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通讯员 朱梦媛)文明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让人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将文明习惯入脑入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姚庄镇多措并举,分类抓实各阶层文明熏陶,聚焦日常生活“关键小节”,深化“垃圾分类”“文明出行”“文明就餐”“文明排队”“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实践活动,引导人们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养成文明好习惯,培育时代文明新风尚,绘出美丽城镇生活美新图景。
聚焦阵地基础 加强宣传引导
姚庄镇充分发挥各类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通过各单位及村社区宣传栏、大屏幕、智慧广播、善媒号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法制建设等内容熏陶,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积极做好文明创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文明创建街拍活动等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不断将文明熏陶引向深入,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净化思想、熏陶情感,养成文明好习惯。如在宣传使用公勺公筷、文明就餐的过程中,将使用公勺公筷纳入村规民约,共悬挂横幅40余条,张贴宣传海报2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3200余份,同时利用80多支乡音小喇叭进行宣传,让文明就餐理念渐入人心。
聚焦文明教育 加强示范引领
姚庄镇以专题培训、智慧广播等形式针对广大机关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倡导树立文明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提升文明素质。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工作,激发村民参与文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村村覆盖、户户评比、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在全镇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形成“学习先进、宣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积极打造“文明示范街”“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志愿服务岗”“诚信经营户”等示范点位,为文明出行、垃圾分类、文明旅游、文明就餐等作出示范。
聚焦志愿力量 深化志愿服务
一是成立乡伴志愿总社,以姚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驻地,开展文明实践驻站服务。防疫期间,组织了2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时长累计2万多小时。二是借助志愿力MAX平台,姚庄镇充分发挥300多名志愿者在培育文明风尚中的作用,呼吁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走进各村(社区)开展文明宣传和文明劝导,用“红马甲”助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祭扫”“绿色出行”“文明餐桌”“爱卫运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吸引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开展,自我服务,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在推行使用公勺公筷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深入餐饮店铺和村(社区)开展宣传,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和餐桌上设置“文明就餐”“公筷公勺”“光盘行动”提示,实现“公筷公勺”配备率达到100%,使得群众对使用“公筷公勺”的认知率和认同率大幅提升,家庭“公筷公勺”使用率明显提高,人们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更加自觉。
聚焦文化熏陶 引领社会风尚
文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离不开丰厚的优秀文化支撑,姚庄镇通过抓好文化建设和培育,助推整体文明水平提高。一、优化公共文化惠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演出、展览、文艺培训等,疫情期间推出“云课堂”和“云上佳姚”系列线上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强本地文化自信,助推文明新风。二、启动“文明歌姚”“文化佳姚”双品牌建设,成立文化普惠、文创发展、戏曲传承、春泥活动等方面的10个社会公益组织,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的文化和文明层面的精神需求。三、充分利用本地农民画特色,发动本地农民画爱好者用传统文化的形式宣传文明行为,以“垃圾分类”“公勺公筷”“文明就餐”“诚实守信”等为主题创作的农民画作品深受到群众的喜爱,使群众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