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俄罗斯姑娘蹲点海宁乡村 为给亲友带回"惊奇"一幕

2018-04-14 09:24  来源:南湖晚报微信号 

  金色的长发、大大的眼睛、挺拔的身材、流利的汉语……当俄罗斯姑娘萨莎先后出现在海宁市长安镇兴福村的蚕丝被制作现场及村头桑园地里,并对这里纯手工的蚕丝被制作技艺、大片正在茂密生长的桑叶进行拍摄时,整个村里顿时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萨莎曾是中国美院的一名留学生。留学期间,她多次来到海宁,并对这里颇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俗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去年毕业回国时,她把10床纯手工的海宁蚕丝被带到俄罗斯,在当地引起很大欢迎。这次,为了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蚕桑技艺,她又专程来到海宁长安,拍摄起了这种技艺。

  “蚕桑文化博大精深,海宁蚕丝被真的是好极了!”萨莎准备此次回俄罗斯,把她在海宁采集到的蚕桑传统技艺,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介绍给更多的俄罗斯朋友。

  而海宁长安的一位蚕丝被经营者认为,萨莎去年的到来,已让他的首批蚕丝被顺利外销,“她今年的努力会让我们的蚕丝被,在‘一带一路’上走得更远。”

两赴海宁访蚕桑

  4月10日一大早,萨莎就在留学期间所结识的杭州朋友的陪伴下,来到了海宁市长安镇兴福村村民陈秀清的家中,拍摄起了正在这里热火朝天进行的剥茧、拉丝棉、纯手工制作蚕丝被等令人眼前一亮的传统民俗技艺。

  “我们兴福村的种桑养蚕历史非常悠久,在过去,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所以上了年纪的村民,都是这方面的一把好手。”陈秀清乐呵呵地介绍,正因为如此,他才把村里一些手艺不错又闲不住的阿姨组织起来,继续从事这一技艺,“传承了老底子的手艺,也帮大家增加了收入。”

  去年夏天,即将从中国美院毕业的萨莎听说海宁有这么一项传统技艺,便带着前来中国看望她的母亲,一起来到海宁长安兴福村看究竟,“在俄罗斯我们没听说过有人养蚕,所以对一只蚕宝宝怎么能变成很舒服的被子感到非常稀奇,那次过来除了看稀奇,我们还向陈老板订了10床蚕丝被。”

  蚕丝被被带到了莫斯科,让萨莎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挺新奇。“我盖了其中的一床,非常轻,非常舒服,又非常保暖,比我们盖的棉花被真是轻了很多。”在莫斯科,当萨莎把这些纯手工制作的蚕丝被竟来自一只只蚕宝宝的故事讲述给亲友听时,他们都有点难以置信。

  “为了让他们真正相信这些很珍贵的蚕丝被来自蚕宝宝,我就专门过来拍摄、全面采访蚕丝被的制作工艺。”

  在拍摄中,萨莎不仅以流利的汉语向当地蚕农提问,了解每一个制作过程,还同当地大妈一道,戴上蓝印花布头巾和蓝印花布大围兜,亲自感受了一番手工制作蚕丝棉的快乐。

传播中国好故事

  1988年出生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萨莎是她的中文名,其实她的俄罗斯名叫Alexandra。尽管,中国美院的4年留学生活已让她掌握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她的汉语却是从读大学时才开始学的,“除了母语,我5岁学英语,6岁学画画,在莫斯科读大学时开始学中文。”

  “我在莫斯科学中文时,中文是我的选修课,一星期两三节课,所学的知识很有限,后来到中国留学,我的中文水平才有了提高。”2013年,萨莎来中国留学时,本想到北京或广州的一些艺术院校继续深造,但被俄罗斯教育部门分流后,她最终来到了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我一来这里就喜欢上中国江南美景,我曾用课余时间到中国不少地方旅行,对这些地方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结缘海宁,正缘于萨莎的一次外出旅游采风。

  “那是我到杭州没多久的端午节前,浙江省里的一个部门组织了杭州的很多留学生到海宁南关厢旅游参观过端午。” 萨莎还记得,那年的南关厢很热闹,她在拍当地群众裹粽子时结识了也正在摄影的海宁退休教师邬兴华,从此有了联系。

  通过邬兴华,萨莎又认识了更多的海宁朋友。海宁距杭州很近,萨莎的普通话又讲得非常好,南关厢采风后,萨莎带着她的留学生同学,还曾到海宁黄湾冷冰坞等地旅行采风,她把在中国的所见介绍给俄罗斯朋友,引起了他们对中国的热情向往。

  美好的4年中国留学时光,让萨莎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她兴趣最浓的应是海宁蚕桑民俗技艺。“回国后,我在莫斯科一家艺术博物馆工作,目前还不准备经商。但我准备在俄罗斯专门的社交网站上写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嘉兴海宁神奇的蚕桑故事。我要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一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民俗技艺像写连视剧一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介绍给我的朋友们。”

打开外销新窗口

  去年夏天,萨莎在海宁市长安镇兴福村采风蚕桑技艺时,当场就订下了10床蚕丝被,但由于不好携带,她并没有随身带走,而是由陈秀清通过快递邮寄到莫斯科的。

  “我把蚕丝被打包带到镇上的邮政所发货,半个月后,我们纯手工制作的蚕丝被,就快递到了远在莫斯科的萨莎手中,真是方便极了。”陈秀清至今忆起这次发货,还是笑容满面。

  陈秀清年轻的时候当过兴福村的村干部。据他介绍,一直以来,兴福村都是远近闻名的蚕桑大村,这里的纯手工蚕丝被早已销往全国各地,“我们过去也做过一些外销,但手续繁琐,需要一步接一步地进行报关,效果不怎么理想。但这次从长安邮政所寄往莫斯科的蚕丝被却直接通关,是我们真正意义上非常成功的‘第一次外销’。”

  “这些蚕丝被寄往俄罗斯,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地送达,我觉得和‘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陈秀清感慨,在这一外销通道被打开的同时,在线下单、微信支付也给网上营销带来了很大便捷,“我觉得萨莎回俄罗斯后,关于蚕桑技艺和传统文化的宣传,一定会让我们的蚕丝被在‘一带一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这也有助于我们乡村振兴。”

  (原标题《一位俄罗斯姑娘把海宁的蚕丝被带回国,竟引起亲朋“质疑”,她用镜头记录下这种技艺!》)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