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8时56分,电力抢修员姚新建全副武装,登上了临安区龙岗镇东塔村后山自然村的一根电线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右手拿出黄色绝缘棒,打开到合适长度,将电线杆上一个开关轻轻往上一推。“咔哒”一声,后山村76户村民家的电表上消失了4天的小绿灯,被重新点亮。
“全部通电了!”姚新建回转头,大声地向地面上的十几位同事喊道,整个山村沸腾了——临安区因山洪导致断电的15534户全部通电,此时离“利奇马”肆虐临安,仅仅过去了76小时。
临安很痛。“利奇马”这个不速之客,带来了当地历史上最大的短时局地暴雨。从8月10日15时开始,临安伤痕累累,其中龙岗镇、岛石镇受灾尤为严重,道路多处中断无法通行,多处桥梁冲毁,房屋倒塌受损,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
临安亦很坚强。尽管受创严重,但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到8月13日下午5时,龙岗、岛石两镇全部40个行政村主管网已恢复通水。到13日晚上,临安龙岗、岛石4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路、“亮灯”,基本恢复通信。黑白空寂的世界,重现斑斓色彩。
临安是如何在短短76个小时内,点亮了40座“孤岛”,重新将百姓的生活拉回到原来的轨道?在伤痛逐渐平复,阳光重回大地之际,我们回望求索——
武警部队动用大型铲车帮助村民清淤
党员干部全面下沉
“各自为战”就地应急
灯光熄灭、信号中断,在救援作战室的大地图上,曾经有40座“孤岛”集体失去了联系。
可在记者事后进入“孤岛”探访时,却明显感觉到,虽然房塌了路毁了水电都断了,可村民的心没有乱,大家都在积极开展自救。
“那是因为在山洪暴发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来到了村民们的身边。”本次应急救援队突击队队长、救援副总指挥、龙岗镇人武部长佘华锋,边说边比划着由上而下的三条直线——针对临安地域面积大、村组分散的实际,早在8月9日下午,临安区就已要求全体区领导落实包镇(街)联系制度、镇(街)班子成员包村联系制度,全部下沉一线,实行“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组自为战”的应急体系,“区里的领导干部下到镇里去,镇里的干部下到村里去,确保村村到人,提前到岗。”
危急时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专程赶赴临安,深入一线实地指导抗灾救援工作;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哮虎受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的指派,赶到指挥部;此前已在大侠谷村的临安区委书记卢春强,率有关部门负责人成立临时抢险指挥部,现场指挥抢险。
4名武警战士正在清淤
灾情就是命令。
从龙岗镇政府到仙人塘村,只有不到30分钟的车程。但在暴发的山洪冲断了省道、中断了通讯后,仙人塘村就成了一个很典型的“村自为战”“组自为战”的“孤岛”。
面对险情,两名驻村干部和村两委迅速成立了临时指挥部,靠前指挥,迅速发动党员、民兵、网格员和村民代表,组织群众防台自救。驻村干部钱尼武说:“当时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保障生命安全。每一级都要将应急工作夯实做细。”
每个党员干部顶风冒雨挨家挨户劝说转移,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都是从房子里直接背出来的。“幸亏当时村里的干部提前过来劝说我们转移,不然我们还在家里,简直不敢想象。”68岁的潘小溪有些心有余悸。当天包括潘小溪在内的两百名村民和百余名过路游客,都在党员干部的劝说下转移到了村子里的校舍。
党员干部的全面下沉,让“各自为战”的应急体系,有了掌舵手和指挥棒。“一个个党员就是一个个标杆、一面面旗帜。在天灾面前,各级应急体系中都有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村民就有了主心骨。”本次临安区抗台抢险总指挥说,三层应急体系,可以压实责任,“让每一个村每一个组都有自己的应急能力,即使在暂时失联后,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记者也曾徒步进入银坑村,见到过两天都没合眼的银坑村的村支书方建昌。
