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丽水“村晚”如何成为“全国样本”?

2018-01-22 17:11  来源:丽水市宣传部 

  丽水提出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力争要把“丽水乡村春晚经验”提升为全国探索,在全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充足的准备,让丽水乡村春晚赚足了人气。5月28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专家评审会上,丽水乡村春晚项目以满票的优异成绩入选。

  丽水乡村春晚入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此次国家公共文化的示范建设,丽水乡村春晚能有更大的格局,借此机会走上更广大的舞台,为国家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地方样本。

  过年办“村晚”理念深入人心

  仓廪实而思文化。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对文化生活提出多元需求,“我的文化我做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新诉求,在丽水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培育引领下,充满“原生态”和“土味”的丽水乡村春晚呈现出了星火燎原之势。2015年,丽水市自办乡村春晚行政村达到587个,500多名农民导演、30多万农村“民星”、90多万观众参与乡村春晚活动,形成乡村群众全民文化拉练的壮观场景。

  丽水乡村春晚也促使丽水的乡村文化生态、村民生活习惯悄悄发生了改变。每年除夕将近,宁静的小山村便逐渐热闹起来。除夕那天一大早,庆元县月山村的村民们就会在村大会堂的街道中央摆上百米多长的圆桌宴席,宴席上摆满了刚从石舂臼取出的热腾腾的黄米粿和冒着诱人热气的火锅菜肴。夜幕降临,月山村大会堂简朴的舞台就成了月山村民们的生活剧场,容纳千人的大会堂里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上至耋耄老人,下至幼稚孩童,村民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节目土色土香,题材来自田间地头,道具是日常使用的农具,甚至鸡、狗都来助阵。在这里,没有台上台下之分,演员与观众早已融为一体,演的人可以看,看的人可以演,笑声掌声喝彩声不断。30多年来,“月山春晚”以其举办时间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节目内容的独创性,以及扎根基层的草根属性,成为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个村办的乡村春晚公共文化活动,既有“高大上”的节目,又有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多样化,令人惊叹。2010年,“月山春晚”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并被列为浙江省文化厅“文化良种”培育项目,成为了丽水乡村春晚的品牌引领。其实,丽水乡村在春节期间自编自演办乡村春晚的习俗由来已久,像这样的乡村春晚在丽水并不只月山村一家。像缙云县官店村“官店春晚”,已连续举办50多年,全村超过半数的村民“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很多家庭都是全家同台甚至是四代同台演出。

  小小的舞台,传递着的是满满的正能量。2015年1月5日,被称为丽水今年最早的乡村春晚便在莲都碧湖缸窑村开演,这台乡村春晚的主角集聚在身患癌症68岁的缸窑村文化骨干陈根翠身上。去年6月,陈根翠被查出肠癌晚期,全村群众为了了却她有生之日能上一次本村乡村春晚的心愿,整整提前一个多月举办乡村春晚,晚会舞台上,陈根翠带着自己的群众文化团队表演了开场军鼓和舞蹈《今夜舞起来》,弥留之际圆梦乡村春晚舞台。

  如今,丽水乡村春晚已是丽水百姓无法取代的春节大餐!成为最受群众关注、拉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乡村非遗保护、激活乡村生态活力、推进特色乡村旅游的金名片。

  “丽水版”公共文化探索

  文化部对丽水乡村春晚示范项目创建寄予厚望,要求为全国同类型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面对“全国命题”,丽水乡村春晚无先例可循,需要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又有特色的路子,交出一份可供借鉴的“丽水答卷”。

  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面对“全国命题”,为了交出满意的“丽水答卷”。为此,丽水文化部门做了不少创新和探索。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丽水摸索和提炼出了一系列乡村春晚的典型经验。乡村春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2015年全市587台乡村春晚耗资45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102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48万元。晚会节目全由村民自编自唱、自演自赏,内容贴近生活、创意独特“接地气”。如“月山春晚”保留节目“农装秀”和“农活秀”,通过展现农民生产劳作的特色,体现了群众参与广、看得懂、体验深的草根属性。缙云的婺剧乡村春晚、景宁的畲族乡村春晚、青田的“国际”乡村春晚等特色乡村春晚,不仅为群众留住了乡情乡愁,也推动了乡土文化传承。

