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安昌街道了解到,该街道这两年已先后投入2亿多元,挖掘保护非遗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全街道现已拥有“绍兴宣卷”、“绍兴祝福”、“绍兴师爷故事”、“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三六九伤科”、“ 安昌腊肠制作技艺”、“绍兴剪纸”、“水乡社戏”、“端午习俗”、“安昌腊月风情节”等1个国家级、4个省级和10个市级非遗项目。非遗文化结合旅游文化、食品开发、文化创作等,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正成为安昌一大亮丽的新兴产业。
“共八大类十九个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历史沉淀深厚,许多系安昌镇独一无二,声势显赫,声名远播。”曾全程参与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的工作人员说起古镇安昌非遗项目如数家珍。
安昌有着悠久的酱产品制作历史。近年来,百年老厂仁昌酱园老树发新枝,企业在老厂房,用老工艺,恢复生产酱窝油,开发出一大批系列产品。园内技术高工滕军康系绍兴传统酱油酿造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仁昌酱油又是省级酱油酿造技艺的传承基地。同时,列入第四批绍兴市“非遗”名录安昌腊肠制作技艺也是声名远播。自1999年安昌开起了第一家香肠厂后,如今全街道香肠生产厂家和个体户多达100多家,年灌香肠40万公斤左右,安昌香肠已香飘国内外。
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张记、鲁记等三家箍桶作坊也相继开业。为使古老的行业重新焕发活力。他们采取多项创新,包括恢复生产旧时用品,如米斗等10多种仍具使用价值的圆木件。同时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产品缩小2-8倍,成为工艺美术品。此外,还开辟生产竹制产品,用毛竹制成笔筒、茶杯等系列产品,使圆木件极具收藏价值。
闻名中外的安昌腊月风情节始于2000年,至今已举办17届,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饱餐秀色原生态的情景。绍兴师爷故事列入第二批省“非遗”名录,安昌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文学·绍兴师爷故事”传承基地,也是“中国师爷文化之乡”和“中国师爷文化研究基地”,不断有大量的游客冲着师爷文化纷纷前去旅游。
一大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力地支撑了安昌文化产业,如“绍兴宣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云根,他组建的宣卷班在江苏举办的江浙沪宣卷演唱交流活动中获优秀展演奖。市非物质文化剪纸艺术的代表传承人吴志娟倾心剪纸20余年,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安昌寺桥居委会居民陈祖恩,是“绍兴祝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他还每年腊月节在景区展示祝福场景。
“安昌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多,内容之深,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持续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昌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安昌结合非遗文化,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