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通讯员 萧分类)倪素芳是戴村镇方溪村的一名垃圾分类专管员。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多年来一直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特别是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光芒。
作为垃圾分类的新人,她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其中,干出了自己的味道。说到最初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倪大姐回忆:“2018年年底我刚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对于大家来说这就是举手之劳嘛,并且还可以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一件简单的好事啊。”
事实上,用倪大姐的原话来说,“这完全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啊。”是啊,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易事。
经过了半年风里去雨里来的日子,倪大姐心里早有一笔明白账:村民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而且他们一时间也看不到、不了解垃圾分类对自身的好处,还有个别村民认为“垃圾分类是收集员和村干部的事,他们有工资,就该由他们做,与我无关”。但是,从来都不服输的倪大姐怎么会让半年里下的苦功打水漂,她继续进行着自己的那套“土办法”。
她每天的重点工作就是走访村民,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她都坚持每天入户宣传,特别是晚饭时间就是她的分类宣传专场,一来二去也就摸清了村里的分类情况底数。当然,她也明白实干重要,巧干更重要,她第一时间向村书记汇报,提议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分类,逐渐在全村形成“人人参与分类”的浓厚氛围。
说到这一年半来的工作心得,倪大姐却有三个小故事要跟我们分享。
分类人的故事
说清利弊
一次晚饭时间倪素芳走进陈大哥家,他们全家都在吃饭,一开始还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在听到倪大姐是来宣传垃圾分类后,他们两夫妻异口同声说:我们家的垃圾分类比任何人好,我们把容易腐烂的都拿到菜地上当肥料了,把剩菜剩饭都给自己的鸡鸭吃了。面对难题,倪大姐马上转换方向,把这种做法的坏处有条有理地讲了一遍,同时也不忘把易腐垃圾的处理过程及好处仔仔细细地给陈大哥一家讲清楚、说明白。就这样,倪大姐前前后后连续去了他们家3次,直到后来听到收集员说,现在他们家分得很好,这才放下心来。
化解心结
倪大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户夫妻一直对她有成见,垃圾分类开展以来一直没有参与,倪大姐心想:可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呀,况且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终于她坐不住了,在一个周六晚上硬着头皮上门宣传,正好碰到他们一家人在吃饭,她鼓起勇气像往常一样打了招呼,说明来意后,两夫妻直接拒绝了,还说已经把垃圾桶给弄丢了。但是敏锐的倪大姐感觉到还是有继续说下去的可能,就厚着脸皮耐心地开始了垃圾分类宣传。第二天,倪大姐踩着饭点亲自把全新的垃圾桶送到他们家里,还在旁边现场教他们怎么分类。连着几天下来,当倪大姐接到收集员反馈这户人家现在分类分得很好的时候,眼眶都湿了,除了感到欣慰外,倪大姐心里还有一种感恩,感谢垃圾分类让她了却了一桩心事。
坚持到底
60多岁的王大妈让倪大姐由衷地体会到了垃圾分类利己有利他。倪大姐第一次去她家进行宣传,她满口答应。可几天下来她并未参与分类,而且还随处乱扔。倪大姐第二次到访,她就把问题推到家里的鸡、鸭、狗。第三次到访仍然没有改善,而且房前屋后环境也是一塌糊涂。于是,倪大姐就决定每天去她家,直到她开始分类为止。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样子,王大妈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素芳,我算服了,我一定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次,他们家的分类质量、数量都堪称优秀。过了一段时间,倪大姐在路上碰到她,她说了一句话:“素芳,自从垃圾分类,我们家环境也好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少了,我的小外甥更喜欢来我这里了。”
渐渐地,垃圾分类在方溪村有了较高的参与度,并推广了智能计量,原本一些参与意愿不强的村民都被倪大姐的苦口婆心说服了,都自觉努力地把垃圾分好类。现在走在村道上总能听到村民打趣,“素芳,我们家你不用来了,我们的垃圾都分的很好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用心,就一定会啃下“硬骨头”,正如倪素芳所说: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尽到了我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垃圾分类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