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千台目标 百台特色 十台样本 一台引领

丽水打造“全国村晚总部”生态文化新名片

2018-01-22 17:20  来源:丽水市宣传部 

  近年来,市文广出版局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部署中,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创新实施“文化订制”等新的机制,持续打造丽水“乡村春晚”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乐民、富民、育民为一体的立体辐射良好效益,丽水“乡村春晚”还被列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2015年春节前后,全市有587个村先后自办乡村春晚,500多名农民导演、10多万农村“民星”、90多万村民观众参与村晚活动。原汁原味的“草根”节目和乡村年俗,激活了丽水乡村旅游,220多万外地游客走进丽水乡村过大年,全市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达10.26亿元,同比增长20.19%。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众多主流媒体分别聚焦丽水“乡村春晚”。目前,丽水“乡村春晚”建设已初步形成“四位一体建设”(千台阵容、百台特色、十台样本、一台引领)、“三位齐驱并驾”(事业牵引、产业推动、特色提升)的发展格局,村晚的数量、规模、特色在全国形成引领态势,及时抢占“全国村晚总部”高地,成为我市向全国递出的又一张文化金名片。

  一、乐民为先,示范引领和创新机制双管齐下,多元化满足乡村群众文化新需求。

  (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丽水乡村村民大多常年在外务工务商从学,春节期间,广大村民从外地“返巢”现象集中出现,乡村“人口井喷”。如景宁县沙湾镇,全镇1.73万人口70%平时外出,春节基本上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全市村民对文化的需求非常旺盛,传统的“送文化”的服务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乡村文化需求成“新热点”。同时,新形势下群众自办文化成为“新趋势”。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村民已不愿被动接受文化服务,希望从台下观看走到台上表演的愿望更加强烈,在舞台上“秀一把自我”、“园演员梦、导演梦”、“我的文化我做主”已经成为乡村群众的文化新主张。面对新形势,市文广出版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尊重和强化群众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广泛参与权、选择权和主动权,“月山春晚”、“官店春晚”、安仁板龙会及全市民间民俗文化等一批群众自办文化、自办春晚的典型在全市各地应运而生,成为农村自办文化鲜活的范例。

  (二)点面结合,示范引领。把“月山春晚”作为乡村自办文化样本,通过组织学习观摩、培训宣传等做法予以全面推广。同时,在全市开展“乡村春晚”示范县申报创建工作,由各县自主申报,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通过两年时间的创建,全市共有莲都、缙云、遂昌、云和、景宁、庆元等6个县创建通过验收,40%的行政村实现村民自办乡村春晚覆盖。在推广“月山样式”的基础上,要求各级文化部门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面推行乡村文化礼堂“村晚全覆盖”行动。各级文化部门的有效推动,广泛激发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自信自觉,丽水的“乡村春晚”得以迅速发展,从“月山”之星,到示范县之火,再到587个行政村全市遍地开花。

  (三)创新机制,打造品牌。将“乡村春晚”项目提升到政府引领的层面进行规范推动,制定《“乡村春晚”五年建设规划》,专门安排专家力量、专项资金,积极申报省、国家文化示范项目,使乡村春晚项目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得到了省级政策资金扶持推动。精心推出“文化订制”服务模式,为基层提供个性化服务,市级每年专门安排60万专项资金,县级配套相应资金,根据群众所需、各地特色,实行“按需定制”、“带资定制”、“高质订制”等不同形式服务推动,激发基层的创建活力。各县的春晚建设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如:景宁以“百村闹春”的形式组织了100多台村晚,云和突出“百项非遗”为特色办村晚,缙云结合当地婺剧特色办村晚,遂昌结合乡村旅游办村晚,莲都以“天天乐”基础办村晚。一县一特色的“乡村春晚”品牌正在全市迅速形成。

  二、富民为要,嫁接旅游双轮驱动,培育绿色生态发展新模式

  (一)部门携手联建,打好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在培育“乡村春晚”文化品牌的同时,主动联合旅游、农办等部门,将“乡村春晚”与乡村旅游开发紧密结合,借助乡村春晚的平台大力宣传丽水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丽水乡村来旅游,推动文化事业实现产业经济价值。春节前,与市旅游局联合,在全市筛选100个生态环境好、年俗活动多、春晚特色强的代表村,组织开展“百台特色春晚联建”活动,并向全国开展“秀山丽水过大年——看百台村晚,品最美年味”网络宣传推介活动。同时,将丽水乡村春晚与电子商务结合,依托天猫淘宝店开通“淘宝村晚”。据统计,2015年春节期间,共有220多万来自上海、广东、杭州等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到丽水乡村过大年。乡村春晚特色强的庆元县月山村、遂昌县大田村、莲都区沙溪村等12个村旅游火爆,其中大田村农家乐春节黄金周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达3000多人次,产生的“村晚红利”达18万元,同期分别增长13.5%和14%,有300多名外地游客现场观看、10多名外地游客上大田“村晚”互动。

