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低散乱”整治“子弹”呼啸出膛 余杭全力助推“靓城行动”

2019-11-19 09:26:24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王怡曦 邓帅

瓶窑镇凤都村沿线“低散乱” 整治后改建成了口袋公园

小城镇俯瞰

鸬鸟镇太平山村新建成的“家宴中心”

百丈镇半山村通过“低散乱”整治建成的绿地公园

秋之盛宴 伍宗保摄

塘栖古镇 朱联忠摄

余杭区“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分类表 制图/郭姝青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瓶窑所执法人员开展“低散乱”整治工作”  图/由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余杭图库提供

  干净整洁的生态停车位,绿树环绕的公共健身点,特色各异的民俗文化礼堂,还有宽敞明亮的村社家宴中心……谁能想到,眼前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空间,曾经都是严重影响当地形象的“低散乱”整治点。

  “决不能让‘低散乱’现象成为生态建设的绊脚石、社会平安的隐患点、转型升级的拦路虎。”余杭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低散乱”整治工作,以生态文明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制造,促进园区集聚,构建传统制造业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转型发展格局。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内外兼修以促城市品质提升。

  数据显示,自2018年“低散乱”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余杭已累计淘汰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2670家次,其中农居房内的无照作坊5054家次、小食品作坊182家次、非法办学点26家次、小餐饮818家次,低效工业企业1000家,其他“四无”企业5590家次,累计腾空土地935.6336亩,挖掘可用于工业发展的空间47.63万平方米。

  筑好巢领入园 让特色产业“跑起来”

  “我们公司现在的年收入可是翻了一倍多!”余杭区仁和街道东塘村村民张建良,一说起刚入驻的厂房,脸上的笑就抑制不住。

  张建良是杭州良艺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主。最近,他的公司从7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搬进了刚建好的仁和街道东塘村小五金产业园,厂房占地1200平方米,引进一批优质生产器械。

  “现在,我们公司产品的生产标准提高了,接的单自然比以前多了,而且办公环境优化后,连工人我都多招了好几个!”张建良说,“要说还是政府有远见,整治确实有必要。”

  小五金产业是仁和街道的传统支柱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兴起发展,有较长的历史沿革。仁和街道的小五金加工点分布多而散,常出现搭建违章建筑形成小型家庭作坊的情况。

  破墙黑瓦、杂草丛生、年久失修……“一户多宅”侵占了农村公共资源,更破坏了村容村貌。2018年年初,仁和街道启动东塘村小五金产业园地块“低散乱”整治工作。该地块是2012年批出的一块村级留用地指标,占地25000平方米,整治前,土地租赁出去的租金只有每年40万元。

  说起这块地的整治,东塘村村书记黄旭康感慨颇深:“家庭作坊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模式,要拆掉村民家里的小作坊,相当于‘杀了他们家里下蛋的鸡’,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抗拒。”

  整治前期,东塘村村委连续一个多月进行组团联村入户走访,完成20余家违章建筑拆除协议签订。黄旭康说:“让大伙都明白,腾退不是最终目的,只有通过整治,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功能分区,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才能让我们这儿的小五金产业彻底转型升级。”

  目前,东塘村小五金产业园已建成,将原先散落在农户家庭中的小五金作坊整合集中成10多家规模企业,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拉动东塘村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余万元。从2017年的16.9万元,到现在的将近600万元,两年时间,东塘村的村集体经济翻了30多倍。

  东塘村的蜕变,是余杭用“低散乱”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余杭方面加速腾退低效用地,以促进地区传统产业升级,让整治后的区域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

  “整治、腾退低效企业和存在安全、污染隐患的加工作坊,是为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腾笼换鸟’。”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杭川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把挖掘、腾空出可用于工业发展的空间,有效的分配给产能优质的‘新制造业’企业,并全力扶持其成长,为余杭高质量发展添薪加火。”

  自2018年起,余杭全面开展“低散乱”企业(作坊)淘汰工作。在“四无一低”,即在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环保措施、无合法场所企业和作坊以及亩均效益低下的企业基础上,梳理出以农居房内的生产加工作坊、砂洗、印染、小食品作坊等为主的24类负面清单,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罚,最大限度排查日常管理盲区。

  腾出绿色空间 涅槃蝶变展新颜

  着眼当下,“低散乱”整治不仅是为了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方式的优化。实际上,通过外部环境整洁美观、文明有序的良性改变,人民能更切实感受到身边环境的优化,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进而想要去维持和保护好这个改变所带来的一切,这是“低散乱”整治想要得到的应有之义。

