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正文

这些美丽宜居"双百村"各有各的味道 你的家乡哪儿最美?

2017-12-20 16:36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叶锡挺

WechatIMG659.jpeg

  获奖村镇代表合影

  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叶锡挺)生活像在城市里一样方便,却没有城市的喧闹,浙江乡村的变化在我们周边悄然发生。道路宽了、大项目进来了,村民的身份不再是“农民”,流动性增强,原本封闭的镇村变得宜居宜业宜游,“活”起来了。

  发展是无止境的。这些成果,需要记录和传承,也需要总结和嘉奖。今天下午,2017年度浙江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成果系列宣传活动颁奖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公布了200个“美丽宜居浙江样板”双百村以及魅力宜居村镇建设成果摄影比赛结果。200个样板村,是浙江美丽宜居村镇的“活”经验,一幅幅美丽的摄影作品,记录了点点滴滴的变化。

webwxgetmsgimg.jpg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清云

  好山好水的地儿“双百村”最多

  今年,由省住建厅文明办发文牵头,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开展了2017年度浙江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成果系列宣传活动。

  其中,2017“美丽宜居 浙江样板”双百示范村评选活动选取了覆盖11个地市的300个村落,于10月15日至10月31日同步在“浙江在线微说城镇”和“浙乡浙村”两个移动端完成网络投票,投票总数近800万人次。

  通过专家评审,最终选出200个“美丽宜居、浙江样板”双百村,包括美丽宜居示范村119个,传统村落3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与传统村落双重身份的40个,亮点村5个。

  记者发现,在双百村中,杭州入选29个,湖州8个,嘉兴7个,金华34个,丽水14个,宁波15个,衢州31个,绍兴27个,台州13个,温州9个,舟山13个。从分布情况来看,依山傍水的衢州、绍兴、金华等地入选数量多,这也说明我省乡村发展已经拒绝了“野蛮”成长,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村镇建设始终,重点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两山”理论在我省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QQ图片20171221105758.png

QQ图片20171221105813.png

QQ图片20171221105828.png

  记录美丽宜居点滴变化的“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成果摄影比赛”也同步进行,截至2017年8月30日,共收到各地市提交的摄影作品407幅,覆盖11个地市。

  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议,蒋平、王岳忠、李益华等7位作者获得一等奖,陶国胜、段刚强、潘绍波、张霞萍等18位作者获二等奖,吴卫防、张霞萍、钟槐春、朱春新、李佳等38位作者获三等奖。

  作为本次活动的后续延伸,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在全省范围征集“浙乡浙村醉美代言人”,最终王岳忠、郭里江、何惠、孔金宝、李景、黄勇等26人荣获首批浙江省“浙乡浙村醉美代言人”称号。

  另外,会议还进行了以“在‘美丽宜居村镇建设’大前提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议题的圆桌会议。部分村镇代表交流了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故事。

WechatIMG661.jpeg

  圆桌论坛

  我省乡村发展呈现多元化

  记者从本次评出的200个“美丽宜居浙江样板”双百村中发现,这些村镇建设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有些村镇建设挖掘自身特点体现了不可复制性。

  挖掘传统文化,以保护和传承为基础的文化强村发展模式较为普遍。以富阳幸福村为例,依托文化大礼堂为载体,打造幸福村品牌和特色文化项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以传统节日重阳节、清明节等为载体,于每年农历9月9日举办以“践行孝道文化,享受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孝道文化活动及文艺演出,践行“幸福孝文化”的建设。幸福村积极鼓励爱好婺剧的村民组成“幸福婺剧”坐唱班,鼓励村民文化创作,且联系专业音乐老师指导完成幸福音乐剧“子胥眉茶”的创作,积极打造“幸福文化”。

  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不可复制性。粮仓、稻草人、茅草屋、竹笠吊灯、酒坛喷泉等,走进金华永康大陈村,一幕幕古老的农村场景一下子便把人带回遥远的农耕时代。从潺潺流水到古朴各异的民宿,主题景园到硕果累累的各季果园,从自动化到自己动手的创匠工场,从原来脏、乱、臭的猪棚、牛栏到现在的咖啡吧、西餐厅、音乐吧,都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计装点,再加以农村特色,形成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大陈特色,让人暂时告别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以人为本发展模式则体现了创新性。以淳安下姜村为例,关注老年人生活状况,开办下姜村老年食堂,实行70周岁以上收取3元、80周岁以上收取2元的优惠政策;拆除D级危房2幢,帮助孤寡独居老人新建住房;重视教育,激励成才,对于高考考上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四所大学的本村学生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考上一本的3000元奖励,考到淳安学校的给予300元奖励。

  “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让村镇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清云表示,村镇建设要进一步展现浙江乡村的美,“一个乡村一种模式,才能拓展浙江乡村的美。”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我省在全面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00万户任务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全面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40号)文件要求开始着手美丽宜居村建设。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已累计启动实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94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5个,累计有11镇34村被列入建设部公布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镇村名单,总量居全国第一。有8个乡镇列入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数量全国最多。

编辑:郭涛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