  (二)放大品牌效应,拓展乡村春晚品牌“红利”。乡村春晚有特定的时间、内容,而品牌所产生的影响是久远的。市文广出版局联合有关部门、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乡村春晚品牌建设,借助“乡村春晚”品牌效应,在农村打开了本土特色产业和生态农副产品窗口,拉动了经济发展。如,庆元县凭借“月山春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山妞合作社、月山春晚、月山芽儿、月山银屏茶、月山山妞果蔬五大月山品牌,加快乡村文化产业的提升,拉动以月山民俗为主的休闲养生旅游的蓬勃兴起。目前,举水乡每年通过游客的餐饮住宿、购买土特产等消费就达 250 多万元,仅此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600多元。

  (三)大造宣传声势,提升乡村春晚品牌影响力。紧抓主流媒体造声势,联手推出头条、专版、专栏、专题等一系列宣传推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文化月刊及市本级各大媒体和全国各大网络(新华网、人民网、国家数字文化网、光明网、浙江在线、浙江文化网等),纷纷聚焦丽水“乡村春晚”文化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我市“乡村春晚”报道1篇(景宁东弄春晚),新华社刊发报道1篇,浙江日报12篇(其中整版1个),中国文化报1篇,浙江卫视新闻联播播出6次,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新闻播出20次,丽水日报19篇,处州晚报23篇,丽水电视台播出15次。此外,巧抓新兴媒体扩影响,联合丽水网,利用网站、手机、微博、微信,开设专题网站、QQ群、微博群等载体;开展专题“村官网上吆喝村晚”、网络评选“最美村晚”和“最美民星”、“丽水村晚手机拍”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春节期间,丽水网“我要上春晚——到丽水乡村过最美春节”网站点击量75.6万人次,投送“手机拍”照片510张,通过丽水网官方微博(腾讯、新浪)、丽水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刊发微博微信43条,丽水手机报刊发12条。丽水网视频新闻刊发4次。通过新媒体即时、即景滚动式、全方位播报村晚、述说感受、抒发情怀,极大地扩大了乡村春晚品牌影响力。月山春晚、沙溪村晚、官店村晚、包凤村晚、大田村晚、徐村村晚、笕川村晚等10多台村晚开始打响全国,各级的特色结合、深度打造和群众广泛的参与,使丽水“乡村春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无时不闪现出其独特魅力。

  三、育民为本,传承与提升双向拉动,构建当代乡村精神家园

  一是“种文化”培育特色文化,转变村风民风。为丰富“乡村春晚”内涵,提升“乡村春晚”节目质量,采取市、县、村三级联建的形式,由市文化馆与各县级文化馆,各县级文化馆与村晚举办村代表分别签订乡村春晚联建协议,层层帮扶进行相关业务的指导、策划、培训,全面提升了“乡村春晚”的品位,激发了各类草根艺人的创作积极性,一个个反映乡村特色、带着泥土芬芳的节目涌上舞台。同时,通过 “乡村春晚”,引导村民把在春节期间聚到一起排练、跳舞、参加活动作为新风尚,通过“乡村春晚”节目传递正能量,使村民的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和认同感等情感得到巩固和交融,赌博、迷信等社会陋习得以消除,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好转。如,遂昌县大田村民自编自排的小品“打牌还是跳舞好”,将该村村民追求健康文明生活的真实例子,通过村民自编自演,用村民自己的语言,惟妙惟肖地体现在本村的舞台上,使台下观众受到教育和启发。

  二是“深挖掘”传承传统文化,记住乡音乡愁。我市是全国第一个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春节期间,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丰富多彩。针对这一特点,在启动“乡村春晚”项目建设时,市文广出版局就把民俗活动和非遗项目列入“村晚”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扶持、包装,使“乡村春晚”成为传承和坚守传统文化、记住乡音乡愁的有效载体。如,松阳县石仓乡村春晚,全场节目均为非遗类,不管是大人小孩均以纯正的汀州方言在舞台上献艺,各种客家民俗尽情展示,传统文化在“村晚”的舞台得以传承、发扬。

编辑:谢劼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