  作为“低散乱”企业淘汰整治牵头部门,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统筹全区各部门执法资源和力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打赢全区“低散乱”企业(作坊)淘汰硬仗,加快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同时有效提升城乡品质、环境、功能和群众幸福指数,用实际举措助力余杭“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

  ——从“高污染纸制品作坊”到“家宴中心”

  穿过白墙黛瓦的通道,走进干净明亮的大厅,里面整齐地摆上了20多张大桌,大厅侧面的墙上贴有家宴文化习俗的文字图片,还有独立的菜品加工间,清洗、切配、粗加工、烹饪、清洗消毒设备完善……这是余杭区鸬鸟镇太平山村新建成的“家宴中心”。

  “家宴中心”位于余杭区鸬鸟镇太平山村下潘43号,前身是杭州余杭区鸬鸟镇徐新乐纸制品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从事纸制品加工。去年8月,该企业因污染严重且效益低下被纳入“低散乱”整治点位,予以关停淘汰处置。在收回集体用地后,改建成了现在的“家宴中心”,今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能在家门口办喜宴,可真方便!”太平山村党委委员潘有财说:“之前我们村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小孩满月,都是临时搭棚摆酒席,价格贵、不卫生,还经常因为占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村容村貌。”

  太平山村让“低散乱”整治的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更长效地普惠当地居民。

  ——从“低散乱的竹制品加工区”到“绿地公园”

  “走,去家门口的公园看花海。”最近,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的村民都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位于半山村境内的后坞竹制品制造区块,在“低散乱”整治前,被一些小型竹制品作坊违法占用,随处可见竹子废料和垃圾堆砌,一片混乱。此次经过整治,共关停该区域内“低散乱”企业26家,腾空土地20余亩。

  该地块在拆除厂房后,半山村着手在厂房原址的基础上建设起绿地公园。建成后的绿地公园,为半山村村民提供了饭后茶余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半山村通过高效的“低散乱”整治,创造出一片绿色的开放空间,在环境提升的同时,也切实增加了当地村民的获得感。

  苗木绿化取代土砖旧宅,高新企业替换非法作坊,惠民设施抵消垃圾堆放……得益于“低散乱”整治工程,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余杭比比皆是。

  严防死灰复燃 织密长效监管一张网

  倒逼而“破”,顺势而“立”。“低散乱”整治中,取缔淘汰从不是唯一手段,倒逼转型才是长效举措。

  今年以来,余杭紧扣省市“破立结合”的工作要求,将淘汰取缔与整治提升相结合,通过整治得到规范提升的点位达到1436家,有效契合民生需求。

  目前,余杭已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动态巡查机制、信息互通机制、准入年审制度等“低散乱”整治工作机制。以农居房内无照加工作坊、小食品作坊及安全、环境隐患较大的重点投诉对象为主,由网格员进行逐户日常排查,村社负责宣传劝导,各镇街以四平台下沉部门作为执法支撑,组织联合行动,对问题点位给出关停取缔或整改提升的整治意见。

  同时,通过鼓励引导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整治后环境修复和美化、加快合法空间产业招引力度等措施,巩固整治成效,防止反弹回潮,实现长效管理。

  今年6月,瓶窑镇彭公片的一名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并上报一处脱模油加工点位现场堆放有大量成品和原料,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且有疑似加工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随即,瓶窑镇“低散乱”整治办对该处加工点开具执法文书,扣押了部分设备,并明确告知业主限期整改。

  网格员是余杭基层治理的“问路石”,他们摸熟摸透网格内情况,具备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余杭区各镇街积极打造一支网格员铁军队伍,明确镇街——村社——网格长——网格员的“低散乱”整治网格任务清单、职责,细化网格巡查标准、频次,并安排专业人员对网格员进行理论及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

  同时,余杭将“低散乱”整治点位在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上图定位,实现一户一档,网格员可根据定位实地查看,并录入巡查记录,织密长效管控“一张网”,实现了数字化显示,动态化管控,让“低散乱”企业(作坊)无法遁形。

编辑:潘洁

城镇原创

遇见莫干山、下渚湖和海派水乡 “十佳魅力线路体验”11月19日走进德清 秋意浓万人徒步迎亚运 捐爱心万里送暖表真情 细品古韵今味 建德小城镇之旅给外国友人带去惊喜 转塘街道:社区百家宴 品出舌尖上的邻里情 黄岩启动24座市政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筑牢桥梁安全防线 打通村务卡“移动支付”渠道 湖州建设“清廉乡村”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