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日讯(通讯员 郑小梅 葛文婧)用精神凝聚力量,用发展鼓舞人心,用真情服务居民。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街道),一边是滚滚升腾的产业热浪,一边是徐徐吹动的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这里多点开花,涌现了“接轨第一村”、“双委员”制、“善阿姨”志愿服务团等“一村一品”基层治理新实践、新探索、新榜样。一座座连心桥架起了乡风文明幸福路,助推美丽城镇治理美。
以文化人 “村文化”很红很潮很经典
文化是精神血脉。在嘉善经开区(惠民街道),动人悠远的乡土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出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动力。
红色最鲜亮。在百年沪杭铁路南侧的毛家社区,这里曾是嘉善7天7夜抗日阻击战的主战场。而今,以两座抗战碉堡为主体,毛家社区建成了七天七夜阻击战纪念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许良说:“拨款不足情况下,村民自发捐款把纪念园修建起来。”每年9月3日,社区都会举行抗战纪念活动。建园以来,来自嘉善乃至全国各地的军民团体前来瞻仰。抗战精神筑就了毛家社区乃至惠民街道的的精神堡垒。
与毛家社区南北向望的新润村,著名的“了凡四训”正是这里的文化金名片。“了凡四训”被曾国藩奉为圭臬。总结出“了凡四训”的明代重要思想家袁黄之墓如今已成为村里最重要的文化景观。打好“文化+旅游”牌,探索村域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新模式,新润村在古老的智慧中找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支撑力。
经典穿越时空,而创新与时代俱进。以“粮袋子”闻名的大泖村有了一位新居民——“米宝”。 “米宝”是大泖村的“IP”,形象可爱软萌,不仅是知名品牌“湖墩”大米的形象代言人,还参与到了疫情防控、平安宣传、暑期活动等各方面,俨然成为十里八村最潮的“网红”。
嘉善经开区(惠民街道)党委委员顾冯娟说,从“村文化”入手,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进行集中提炼、培育和发展,把文化内力外化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服务力、支撑力,这些年来的坚持探索已经收到成效。
创新治理 用深触角探入最小治理单元
新时代文明实践支撑点是“千万家”。离“家”最近的最小单元是村(社区),而在嘉兴则再细分为“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在嘉善经开区,“网格长”管了门外管门内,管疫情防控也管垃圾分类;管楼道卫生,也管家风家训。让热心人办热心事,在嘉善经开蔚然成风。
小网格、大治理。惠民街道优家村还探索了“小积分、大治理”。因为外来新居民是户籍人口近6倍,优家村借助“微嘉园”平台,把全体居民动员起来,一起给社区治理找茬儿、想招儿、拔钉子赚积分。积分与各项奖励和优惠措施挂钩,让社区各项工作实现“优+”。
大上海的积分制落户“挪用”在社区治理上也一样管用。而在素有“接轨第一村”的枫南村,借助临沪优势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这个村先后与上海市新华村、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民盟浙江省委员会等签订结对共建协议,走出一条互帮互助、共谋共享的新路径。枫南村未来社区建设从文体活动延伸、交通出行改善、智慧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提升、民生服务优化着手,显著的增强居民对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双委员”制在惠民街道发挥出了神奇的“双效应”。一条千金湾横跨了曙光村与菖梧村。菖梧段曾被检测为“劣V类”河道。“双委员”制让河水复清,实现了同饮一江水、共建一条河。
还有一栋房子,一半在曙光村,一半在团新村。2016年,曙光村一半拆除了,剩下的一半在2018年全域土地整治中成了违建“肠梗阻”。“双委员”挂职做工作,违建户最终签订了房屋拆除协议。
行“善”之力 “咱自己人帮助自己人”
县域“善”治体现了治理现代化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治理的温度和融洽度。“自己人帮助自己人。”在惠民街道,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最暖新常态。
在金嘉社区,比起跳广场舞,大妈们似乎更热衷于“管事体”。金嘉社区“善阿姨”志愿服务团已在惠民街道远近闻名,放到嘉善也是一张响当当的“红名片”。别的村(社区)居民有事有纠纷喜欢找“老娘舅”,在金嘉社区就变成了找“善阿姨”。“善阿姨”有一种“帮忙大姐”的气质和能力,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烦心事,参与到了社区管理和服务当中也能说得上话、出得上力。
横泾桥社区“五老”志愿服务是暑期同学们最喜欢的保留节目。社区宣传委员陈敏思说:“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把老干部、老党员等’老资格’们动员起来了服务居民,服务品质老高嘞!”
大通村设立助困助学“乡贤银杏基金”、张汇设立成立覆盖全年龄阶段的“七彩志愿队”,阳光社区推出“阳光服务队”服务……虽然志愿者都身穿“红马甲”,但惠民街道志愿服务可谓丰富多彩,品牌化培育意识强,塑造了志愿服务“七彩惠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