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王璟
浙工大屏峰夜市500余平方米72家商铺、石马、小和山、屏峰旧宅5天清退拆除;UN公社、小和山仰塔湾、留下工业园区、留下集镇、港昌事故处理中心旧址等历史存量违建“难题”一个个被“拔钉”;西溪路沿线、留下城西公园、横山公园等项目的推进,已成为西湖区“拆旧建新”的成功案例……
今年以来,留下街道结合“美丽西湖行动”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污染、拆违保安全、拆违立规矩、拆违求公平、拆违见美丽、拆违转作风”的主题,敢动真、敢碰硬,以最强决心、最强手腕、最实作风、最严纪律、最快速度,拆除存量违建,用争分夺秒的速度不断开创“无违建街道”创建工作新局面。
拆出发展空间,清出优美环境——曾经的千年古镇,如今的留下街道,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谱写一曲“美丽”与“幸福”相融合的新时代赞歌。
部署到位 精准发力
在“百千万”蹲点调研走访过程中,留下街道发现“无违建”工作关乎民生,辖区居民都期盼享有一个晴朗清爽的生活空间。
为此,该街道印发《创建“无违建街道”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违建信息登记报告制度有效处置违建行为实施方案》、《创建“无违建街道”攻坚冲刺行动方案》等多项重要文件,实施“一村一方案”推进综合拆违,建立“巡、控、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街道驻村干部“包片”、“包网格”原则建立起“全域巡查网络”,实施动态排查和拆违。
工作上实而又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三抓”格局。街道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村社领导班子带队对安全隐患大、群众反复投诉案件坚决拆除,旧小区逐渐告别脏乱差,高档小区更有品质,群租房无处藏身,为继续美化辖区环境留下空间。
执行落实到位,各村、社区按照“撕开一个缺口、打造一个样板、提升一个档次”的治理思路推进“无违建街道”创建,对照标准“细”,资料收集“全”,报送材料“真”,向上对接“准”,联系电话“通”,工作节奏“快”,统筹协调“好”。
拆防结合 综合施策
以拆除违建打开环境整治局面、以环境整治助推拆后利用全面提升、以拆除危旧房推动城中村改造破解建房难问题。留下街道拆违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先沟通、自拆帮拆相结合、适度强拆促推进”方式推进,坚持问题、需求、满意导向,打好“拆治”组合拳。
对乱搭乱建、污水直排、背街小巷脏乱、线乱拉、交通拥堵、沿路作坊小店清理、低小散整治等工作,实施“一揽子”兜底解决处置到位。
重点社区和家园社区作为试点拆违为切入点,融合“零容忍、零增长”,专门推出小区屋顶、阳光房、地下室违建等“主题拆”活动。
融入“零容忍、零增长”两违防控和历史遗留“两违”积案的妥善处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与“两违”综合治理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助力全域整治驶入“快车道”。
留下街道还以文件形式出台本辖区分类处置办法,拆除违法建筑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采取复耕、复绿,与城中村改造、西溪路综合整治、美丽家园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绿化工程、五水共治等重点项目同步考虑、相互结合;同时,成立了街道领导和专业律师、房管等团体的专门联席会议,对强拆中的涉法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全面把脉,为拆违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和保障,确保强制拆除行动依法推进。
党建引领 长效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创建“无违建街道”,留下街道注重“党建+”全域引领的作用。
留下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西溪谷建设指挥部成员,区委、区相关部门下派干部,夙兴夜寐地实干快干,成功啃下“硬骨头”。街道党员自拆、帮拆带头,坚持“三次有效上门”制度,严格工作程序,“无违建创建”不断深入人心,并成为锻炼干部、试验干部的试金石、检验棒,边际效应也越来越大。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和拆违过程中的深入沟通,引领辖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大大增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做细政策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依法拆违、文明拆违、和谐拆违”。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留下街道还构建了防违控违体系,让“无违建”成为一种常态化管理。
借助“四个平台”、“网格化”管理手段和“美丽留下”等微信平台“比学赶超”,实现“问题秒处理,矛盾不上交、处置不过夜”。推行党员干部“零违建承诺”、纪工委督办和监察建议等形式,进行问题“挂号”、过程“督号”、实时“销号”。各村、社区完善物业管理登记、巡防巡查登记制度,拓宽“控违”覆盖面,努力实现新违建“零增长”。街道、社区公开投诉监督电话“0571-81061986”、第三方监督“无死角”、支持信访举报奖励、实施无人机拍摄、强化连片扫楼等违建信息,对辖区内违建情况特别是楼顶违建情况开展排查,并上墙公示与动态更新。街道拆违办还制作违建地图,及时锁定涉嫌违建对象,并到现场逐一核查,确定违建性质、逐户核实违建面积。街道纪工委对漏报、少报或巡查不到位的社区书记、主任进行诫勉谈话,对党员违建实施专业化的“家门口的监察”,确保工作要求执行有“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