫生,就成了村民自己的事。

  “我们有1个会长5个副会长,分片负责村里的卫生,每片有片长,河道有河长,墩头湖有湖长,马路有路长,家家户户的家长负责门前三包。”协会会长陈慧珍自豪地说,这些情况都会上墙公示,而且每项打分,“年终要评出村里的美丽幸福家庭、清洁文明家庭。大家可看重这个荣誉了!”

  赚积分、评先进,生态家园的理念,在村民心中慢慢滋长,垃圾不落地,成了全村人的习惯。“节日里在村祠堂看戏,大家都把瓜子壳、玉米棒捏手里,楞是不往地上丢。”村医生余云祥说。

  第三幕:沟渠告别农药瓶

  【人物】雷晓燕,衢州市供销社副主任,江山市保安乡保安村生态指导员。身为“农民的女儿”,对农村的角角落落都分外有感情。在她的协调和努力下,衢江、常山两地探索建立农药瓶、袋回收制度。

  【场景一】农药瓶随手丢弃

  农药要打6次?农药瓶居然没人回收?担任生态指导员后,常年在机关工作的雷晓燕,感受到走村入户带来的震撼。

  保安村位于江山市南端的仙霞山脉,东南连廿八都,西接广丰,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村落。村里有水稻田880多亩,雷晓燕惊讶地发现,很多农民打完农药,随手把包装袋、瓶扔在田埂、沟渠,不仅有可能污染土壤、水源,还给村民带来安全隐患。

  “农药瓶,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小孩子看到后,用石头砸碎闹着玩儿,一不小心把脚割破,那可就麻烦了。”村支书胡维忠说,农资公司只管卖农药,不负责回收农药包装,农药瓶随着溪流漂荡,在农村可不算什么稀罕事。

  【场景二】试点有偿回收

  雷晓燕立即向下属的农资公司负责人咨询,对方告诉她,农药瓶、袋回收处理难度高、投入大,运输、焚烧等成本均高于普通垃圾。

  有心人,事竟成。雷晓燕通过衢农农资公司与衢江区农业局对接,争取财政经费补助,在“衢农”50多个农资销售网点,建立了农药包装回收机制:按照瓶、袋的不同规格,农民收集废弃农药包装,将获得每只0.1元至1元的奖励。随后,衢州市农业局又在常山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完整的农药包装回收体系。

  今年上半年,衢农农资公司收集了5万多只瓶子和5万多只袋子,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场景三】引导垃圾分类

  生态指导员进村,带来了先进的环保理念。

  如今,保洁员王基坤在清理水沟时,习惯随手将农药瓶、袋捞起来,堆在自家院子的角落里。

  村民饶树良种了20亩单季稻,在雷晓燕的建议下,他用高效、低毒农药取代传统品种,不仅缩减了施药次数,也减少了农药瓶的数量。

  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合计着,要在村里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把普通生活垃圾和农药垃圾分开来收集。同时,加强巡查,杜绝随手扔垃圾现象。你瞧,“义务哨岗员”正沿着保安溪巡逻呢。

  第四幕:养猪村华丽转身

  【人物】唐力勋,衢州市农业局驻龙游县石佛乡夏家村“第一书记”、生态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养猪村告别养殖污染,引进水稻新品种、发展高效柑橘园、建起发糕厂和蔬菜示范基地,走上致富路,实现华丽转身。

  第四幕:养猪村华丽转身

  【场景一】养殖户何去何从

  夏家村位于龙游北部山区,距县城30公里,北临建德县。

  唐力勋去年4月进村担任“第一书记”,10月又成了生态指导员。“一进村,臭气冲天,职业敏感告诉我,这是个养猪村。”确实,全村有养猪户50家,生猪存栏近5000头。

  臭,还只是第一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唐力勋总结了五个“没想到”:空气污染这么严重;1500多人的村庄,竟然没水喝;村集体经济这么薄弱,欠债60多万元;村里几无产业,一半人外出打工;村办公设施这么差……

  村庄很快就遇到了生存难题——衢州全市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村内禁养生猪。村民把唐力勋团团围住,“不养猪,我们靠什么维持生计?你是农业专家,肯定有办法。”

  【场景二】爬遍山头尝橘子

  去年秋天,山上的橘子成熟了,唐力勋开始了细致的调研,“每座山头我都爬上去,每到一户,我都尝尝他们的橘子。”他哪里是为吃橘子,“我是要调查橘子的品种和口味!”

  这一尝,尝出了问题。“全是过气的老品种,产量低、口感差,只能卖到0.3元/斤。”不少橘子都烂在枝头——售价还够不上采摘的工钱!

  橘园要换新品种!唐力勋带上村干部和几个养猪大户,来到衢州市区,参观中国柑橘博览园和几家大型合作社,“你们挑,哪个品种好,我们就发展哪个!”

  回到村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甜橘柚最好吃。唐力勋争取来资金,购买6000株甜橘柚苗、10万斤有机肥,开辟了120亩新橘园。

  循着这个思路,唐力勋又为村里引进了亩产1300斤的水稻新品种“甬优15号”,试点种植100亩;还建起50亩香菇大棚,预计亩产值达1万元。

  【场景三】最穷村庄谋致富

  “要脱贫了!”村民们没想到,生态指导员一进村,居然能让有着“龙游最穷村”之称的夏家村,告别刺鼻的猪粪味,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村监委主任黄举红家,年出栏生猪近500头,但近年来生猪养殖行情低迷,一直没钱赚,“平均下来,每年利润也就1万元左右。”

  卖掉生猪,拆除违法猪棚,在唐力勋的指点下,黄举红办起了发糕厂,“一天能生产3000只发糕,预计年利润有10万元。”和黄举红一样,从养猪改为办发糕厂的村民共有4户,年产发糕达70万个,年利润超过100万元。

  7月底前,夏家村所有的生猪养殖将全面退养,村庄即将迎来新生。传统的养猪村,引进水稻新品种、发展高效柑橘园、建起蔬菜示范基地,不仅告别了污水横流的面貌,还走上了全新的致富路。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