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陈良村文化礼堂:传承舌尖上的“乡愁”

2019-07-30 09:42:27  来源:凤桥发布 

  【礼堂名片】

  陈良村文化礼堂建成于2012年,去年开始迁址新建,2018年9月份正式启用。2019年3月被评为嘉兴市五星级文化礼堂,2019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礼堂立足陈良村当地多样土味小吃及特色农产品,打造独特的“吃”文化,通过融入礼堂土味展厅和家宴厨房观赏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重现了陈良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jpg

  近日,嘉兴日报记者来到南湖区凤桥镇陈良村,恰好赶上村里金阿姨家房子搬迁。金阿姨热情地发了两块当地叫做“尺糕”的糕点到手上,一口咬下去,还有绵密的豆沙或者香甜的红枣在唇齿间,吃起来虽然香甜可口,却一点也不腻也不粘牙。

  “每逢过年或是这里的人家搬迁婚嫁,都要准备尺糕,就好像别人发喜糖一样。”金阿姨与旁边的人寒暄了几句,又急着跑到下一家去发。

2.jpg

  走进文化礼堂一楼的家宴厨房,一股甜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村里的糕点师周丽燕在施展“做尺糕”的手艺,她用筛子从模子底一点点地均匀铺满粉,然后在每一个方格中间放勺豆沙,再铺上粉并将粉压实,接着用小尺将多余的粉刮掉,尺糕底部都变得平整起来。然后将蒸尺糕的方笼屉扣在尺糕上,将模子和笼屉整个一起翻转,再用小尺在模子各个角上敲几下,最后轻轻地将模子提起,一笼尺糕便成型了。蒸完起笼,浅褐色的尺糕,摸上去软糯轻弹,搭配着模子印出来的花纹,煞是好看。“尺糕有人也叫做‘赤糕’,有些人在尺糕蒸完后还要在每一个的正中心点上红点,这一点在民间表示‘满堂红’,也是过年的一个口彩。”周丽燕说,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尺糕的大小与知县官的官印大小相当,旧时寓意为“步步高升”。

3.jpg

  除了尺糕,陈良村里的特色小吃,在礼堂二楼的展陈厅里,就展出了当地几样最有名的。像不少嘉兴人都知道的陈良酱菜,还有火龙果、杜瓜、生姜等作物,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要数烹浆饭糍了。

  这是一种是用黄豆浆烹制成的饭糍,形状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常见的千张包的外皮,制作时用白布袋沥出豆浆,再进行烹煮,需要一边将锅子慢慢地旋转,一边用勺子慢慢倒入锅内,还要用稻柴掸帚把豆浆均匀地平摊在铁锅上,干了后用盛具盛出。一张张饭糍很匀称叠起来,累积到四五十张,就另放一处。每逢过年的时候,这些饭糍除留作自家食用外,会送到亲戚邻居的手里请他们品尝,是有送团圆的寓意。 

  烹浆饭糍吃法多种,一般可将饭糍裁成六块,包以肉类、蔬菜、豆沙糖等各种馅,俗称“包圆”。以前村里孩子端着放有包圆的米饭,边吃边欢快地唱着《包圆》童谣:“肉包圆,菜包圆,我家包圆真好吃。包圆扁,包圆长,一碗米饭吃得香。”

4.jpg

  烹浆饭糍的制作程序复杂,手工技术要求颇高,更为特别的是过程中的土灶还跟普通的农家土灶很不一样,用于大小火候的随时调控。据说烹浆饭糍的制作工艺是康熙年间太平寺僧人金和尚的奶奶所发明。金和尚出生的时候,奶奶给媳妇煎荷包蛋以增奶水,不想忙中出错,把豆浆当作调碎蛋倒入锅里,烫成了豆浆饭糍。奶奶吃了觉得味道不错,便将这种制作方法记录了下来。如今,在陈良村里只有金家浜的居民还掌握着烹浆饭糍那神秘的制作工艺。

5.jpg

  “现如今的年轻一辈大多已经不会这门手艺了,再过几年烹浆饭糍就要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原先居住在金家浜的居民金琪告诉记者,如今当地的这些传统小吃摆进了文化礼堂展厅,通过图文跟实物的方式呈现,重新激发了年轻人的兴趣。前不久陈良村将烹浆饭糍作为非遗项目申报,尝试将这些小吃推广出去,让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6.jpg

  “文化礼堂”不仅仅是文艺演出的场所,也承载了收藏一个村历史记忆的功能。“文化礼堂”从诞生起就变成了乡村文化传播、文明普及的主阵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凤桥镇陈良村抓住当地丰富的“吃文化”特色,还原生动形象的民俗风气,浓烈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不仅看得到,而且品尝得到,激发起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作为文化传习的生力军,一代一代延续。


编辑:庞舒青

城镇原创

龙猫CUP2019滑步车联赛台州站激情开赛 来龙坞,体验“茶味”暑期 绍兴市整治办召开研讨会 巩固成果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实地体验杭州小区智能垃圾桶:看看高大上,用用不一定! 乡长化身督察员 黄岩区多措并举推进“创无”工作 服务群众无小事 西湖区转塘街道收获一面锦旗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