  2013年2月3日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一批由全市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文化部门人员组成的乡村春晚学习观摩人员前往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观摩,推广“月山春晚”文化良种模式。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春晚”示范县创建,9县(市、区)中有6县、市、区,申报创建并已创成;全市行政村掀起自办乡村春晚热潮,占比23%;全市乡村有过半群众参与乡村春晚活动;百台婺剧、畲族、非遗等特色乡村春晚异彩纷呈。

  丽水乡村春晚还搭建了一个个文化活动平台,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文化惠民,追求的是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将乡村春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相结合,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丽水乡村春晚构建“互联网+乡村春晚”模式。通过建立乡村春晚数据库、村长网络吆喝乡村春晚、开辟“淘宝村晚”线路。连续两年向全国开展“我要上村晚——到丽水乡村过最美春节”全方位推荐活动。将丽水乡村春晚与电子商务结合,依托天猫淘宝店开通“淘宝村晚”,全国广大网友通过网络点单形式,选择自己喜爱的乡村春晚线路进行文化消费体验。2015年春节期间,共有20多万游客慕名到丽水乡村过大年,感受草根乡村春晚,寻找乡村年味,产生乡村春晚辐射红利达10.26个亿。乡村春晚融合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开展“百台特色村晚联建”活动,并向全国开展“秀山丽水过大年——看百台村晚,品最美年味”网络吆喝推介活动。庆元县凭借“月山春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拉动以月山民俗为主的休闲养生旅游的蓬勃兴起,2015年春节,举水乡游客的餐饮住宿、购买土特产等消费就达250多万元,仅此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600多元。

  “丽水样本”公共文化建设

  全国命题,丽水答案。这是光荣,也是使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丽水乡村春晚着力破解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种制约,通过春节期间发动村民自办、自编、自导、自演联欢晚会和乡村民俗活动,激发乡村群众“自主创办”文化,满足群众文化多元需求,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创新载体,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地”。

  丽水对文化的追求,一直在路上,从未停过步。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创建成功不容易,实现示范项目内涵目标更不容易,将以成功创建示范项目为新的起点,持之以恒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创更多亮点,更好地服务市民,使示范区实至名归。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成功创建国家示范项目的“春风”,借助平台传播“丽水经验”,这既发挥了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也提升了丽水的城市文化形象。接下来,丽水市计划通过两年的项目创建,拟实现千台阵容、百台特色、十台样本、一台引领!事业牵引、产业推动、特色提升!丽水乡村春晚建设已形成“四位一体”建设、“三位齐驱并驾”的发展格局,其数量、规模、特色在全国形成引领态势。

  丽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更丰富、立体的效果,丽水乡村春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治理的有效途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建设公共文化。丽水乡村春晚正是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治理的成功典范。

  丽水乡村春晚在丰富丽水乡村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已成为凝聚村民感情、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载体,其间发生在这个“草根舞台”上的一些乡村春晚故事,足以让人感动。莲都沙溪村畲族小女孩小蓝是单亲家庭,5岁时因家庭贫穷,母亲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小蓝出于对母爱渴盼,很想通过上春晚舞台表演节目,让妈妈听到自己的呼唤回到身边,担任乡村春晚导演的村委主任许永卫知情后很受感动,临时与村民加排节目,演出当天,全村人与小蓝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手牵着手齐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小小的舞台顿时温情洋溢,温暖和谐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小蓝的心田,也让全村群众的心凝聚在一起。乡村春晚使村民的心灵得到了归宿,使他们形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乡村春晚是一个村落的集体梦想,是广大村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乡风民俗的坚守,也是推进文化强国、繁荣乡村文化生活的强大动力,更是对幸福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编辑:谢劼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