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过会计,但发现会计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于是她辞职一边旅行一边打零工,寻找着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她也当过记者,但朝九晚五的生活并非她所想要。于是她又勇敢摆脱束缚,做起了自由摄影师。
她走过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足迹遍布100多个城市。
撒哈拉沙漠银河
她叫杨曦,35岁,家住海宁硖石街道,舍弃了“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最后把双手空了出来,才发现自己可以手捧相机日子过得随心所欲。
撒哈拉沙漠日出
2007年,从暨南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杨曦,进入了保利集团南方总部工作。但几个月下来,她发现,会计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于是她辞职做一名背包客,一边旅行一边打零工,寻找着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旅途中有两本书她始终带在身边翻阅——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文集。当发现自己对哲学越来越喜爱时,她选择参加了2010年研究生考试,考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就读伦理学专业,接受专业熏陶。
清迈一个街头少年,一个乐队贝斯手
硕士毕业后,杨曦先后在《浙商》杂志社、文化传媒企业做过记者、活动策划等。但朝九晚五的生活并非她所想要的。2017年,她勇敢摆脱束缚,追寻自己的“真喜欢”,做起了自由摄影师,运营个人摄影公众号,闲暇时撸猫逗趣。
在玩摄影的2年里,打开公众号“朝夕纪”的90篇推送,多是市井生活,有家乡有远方,更有自由的味道:从今年7月刷爆朋友圈的《“老海高”现在什么样?》,到清迈街头玩音乐的少年贝斯手,到日本富士山下的小村庄,还有在悉尼喷泉中玩耍的孩子,以及摩洛哥旅途一隅……
日本:整条挂满霓虹的路在湿漉漉的倒影中连成了一个巨大的彩色隧道
“硕士毕业5年多,天知道这些年要挣脱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路,得劈砍多少荆棘,并且一路持续怀疑人生,才最终以自己喜欢的身份风轻云淡地站在这里。”杨曦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这样写道。于她而言,互联网降低了职业的选择成本,也让更多人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杨曦镜头下的老海高。
自述:最重要的始终是“人”
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其实特别抽象,就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无法对这个疑问置之不理,所以一再体验,一再试错。到最后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哲学和摄影。
本科时,我选了会计专业,大二时才发现读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就像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一样,哪儿哪儿都不对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改嫁”了。
富士山下
硕士读了哲学下面的伦理学,喜欢得不得了。我们是“小班”,两男一女,课堂上的那点时间基本上都用来争先恐后地和老师对谈交流。课本早在发下来没多久就翻透啦。
读哲学的两年半犹如谈了一场灵魂伴侣的恋爱,它直接影响了我后面的选择。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你要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然后把那些“假喜欢”通通排除掉。
悉尼:孩子们玩喷泉
摄影也是如此。我从读书时就喜欢成天拿着手机到处拍,当时还是诺基亚手机。后来在2015年春天,当时我还在《浙商》杂志,买的第一台相机是索尼黑卡,4000多的卡片机,分期付款还了2年贷款。当时没有老师,只能看说明书自己琢磨,不懂就问人,说明书是最好的摄影教材。等贷款还完,相机也摸透了,我就开始入手专业设备了。
拍照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平静、专注、简单。只有享受过程,才能把一件事坚持下去。写公众号也是一样。今年5月,我重新打理起自己的公众号,分享自己每天拍的照片,或者整理以往旅途中的照片。推文看似很简单,语言很朴实,但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凝聚了我的思考。很多稿子改了四五遍才最终放上去,半夜也是我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上个月,我去了湖南同学的民宿采访,稿子从早上8点写到第三天早上的8点。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海宁新桥下、干河街
其实,互联网是我给自己开的一扇窗户,通过公众号记录自己拍摄的成长,也让更多人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互联网给了我这个记录的平台,也让商业摄影成为可能,我因此有了更宽广的职业选择,不再仅仅是稳定的体制内工作。
杭州龙井村。
从湖南民宿回程途中,我想起8年前的某堂哲学课上老师问我们的那个问题:“你们觉得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对最后老师给出的答案耿耿于怀。因为没做到,所以不相信。“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