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日讯(通讯员 徐泽标)“每天来清溪亭乘凉、听8090理论宣讲活动的群众络绎不绝,这里成了美丽城镇建设环境最优美、最热闹之处。”8月2日,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湖一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林欣喜相告,该村距离市区5公里,是清湖古镇核心地段,有着3600年的历史,曾是浙西南水陆交通重要枢纽、浙闽赣三省边境商业要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闽行者自此舍舟而陆,浙行者自此舍陆而舟”。徐霞客曾三次流连驻足、赞叹不已。
“我村借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省级重点村建设东风,投资2039万元,着力以项目建设点靓美丽城镇。”刘小林介绍,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中,该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有深度”的编制原则,充分保留村落的传统格局,依据历史风貌要求制定保护措施,做到保护和利用并重。据悉,目前该村已完成修缮古建筑10幢,顶瓦修补1632平方米,墙体加固1699平方米,立面改造面积1239平方米,构件修复347个。改造风貌冲突建筑整治外立面20幢,整体拆除3幢,占地面积705平方米,异地搬迁5户,安置5户。村内古道修复长0.93公里,面积3742平方米。
“我村把准古建筑风貌,分门别类修缮古民居、古道等项目,使美丽城镇更有‘古风味’。”刘小林表示,根据“最小干预”及“不改变原状”的要求对古民居进行施工,完全按照修旧的原则,坚持同材质同工艺,对修缮质量和风格严格把控,确保最大可能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同时,对主古道铺设用老石板铺装,小巷利用当地土石头铺装,做到修新如旧,确保村庄的传统风貌和整体风格协调,再现了该村古村落的传统风貌。
“像清溪亭建设,选址在原江山港清溪戏台处,按原风貌建成。”刘小林介绍,清溪戏台建于唐天宝十四年(755),成为当时文化阵地。今年该村按仿古建筑建设要求,用时半年建成投入使用,深受群众欢迎。
“接下来,我村将结合文旅开发建设,把清溪亭打造成游客网红打卡之亭。”刘小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