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把物联网布入鱼塘

南浔“博士渔夫”带领乡亲 奔向智慧养鱼路

2019-08-06 08:57:1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吴丽燕 通讯员 池静宜

  【人物名片】

  沈杰,1980年生,中国科学院博士,国内物联网领域前沿专家,2016年回到故乡南浔,用物联网重构渔业,带动长三角地区渔民迈向智慧、高效、生态养鱼。

  2016年,当我作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长、主编辑,代表中国牵头制定完全球首部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后,便辞去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一职。出乎很多朋友的意料,我选择回到家乡,做了一名“现代渔夫”。因为,我想用所学的物联网科技,来变革传统渔业,改变渔民的生活。3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物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途径。而今,答案已在眼前。

沈杰(左)在鱼塘内与同事布设互联网。通讯员 沈勇强 摄

  深知养鱼苦

  湖州南浔,是我的家乡,这里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留存至今的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的父母和当地大多村民一样,都靠养鱼为生。

  我清楚记得,6岁那年,中秋夜全家还在高高兴兴赏月,次日醒来却发现,满满一塘鱼,因缺氧全部翻着白肚子。一夜之间,两年辛劳付诸东流,家里还为此背上巨额债务。看着束手无策的父母,当时我就在想,要是能改变这种困境该多好。

  我努力学习,考上了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硕博连读生。幸运的是,2002年起,我跟着导师开始研究物联网技术,成为国内第一批物联网研究人员。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其间,我担任了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长,带领团队历经诸多波折,完成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部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

  但这之后,我做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决定:辞职回到家乡去,用物联网变革落后的传统渔业!因为我知道,物联网要真正落地,需把技术和行业两个层面上的东西结合起来。

  深知养鱼苦和难的父母强烈反对,同行们也认为农业周期长、回报率低、融资难,不是很好的选择。但在我看来,渔业蕴含着巨大潜力。一方面,渔业和大多数行业一样存在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有很强的样本和变革意义;另一方面,我虽离家多年,但一直心怀理想,希望用物联网技术,帮助渔民增收致富,让他们不再遭遇那样的“噩梦”。

  安装传感器

  我带着小团队回到家乡,凑了数百万元资金,创办起庆渔堂公司,从此一头扎进了鱼塘。

  为深入乡间了解养殖户的需求,我把办公场所驻扎在鱼塘之畔。“养鱼先养水”,水的含氧量、PH值、氨氮浓度等,都会影响鱼的成长。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关键。于是,我将切入点放在水质监测上,研发出一套系统:在鱼塘里安装传感器,把鱼塘边的表箱,连至远在城镇的监控中心;养殖户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水温、含氧量等信息。

  但一开始的推广,就遇上了难题。面对新生事物,渔民们根本不接受,也不愿相信这种新式养鱼方法,甚至有农户认为我是卖传感器的。于是,我带着团队,不停地走村入户,做渔民思想工作,有时一说就是几个小时。说服不了他们花钱安装设备,我就免费让他们安装试用。

  几十户养殖户试点安装后,尝到了物联网养鱼的甜头。他们告诉我,物联网水质监控服务,不仅减少了深夜查看鱼塘的频次,还降低了鱼的死亡率及电耗。就这样,口口相传下,不少原本观望的养殖户,主动找我们安装传感器。这时,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目前,公司已拥有平台注册用户5万多户,物联网监控服务5000余户渔民、近10万余亩鱼塘,并辐射至上海、萧山、嘉兴、绍兴、苏州、镇江等长三角地区水产养殖重点区域。

  运用物联网

  当我将物联网与鱼塘有机结合,形成一套智慧养鱼服务体系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价值也逐渐体现。它不再是一个传感器,还可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来做延伸服务。

  物联网养鱼,还要进一步打通鱼种、饲料、金融、销售、市场等各个环节。

  我了解到,由于渔民没有抵押资产,很难享受金融服务。我们就与银行以及担保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凡是平台上的养殖户需要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就以平台掌握的养殖、投喂、销售等大数据为依据,进行评估并提供贷款。

  解决好养殖、融资等服务问题后,我又开始考虑,如何帮养殖户养出更高品质的鱼、优化活鲜水产品供应链等问题。

  2017年,我和团队一起下鱼塘做试验,自主研发设计出“一个鱼塘养鱼、一个鱼塘调水”的双鱼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利用立体分层注水系统,让水在两个鱼塘间循环利用。这种模式不仅投入不高,饲养出来的鱼品质更好,亩均还可增收1万元以上。

  双鱼塘的优势,不止如此。我们调研发现,鱼一旦丰收就要全部捕捞出售,但进入餐桌要经过鱼贩、批发市场、菜场等多个环节,渔民赚到的利润很少。2018年,我们开始在双鱼塘中建起数个养殖水槽,如同一条条“跑道”。然后将养殖户预出售的鱼,按照种类放入“跑道”中,将其作为“生态渔仓”。这样一来,每天可进行多品种小批量捕捞,跳过批发市场,直接对接餐饮企业,做到订单式管理。由此,渔民卖出的价格也比以前高出每斤0.5元至3元不等。

  经过3年摸爬滚打,我的庆渔堂得到了渔民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全球物联网与智慧服务最佳典范——金龙奖、全国第二批100个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一项项荣誉、一份份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初心。

  未来,我想在帮助渔民的同时,理清“物联网如何真正大规模产业化推广”这个命题。渔业的成功经验可推广到整个传统农业甚至其他领域。而这,也是我的新征程。

编辑:潘洁

城镇原创

衢州绿色产业聚集区“给环卫工人送清凉”公益活动启动 ​一个都不能少!海宁市分类办拉网式检查300个居民小区 杭州垃圾分类新条例实施在即 这张图教你如何准确分类 人小本事大!生活垃圾分类技能,轻松get√! 拱墅、常山纪委监委共建“山海协作”监督平台 当文明城市创建走进海岛小镇 舟山金塘正悄然改变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