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叶锡挺 通讯员 赵军红)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的如火如荼,一年多以来,我省各地镇貌发生了质变,然而,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林林总总,大多是碎片状的。为了给未来将要启动整治的乡镇一些现成经验,让其少走弯路,12月14日下午,衢州市整治办、衢州市档案局联合在开化县苏庄镇召开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档案管理现场会,会议总结交流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档案的形式收集起来,衢州市创新做法开创了全省此项工作的先河。
归档事无巨细
整治工作有了“后援团”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作,为此,衢州市档案局根据整治特点,将收集工作分为规划引领组、卫生乡镇创建组、“道乱占”治理组、“车乱开”治理组、“线乱拉”治理组、“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组等六个方面,每个小组收集的档案资料也是各有不同。
规划引领组主要收集整体面上情况。按要求编制的整治规划文本,成果稿附批复、设计单位资质章、出图章等;整治项目实施情况,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相关审批程序文件、项目清单、投资额、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整治项目方案设计成果;规划审批材料,如规划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以乡镇名义出台的农民个人建房带方案审批和“四到场”监督制度。
衢州市档案局副局长王励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验收的重要凭证,是项目建成后投入运行及今后管理维护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收集的材料尽量做到全面、原始。”
衢州也是这么在做的,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比较重要的“道乱占”治理为例,档案收集的材料大到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小到管理人员的名单和摊贩设置的示意图和日常检查记录,“详细的记录能更好地为今后工作服务,如果哪里出了问题也可以做到点对点追溯。” 王励表示,不仅是“道乱占”,在“线乱拉”治理档案收集过程中也是如此。
除了整合收集相关的文件,“线乱拉”档案收集还要求有各项会议中的签到表以及检查记录,一些乡镇项目施工前后对比(工施程施工前后同一地点留照)、专项规划、专项设计方案、竣工验收等的相关资料,做到经验的日后利用。
记者了解到,卫生乡镇创建组、“车乱开”治理组、“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组等收集工作都是以日常工作收集为基础,避免形式。
省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档案工作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一种创新,未来还将有所拓展,发挥档案的作用。
档案工作人员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作进行资料归档
归档事半功倍
衢州乡镇找准方法确保工作“无死角”
12月14日,衢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档案管理现场会在开化县召开,会上,开化县苏庄镇、衢江区廿里镇、开化县整治办及江山市整治办进行了交流发言,记者了解到,这些地方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档案收集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方法,打通部门间的工作隔阂,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化县苏庄镇以“答题”的方式做到收集工作不留死角。工作伊始,苏庄镇对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考核验收办法》,编制档案工作指南,明确档案收集范围、注意事项等,按“空”找内容,确保档案材料收集无死角。
同时,设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网络云盘,强化电子档案的收集管理以及资源共享。苏庄镇小城镇综合整治档案分为规划引导、环境整治、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低小散、综合档案、项目工程、照片等九类,共1043件(卷)。
开化县整治办和档案局强化合作,由档案收集管理的专业性角度出发,抽调专业人员从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档案管理的牵头工作,通过专业手段达到档案管理专业标准化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减少重复工作,避免把档案收集成为工作的“负担”,江山市整治办和档案局合作,对整治办全体工作人员和各乡镇负责台账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先进做法,掌握收集整理台账资料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