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生态环境,事关千家万户。随着临安垃圾分类城乡统筹推进,区分类办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扩大分类覆盖范围,加强源头分类引导,提升分类成效。
目前,全区270个行政村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但随着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向自然村组深入推进中,问题曝露也愈发明显:一是宣传口径不统一,例如部分村镇仍存在“可堆肥”、“不可堆肥”或者“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的分类设施,未统一宣传口径;二是标识更新不完全,例如部分村镇未按省级要求更新分类容器标准设置分类桶和宣传内容。三是基础设施滞后,例如再生资源站点露天设置或者设置在通道处。
近日,临安区分类办结合“美丽杭州”创建暨“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坚行动,聚焦农村垃圾分类难题,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乡村“颜值”。
立足规范化 分类设施建标准
4月初,临安区分类办根据上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检查相关要求,并结合临安实际情况制定临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标准和分类制度。内容明确农村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和宣传设施设置要求,需在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制作指示牌、宣传牌,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分类指南、专管员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有效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
为防止在宣传设施出现内容遗漏或者宣传分类标识错误,区分类办设计了《农村垃圾分类宣传栏》、《大件垃圾堆放点位指示牌》等宣传设施模板并连同垃圾分类设施标准一齐下发,要求各镇街按照年度考核任务倒排整改计划,按照要求完善农村垃圾分类设施。
围绕精细化 全面摸排找问题
“你看,这边其他垃圾的标识还是错的诶,省标的要求是这两边要断开的。”区分类办分成主城区、玲珑片区、於潜片区及两昌片区四个服务队,兵分四路对27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点对点上门指导。
按照“逐村逐点地开展问题排查清理、全方位地进行地毯式普查”的要求,自五月起区分类办联合城管局、镇街部门对农村垃圾分类站点设施、再生资源站点建设情况、特殊垃圾堆放点和垃圾分类质量等情况进行多次排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虽然各镇街已经将“可堆肥”、“不可堆肥”的两分类设施统一更新成四分类垃圾桶,并开始着手撤桶并点工作,给每户农户家里分发垃圾桶实行上门收运。但是,检查中还是发现有些村镇刚“按要求”更新的宣传分类指示牌、垃圾分类桶等设施存在问题。例如,“其他垃圾”错写成了“其它垃圾”,四分类标识部分还未更新成省标等这样一类细节上的错误。
“还是需要你们来指导一下,不然这个标识我一直以为是对的。”龙岗村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王师傅感慨道。经过这几个月的排查,区分类办共计发现农村垃圾分类宣传标识错误、宣传公示栏公示信息缺失等设施问题1100余处。
紧扣高效化 责任落实促整改
结合百日攻坚行动,区分类办将排查问题进行汇总梳理,要求镇街对照问题落实专人负责,排出整治计划,列出整治时限,明确整治责任。
“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和标准不统一,宣传口径不一致,就会造成村级镇级甚至区级的垃圾分类运输问题,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就很难持续推进。”区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七月,区分类办将再次对镇街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镇街月度考核排名中,确保所有农村的垃圾分类设施都符合标准。
下一步,区分类办将通过常态化督导检查,压实村镇主体责任,防止“旧病复发”。同时按照“一村示范,百村并进”的推进模式,每个镇街打造一个高标准示范村,通过“规范管理、宣传引导、习惯养成”来保障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