洪水同样冲垮了他的家,汽车也泡在水里报废了。可除了回去换了件衣服,方建昌几乎没空去管自己的家。“首先肯定是要抢出道路来,不然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人可能还会有危险。”
“村自为战”,被摆在了救灾应急的第一位——安置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后,方建昌动员了村里所有的党员和劳动力,出门清理村路。在党员干部的感召下,全村没有被沮丧和无助攻陷,反而在救援力量进来前,就抢通了三里山路。
佘华锋带领救援队挺进灾区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章旭 陈志权 摄
层层传递上下联动
“孤岛”不孤单
有了扎根基层的应急体系,抗洪救险就有了韧劲,也为整个救援体系争取到了战略纵深。
三级应急体系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让各个村组自查发现问题,继而迅速传递到位,“底子清、情况明”。而实际上,在山洪暴发前,整个体系都在良性运转中。
比如,8月10日中午12点,望湖村就通过应急体系层层上报到镇里的应急指挥部:雨势渐起,村里100多米的挡墙,有些撑不住了。接到报险电话后,分管鱼跳片五个村的龙岗镇副书记商向勇就直接扑在了这里。一方面通过增加泄水口的方式来延缓堵塞,一方面迅速通过应急体系动用机械设备在山洪暴发前解决了险情。
但当地历史上最大的短时局地暴雨,突然让40个行政村断水断电断信号,失去联系。除了紧张还是紧张,那里的村民还好吗?受灾情况严不严重?一切都是未知数。
如何重建与失联村之间的联系,让“孤岛”不孤单,成了压在指挥部肩膀上的重担。
分秒必争。10日21时30分,因受灾情况依然不明,临安区防汛抗台前线指挥部立即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在23时17分,决定成立由18人组成的应急救援小分队,在佘华锋的向导下,分成三组先行挺进岛石、上溪、新桥等灾区腹地。
正是这三支小分队,在漆黑的夜色中单兵突破直入灾区,用卫星电话将沿途失联村庄的受灾情况传回了指挥部。四十座“孤岛”被逐次“点亮”,临安基层受灾情况的拼图,就此渐渐完整。
由下而上的联系恢复了,临安与省市的联动亦没有停止过。2700名左右的救援人员从省市各级逐渐汇聚而来,集结在昌化、龙岗两地。通过对前方传来的消息进行研判,救援力量分批分拨开向了40座“孤岛”。从水电到交通,从物资到保障,每一环都有相应的救援力量从省、市、区级被科学分配到各个村镇,下沉落地——
从8月10日开始,杭州消防救援支队率领特勤、战保等增援力量陆续到达,投入救援。
8月11日中午,应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和杭州市消防支队要求,三架救援直升机起飞,前往临安龙岗镇参与救援。针对不少地区道路堵塞,救援无法大批量到达的情况,投送了发电设备、通讯设备、救援装备和相关专业人员。
……
从省市到区县再到镇村的应急系统,终于咬合了最后一块“齿轮”,开始急速转动。
灾后重建
既有“冲刺跑”也有“马拉松”
最危险的时刻已过,灾后重建成了现在村里的第一要务。
时隔两天,记者再次走进仙人塘村时,龙岗镇副书记商向勇正在打量着不远处山头上的一间房屋。“等这边的道路清理完以后,我们要一间间去走访这些房子。根据它的受损程度,进行修复。”
“除了抢通道路和饮用水外,我们还请了国土专家来对村里的地质灾害程度做个评估,逐点提出治理方案。”商向勇说。在基本的抢险救灾过后,环境修复也已经被提上了不少重建村的议事日程。
灾后重建,既有“冲刺跑”,也有“马拉松”。轻重缓急,要在动态中分清主次,掌握平衡。
打通道路、连通电力、恢复通信,76个小时后,临安挺过来了。
但在最基础的救灾工作完成后,临安也已经有了一张最新的行动计划表:
开展对所有村地质灾害、危旧房屋全面排查;
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并启动拟定灾后重建计划;
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卫生防疫工作全面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