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蘑菇大王”韩省华:跋涉菇山四十载 用蘑菇人生照耀蘑菇世界

2017-10-07 10:17  来源:杭州网 记者 应丹
浙江城镇用户数最多,
影响力最广的微信公众号

  为杭州添菜,还建起首家“浙江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1999年,韩省华来到了杭州。作为研究菌类的专家,他在杭州注册了“华丹”农产品公司,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生产和销售。而在此时,杭州市的居民能够买到吃到的食用菌只有香菇、木耳、银耳、平菇,蘑菇等六七种。

  韩省华这一来,他在国家级项目《高效珍稀食用菌技术推广与深加工》中为杭州市引进了22个食用菌的新种类,建立了食用菌生产流水线和配送中心,不仅丰富了杭州市居民菜篮子,他还自己开起了蘑菇餐厅,专门烹饪菌菇的各类菜品,亲自研究菜单菜谱之外,他还和员工一起跑饭店,跑宾馆,让菌煲普及到每一家饭馆,将菌菇产品推向每个菜场。他还把全新的家庭化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带进了千家万户,让市民“像种盆景一样在家种蘑菇”。

  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拿来了当天一早在转塘附近山上采集的野生蘑菇,他拿到的第一时间便仔细观察,一个个细致地记录下来,还认真热情地教我们如何区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

  “有毒和没毒,其实有个比较简单直观的区别方法,一般来说是看蘑菇的形态和生长环境。毒蘑菇一般生长在草地上,菌盖上布满角状鳞片,菌杆上有裙摆一样的薄衣,基部比较膨大,俗称‘戴帽子,穿裙子,有靴子’。不是说所有的毒蘑菇都有这三个特点,但至少肯定有一两个特征是符合的。”

  韩省华指着刚采到的红菇说,“你看,红菇一般没有毒,但像这个菌盖上有奇怪的鳞片,我们就要注意了,也许这颗红菇就带有某种毒性。”说完,他又拿起三颗大小不一的致命白鹅膏说,“这种白鹅膏看起来不起眼,但刚才说的三个特征它都有,小小的一颗,它的毒性足以致命。”

  韩省华介绍说,采集蘑菇,几乎是“华丹”每个员工的“课外作业”,他自己也在西湖周边的丘陵谷地、山坞林间采集过近600种野生菇蕈,其中有一些是历史上未曾有过记载的新品种。

  杭州没有云南那样的密林深山,为何杭州的菇蕈资源也如此丰富?

  韩省华回答道,杭州自宋代以来一直是中型城市,山峦中的森林资源没有遭受过大的破坏,因此杭州也是个菇蕈富库,野生菇蕈种类不会比云贵少。

  2009年,韩省华手上就已经有了3000多份食用菌标本,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浙江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中心)”,并与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共同建立大学生食用菌实习基地。

  走进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中心)的大房间,各种各样的食用菌标本和图片呈现在眼前。这里亦是一座很好的真菌菇蕈科普陈列馆,韩省华说后人通过种质资源库可以一一了解这些食用菌的名称和食用价值,也为他们做研究省去了很多的力气。

  在杭州,韩省华还在网上义务做起了“蘑菇鉴定师”,主动公布手机号,帮助市民分析采到的菌菇是否能食用。

  以文化传承“蘑菇之道”,将“菇文化”推向世界

  采访的那天,正好遇上狂风暴雨的天气,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让韩省华忙着照料基地大棚和研究院里的蘑菇们,而当记者见到韩省华时,他在介绍自己的途中就拿起了放在窗台上的陶泥蘑菇,边说话边刻着陶泥蘑菇伞面下的菌褶,专注的神情仿佛我们的到来从没有打断过他的思绪和创作。

  韩省华书画作品

  几句话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可爱陶泥蘑菇的雏形就完成了。他的办公室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形态和材料制成的蘑菇工艺品,有青瓷的,有陶泥的,有布艺的,有针织的……让人惊叹的是,整座办公楼墙上挂着的都是他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蘑菇绘画,在他的个人博客中还经常发表与菌菇相关的散文、诗歌、词赋,而这些文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角——蘑菇,仿佛一个丰富的蘑菇乐园。

  韩省华通过油画、国画、蜡笔画、白描、速写等形式,以丰富的线条和艳丽色彩将千姿百态的蕈菌世界向世人展现。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观察感悟,更使他笔下的蘑菇世界充满了灵动和灵性。

  很多人不解,堂堂大专家,为何“不务正业”?在韩省华看来,画、歌、颂、咏,是他爱蘑菇的另一种路径。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菌类文化的挖掘与弘扬,除了创造大量文艺作品,还协助多个地方,建立菌类文化村、博览园和专题小镇等。

  韩省华书画作品

  “一个产业要稳固发展,除了品质过硬外,更重要的是产业文化的挖掘和塑造。”

  韩省华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什么来钱种什么,产业发展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为何如此大起大落?症结便在于缺乏情感与文化积淀,这也是自己如此倾心菌类文化的原因所在。韩省华希望通过菌类文化的挖掘和培植,为从业人员提供情感依托,也利于相关知识的普及。

  “科研要做,论文要写,但这些毕竟是和少数业内专家在交流,而通过绘画、诗歌等更有艺术感染力的形式,能让大众更易接受和喜欢菌菇文化。”

  也许你会惊讶,韩省华哪来那么多精力,做到科研、艺术两不误?

  你大概想不到,韩省华的偶像竟是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和150多年前法国博物馆的乔治·居唯叶。以两人为榜样,韩省华把职业当爱好,把爱好当专业,在研究与创作中,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替转换。正是这种独特的休息与工作方式,让他的热情不减,精力不断。

  “蘑菇之道,广博深远,山中采菇识之,田园栽菇食之,室内写菇画之,歌之,颂之,咏之。唯日耕夜耘,湛练修艺,宏愿博义,方能使其形神飞扬,唯民众普及,久而反复,则天地人和,永久恒一。”韩省华在去年自己60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段文字。

  跋涉菇山40多年后,如今的他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不仅要做菌菇种植专家,做农业科技好手,更要成为菌菇文化推手,将我国的菇文化推向世界。

  本版书画作品图片由韩省华提供

编辑:潘洁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