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通讯员 郑坑乡 张青青)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党委政府发挥民族乡村优势,围绕“整治人居环境、培育淳朴民风”思路,以“腾笼换鸟”的决心巩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创建成果,加强引导,加大力度,加强科学有效的管控,完善长效机制,浙江电视台《浙里镇美丽》等栏目组深入郑坑乡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果专题报道。
旧貌更颜,焕然如新,生态兴则文明兴
景宁县郑坑乡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村民都有养土猪增加收入的传统,近几年该乡的畲家年猪产业已经小有名气,但传统养殖的猪舍卫生条件简陋且涉及违建和消防安全。郑坑乡党委政府集思广益,实施了“移栏出村”项目,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举全乡之力分区块、分路段对中心村违建、栏舍旱厕、屋面路边全覆盖的进行拆除整治,共计拆违9000多平方米,组织280余人次,清运建筑垃圾40余车,彻底告别了长久以来的“人畜共居”现象。乡政府还鼓励村民动手装扮庭院,以有花样、有乡愁、有家风、有特色为重点,打造村容整洁、环境有序、绿化到位、景观别致、凸显乡愁的“花样村庄”,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村容村貌有了改头换面的新变化。
传承非遗,保护文化,绽放绚丽民族之花
在拆后建设上,郑坑乡党委政府着眼于“大花园建设”这个大背景,着眼于“全域旅游”这个大机遇,着眼于“畲家畲寨”这个大特色,力争让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
代绽放出全新的光芒和色彩,让每一片土地发挥最优效应,拆后请来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全盘统筹整村规划,用心构思拆后利用文章,建成了古戏台、狩猎场、幸福公园、生态停车场、凤凰长廊等一处处与畲族民族文化相结合、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风水宝地”,有效拓展了绿色空间和村民休闲去处。独特的非物质文化氛围和优美景观,吸引了一批批游客、驴友、和摄影爱好者来郑坑旅游观光。
抢抓契机,巧用优势,大力发展产业经济
郑坑乡位于华东“第一大峡谷“炉西峡谷入口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土猪、大米、高山红茶等物产丰富。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小城镇综合整治的发展契机,把”兴产业、富增收“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茶园游道“,举办”秋收节“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舌尖体验,也为全乡产业经济发展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据统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外地游客达到了3500余人次,给村民带来了100余万元经济收入,有效推进全域乡村景区化,拉动村民致富增收,实现了畲族村生态美、文化美、人文美、产业美的华丽涅槃。
郑坑乡党委政府秉承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为契机以“三改一拆”工作为抓手,充分整合郑坑独特的原真畲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把山区变成景区,把实践变成经验,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美丽城镇建设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