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余杭区出台“百路千里美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由此余杭拉开“百路千里建设”序幕,以拔高标杆、提升质量、丰富内涵为重点,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文脉传承并举。通过三年的时间,全力打造完善通达公路网、整洁优美村道网、风光旖旎绿道网、景致怡人水道网、曲径通幽林道网五张网络,总体构筑“百路千里”的美丽乡村大格局。以美丽乡村为契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实现“西部富美”。五张网络共涉及线路381条,总长度约895公里。
相信一定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什么是“百路千里美乡村”?没关系!跟着小编继续看下去!顺便来瞧瞧这些路的新进展,有没有涵盖到你家门口。
余杭区将高标准抓好“美丽公路”路域环境长效管理;高品质打造良渚、大径山、大运河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绿道建设及大径山区域的林道建设;高水平建设“百路千里”村庄毛细血管道路;高要求治理苕溪、运河等重要河湖水系湿地。
在建设标准上,对余杭区全域村庄的公路、村道、绿道、水道、林道等进行系统的整治和提升,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做到焕然一新、眼前一亮,并通过五张网络对沿线两侧进行违章拆除、强弱电上改下、绿化彩化;立面改造、景观提升和节点打造等终点延伸和打通村庄内部的“毛细血管”。
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达到村域全面美丽
深入贯彻实施“全域美丽”大花园战略,持续推进美丽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高标准抓好“一绕六射”路域环境长效管理,高品质打造“三带十路”(已含“十口十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整治,高水平建设“百村千里”四好农村路。以追求极致为目标,进一步挖掘历史人文、体现生态底色、彰显时代精神,精巧构思、匠心打造,串珠成链,串点成线,全力打造“美丽公路”建设的余杭样板。
美丽公路网
三年内计划新建及整治的美丽公路项目共计约39个,全长230余公里。其中,2020年重点优化完善并分片成建制推进东部(开发区、塘超景区、崇贤北部)、中部(仁和、良渚)、西部(黄湖片)和城西(一口一线)的美丽公路建设,新建02省道(杭临轻轨段)综合整治工程、塘超景区片县道及乡村道综合整治工程、东西大道良渚集镇段道路提升工程等13个项目,全长约62.14公里。
四好农村路网
2020年计划建设及提升崇贤街道、乔司街道、良渚街道等12个镇街,惠及20余个村社的“四好农村路”,共涉及道路80条,总长度约119公里。
持续推进村庄道路的建设与提升,并以主要村庄道路为载体,带动沿线两侧的违章拆除、立面改造、道路整治、景观提升和节点打造,并延伸至村庄内部的“毛细血管”,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实现村域全面美丽。
三年内计划新建及提升改造的村道共计180条,全长200余公里。其中2020年启动建设40条,全长约100公里;2021年启动建设80条,全长约60公里;2022年启动建设60条,全长约40公里。
绿道既是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了体育、休闲、文化等多元化功能。2020年将在现有绿道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绿道建设成环、成网、成系统,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三横三纵四环”的网络化绿道体系。此外,绿道与林道、古道相结合、贯通、串联成网,形成“联城、连路、链景”的系统化城乡绿道景观。
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新建及改造的绿道项目共计25条,总长约84公里。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上塘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综合保护——良渚段)、大运河(塘栖段)一期水墨塘栖建设工程、溪口村-泗溪村-百丈村-半山村绿道等。
结合区内水系分布情况和《余杭区水利综合规划(2017-2035)》方案,水道网将形成“三套水系、四个核心、五大片区”结构,构建“多维生态河网”布局。
以片区为单位,同步推进水道网全面整治提升,重点整治水系清淤、河道治理、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等工程,延续余杭的山水格局。三年内计划整治提升的水系共计33条,全长117.09公里。其中2020年开工山河港、张家坝港、下门坝港、杜甫港、百丈镇仙岩溪、四条坝河等河道提升整治工程,涉及整治提升的水系共计18条,全长约29.2公里。
基于余杭“东部水网、西部山丘,倚水而生、倚山而成”的地域环境特征和林道建设现状,既从生态基底、景观资源和设施基础等资源禀赋出发,又结合上层规划、功能片区、人口分布等需求分析,林道建设网分为两大片区,包括良渚遗址区和大运河遗址区的遗址片区和百丈、鸬鸟、径山、黄湖、瓶窑、中泰的西部片区。
以西部片区、遗址片区等区域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分批、分重点有序推进林道网建设。三年内全区计划重点实施“20+4”山地型生态廊道(林道古道)建设工程,新建及提升改造的林道及古道共计24条,全长约145.34公里。其中:修复4条森林古道,共计长度30.68公里;建设20条骨干林区道路,共计长度114.66公里。
全域美丽将继续牢固树立“环境立区”工作理念,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深入贯彻实施“全域美丽”大花园战略,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以拔高标杆、提升质量、丰富内涵为重点,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文脉传承并举,以“百路千里”工程建设,带产业、带旅游、带文化、带发展,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