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 王铮铮 通讯员 孙兆伦 王旭)砥砺攻坚、聚力而发。5月29日上午,杭州钱塘新区下沙街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签约大会顺利召开,并出台《下沙街道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实现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钱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施华淼,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陈金生出席会议,会议表彰了街道财政贡献十佳企业、十佳成长型企业及26家爱心企业,合作签约了浙江康护卫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营商环境锦上添花
从50多人到400多人,外包合同从500多万元到4个多亿元,从负债2000多万元到净利润4000多万元……一串串数据,是杭州和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搬迁至下沙街道后高速发展的有效证明。和泽医药作为十佳成长型企业在大会上做了分享发言。和泽医药一直以人才聚集、产业聚集为核心,紧紧把握行业新形势,充分利用下沙街道产业发展优厚氛围,坚持差异化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为新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我们是2020年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招商引资成功落户的企业之一。成功落户于此,不仅因为下沙街道悉心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和产业链生态,更因为对生命健康类服务产品相同理念而彼此吸引。”旭盛集团负责人沈文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疫情期间,旭盛集团主营的创面修复敷料、PCR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医用防疫物资等医疗器械类产品,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已完成防疫物资出口1.5亿元,为公司未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今年,旭盛公司计划在钱塘新区完成创面敷料走进社区工作,届时可直接帮助每个患者节约1万元左右的综合治疗费用支出;帮助政府减少人均2万元左右的医保支出,从而实现用服务增值帮助患者减少治疗费用支出的价值目标。
此次表彰的46家企业集中展现了下沙街道产业能级的整体风貌。获得“财政贡献十佳”的企业财政贡献占街道辖区企业财政总贡献的30.2%,这表明街道大企业引领的“火车头”效应凸显。“十佳成长型企业”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互联网以及环境清洁等领域,契合新区“51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同时,成长活力十足。而26家爱心企业更是集中展现了下沙街道企业敢挑担当、践行社会责任、“舍小我为大家”可贵精神。
政策出台掷地有声 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2019年10月18日,钱塘新区发布“1+4+X”产业政策体系,每年安排不少于20%的财政收入,专项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梯队培育和小微园区建设。下沙街道的《若干意见》在落地政策体系的同时,更加因地制宜,创新性扶持区域企业发展。
会上,下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施慧烽对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若干意见》着重聚焦城市服务、建筑服务、生命健康、数字新零售四大产业,从企业科技创新、做强做优、做精做优、集聚发展等方面强化精准发力,细分12条举措,“含金量”十足。
比如,在鼓励构建创新平台方面,对新认定的国际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奖励10万元;鼓励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方面,给予牵头引进企业管理团队一次性招商奖励,最大额度可达配套企业当年财政贡献额度的20%。
“疫情后时代,无异于一场‘及时雨。”这份沉甸甸的“诚意”让不少企业感慨颇深,作为土生土长的企业,杭州天创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若干意见》让下沙街道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下沙街道党工委书记沈建立表示:“经济发展有热度、企业老板有温度,下沙街道将围绕重点楼宇、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亿元级的税收产业楼宇1幢,五千万元的税收楼宇两幢,税收千万级楼宇总数突破10幢。加快推进城市服务、建筑服务、生命健康和数字新零售四大税收亿元级产业集群建设。”
下沙街道发布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