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67岁,老房子在皋塘西区。他家里有件“大家伙”——能称200斤重物的一杆老秤——秤杆是红木的,上面包着的铜片已经斑驳,长度为1.8米,秤星清晰可见。秤很重,得三个人一起使用,两个人抬,一个人称。
这么大杆秤,用来做什么的?
卖菜。
江干一带曾以“东门菜”称誉杭城,留有“菜地绿汪汪,胜似开钱庄”,“晨泊菜船东门外,早入菜市购鲜嫩”等佳话则是反映菜乡风情的生动写照。老王说,生产队卖菜全靠这杆大秤,“我们种的冬腌菜、番薯藤,最远卖到瓶窑嘞……”
这不,听说彭埠街道和杭报一起在皋塘社区发起了“老时光”征集活动,最近正忙着搬家的他,特别找到了街道文化站站长王云良。
一起赶去的,还有60岁的陈妙泉。
“家里还有父母留下来的掘地铁耙和上泥铁耙。”双亲过世后,这些种菜工具他一直没有扔,觉得是一种念想,“这回社区要征收了,放在街道里我也放心。”早在两年前,彭埠街道就建立了一个菜文化博物馆,不大,不过200平方米,位于彭埠文化站内,里面的各式收藏都离不开“菜”——比如,博物馆里有一份1982年的《彭埠人民公社蔬菜种植计划表》,上面还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各个生产队蔬菜生产进行分别列出计划。
“这里面,承载的是老一辈人的乡愁,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将这份挂念故土的乡情一辈辈向下传承。”王云良说。
作为彭埠街道全域征收的收官之战,也是杭州东站附近最后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翻篇之作,目前,皋塘区块整体征收工作正在全速推进中——三天时间100%完成房屋丈量工作,完成房屋丈量共524幢。
这背后,有着百姓的支持,也有指挥部做牢做实思想引领工作的原因,才能取得征收的最大成绩。比如以“频繁入户”为基石,架起沟通桥梁。多轮上门、频繁入户,5月初100%完成524幢的房屋和门牌拍照、留档及报批,建房报告和户籍信息“一户一档”核对到位。
22个动迁小组高强度入户走访宣传,对丈量难点,审时度势,加强与户主之间的沟通,做通户主思想工作,保障丈量工作不间断,确保短时间内提前完成房屋丈量工作。
除此之外,还召开班子党员、代表、居民组长等各层面会议30余次,进行座谈交流、统一思想,树立信心。截至目前,经营户100%清退完毕,外来务工人员99.8%清退完毕,夯实了征收基础。58家集体企业中有54家完成丈量,21家完成核对,比例分别为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