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右)的笑容,化解了不少居民面对垃圾分类的抵触情绪。
望江街道“房长”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现场查看及指导。
垃圾分类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日,新版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正式“出炉”。
这是一场“全民总动员”的行动。在我们身边,不仅出现了很多垃圾分类“达人”,同样也涌现出许多好模式、好做法,目的都是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清爽、更洁美。
社区里的垃圾分类达人
在清波街道孝子坊19号小区,只要说起垃圾分类,不少居民都会提到一个“达人”——李爱军。这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执着于垃圾分类已经10年了。
每天下午3点后,小区院子开始热闹起来,这是居民扔垃圾的高峰时间,也是李爱军最忙碌的时候。她和居民骨干拿着登记表,戴着环保手套守候在垃圾桶边,打开每一户的垃圾袋,检查分类情况。
李爱军面带微笑,对每个投放垃圾的居民笑脸相迎。“马师傅,您这个易腐垃圾分得很准确啊,今天给您加一分!”“陈大姐,这个牛奶瓶应该是其他垃圾,不能混在绿色垃圾袋里,您还得加油啊!”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李爱军的笑容,化解了不少居民面对垃圾分类的抵触情绪。
其实,如今的好局面也是李爱军一遍遍“磨”出来的。小区里老人较多,垃圾分类刚推行起来时并不容易,为此李爱军上门入户一遍遍地讲解,平时聊天中也三句不离“分类”,还在垃圾桶边手把手地做示范。就这样“软磨硬泡”了一个月,最终让垃圾分类逐渐变成居民的自觉行为,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迅速提升。
今年5月,李爱军还牵头小区住户成立了楼道自管会,和街道、社区一起从垃圾源头分类开始探索自治自管模式。这个自管会,填补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早晚高峰劝导之外的空白时段。现在,清波街道城管科和社区不定期抽查垃圾桶,结果显示该小区垃圾分类正确率已接近百分之百。
垃圾分类有了“房长”
每周三早晚,望江街道徐家埠社区的垃圾房前,都会站着几名“红马甲”,阵容有点“强大”——他们中,有垃圾房“房长”,也有来自街道的党员干部和社区的居民志愿者。这不是普通的“站岗”,而是要动真格,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现场查看及指导。
大家都知道“河长”“井长”“路长”,但对“房长”的概念感到挺新鲜。望江街道就有15位这样的“房长”,简单来说就是垃圾房的负责人,由小区保洁人员中业务能力出色的人员担任,有专门的“房长”聘书,以个人承包的方式管理小区垃圾房。
“房长”要做什么?
要通过“包宣传、包劝导、包辅助细分”的垃圾分类责任“三包”制,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落实好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改善小区垃圾桶内混投错投现象。
李明志是婺江家园三园的一位“房长”,他说,之前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他在重新检查居民投放的垃圾时,在易腐垃圾桶里曾看到过废弃的油漆桶、老鼠药等等。在一次次的指正、宣传后,错投的现象少了很多。
据悉,从6月11日望江街道开始试点“房长”责任制之后,小区里垃圾细分的效果好了很多。不仅如此,在每周三早晚的两个垃圾投放高峰,望江街道所有的党员干部还将全部分批到“党员先锋岗”现场,督导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劝导、辅助细分。
不论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分类“达人”,还是层出不穷的诸如“房长”类新探索,都是杭城上下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的缩影。而垃圾分类要行稳致远,就需要全民参与、人人动手,从日常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