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影像城镇 正文

渐行渐远的民间手艺——编篾席

2014年07月17日 08:30:46  来源: 萧山日报 作者: 文/摄记者 项亚琼 编辑: 王铮铮

  张小霞正在编篾席。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7月17日 讯 当越来越多机器编织的席子占据我们的床时,编篾席这项手艺,也成了稀罕物。近日,有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2654321说,他想请人编一张篾席,可是怎么都找不到这样的手艺人,想请记者帮忙打听哪里有这样的服务。

  经过打听,记者找到了一对编篾席的夫妻,通过他们,来聊一聊这门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渐行渐远的传统手艺。

  补篾席编篾席,夫妻俩是好手

  男子名叫俞彩兵,今年45岁,安徽安庆人。俞师傅的父母都是编篾席的手艺人,耳濡目染下,俞师傅很快掌握了这门技巧。17岁那年,俞师傅便跟着父母出来讨生活了,去过义乌、安吉等地。“在萧山待的时间算长了,有20年了。”

  俞师傅说,篾席的原材料是毛竹,要将毛竹片变成“篾条”,需要经过几道工序。“拿到毛竹后,先用大刀刨开,再用边刀破面。接着,用擀刀擀成相同宽度的竹条。然后,用刮刀把竹条刮平。最后将竹条上面的‘小刺’去除。”俞师傅说,一张新的篾席,一般要使用两三年后才会觉得很舒服。

  变成“篾条”后,俞师傅的爱人张小霞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崇化小区的家中,张大姐盘坐在一张正在编织的席子上,双手像拨琴弦一样,先用手指拨起数十根篾条,紧接着在拨起的篾条下方,垂直插入一根新的篾条,再敲实,这样几个看似简单的步骤要重复多次。

  相比俞师傅,张大姐学手艺的年纪还要小。14岁时,张大姐就跟着父母走南闯北,帮人编篾席、补篾席。“成家后,我们夫妻俩分工合作,他负责把毛竹变成篾条,我负责把篾条变成篾席。”张大姐说,他们夫妇俩每天工作都超过15个小时,因为是纯手工活,费时。

  “时间一长,腰就有点受不了。”张大姐说,这段时间是编篾席的旺季,城里生意多一点,因此,近年来,每年6月至9月,他们夫妇俩就租住在崇化小区,帮人编篾席补篾席。其余时间夫妇俩则租住在义桥。

  编篾席的手艺,少有年轻人愿意学

  “好的篾席用来打水都是不会漏的,连光也不透。”俞师傅说,他工作的地点不固定,只要有人来补席子,他就收拾好家伙,跟着顾客回家“看篾席”。俞师傅说,现在来找他们编篾席补篾席的人不少,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从竹片到制作完成一张篾席,需要两三天时间。”俞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宁愿上班打工,也不愿做这个工作。

  俞师傅的儿子在安徽上大学。“编篾席、补篾席的工作太辛苦,儿子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我们这一代人过后,估计会这种传统手艺的人会越来越少。”俞师傅说,现在他们夫妻俩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从早编到晚。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
  • 浙江“百镇梦想”征集活动即日起接受乡镇报名
  • 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大事记
  •  
  • 奔跑吧,特色小镇

城市观察

台州特色小镇创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台州特色小镇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制造业特色,创建必须突出制造业的重要性。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电话:0571-85311493 QQ群:106862457 官方邮箱:zjczw2014@163.com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社裙楼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