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钱塘江的滩涂地围垦而成的海宁尖山新区空空荡荡,总部位于杭州萧山的正凯集团却独独看中了这里。
当年,正凯集团在这里成立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瓶用级PET材料生产,计划分三期建设100万吨瓶用级PET项目。
10年过去了,正凯集团在海宁尖山新区下的这颗“金蛋”,早已孵出了一只金凤凰。去年,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分别达到103亿元和107亿元,成为了海宁第二个百亿企业。
近年来,由于产业要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飞”出杭州,在杭州都市圈内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在当地茁壮成长。
杭州飞过来“金凤凰”
在海宁黄湾镇(尖山新区)的闻澜路上,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区整洁敞亮,不时看到运原料与成品的货车进进出出,生产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在公司办公楼的一楼,记者看到有一整面墙挂了公司客户产品的标识,包括可口可乐、娃哈哈、加多宝等国内外知名饮料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杨逢春告诉记者,公司客户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就在去年,世界500强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与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为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订单应接不暇。
“现在,我们每天要发200多个集装箱,日均出货量达四五千吨。”杨逢春表示。
去年,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量突破了110万吨,今年春节期间公司的主要生产线也持续运转不停。
自从在尖山新区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始,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就一直朝着国内PET行业的核心领跑者角色而去。
当前,为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科技创新领域,万凯新材料动作频频。
企业不仅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发中心等称号,拥有专利30多项,还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为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企业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玉良签订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通过引进院士资源,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科技研发实力。
首尝“大湾区”红利
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飞速发展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在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海宁的2008年,海宁尖山新区是区域交通的“死角”,只有一条公路通往这里,而对交通的不便,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这里未来必将成为区域交通的核心,未来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杨逢春表示。
也正如所预料的那样,随着2013年7月19日嘉绍大桥的通车,杭州湾上形成了第二个跨海交通闭合圈,尖山新区也一跃成为钱塘江以北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也给尖山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进入了“大桥经济时代”。
去年,海宁港区尖山码头工程通过交工验收,不仅标志着海宁正式开启集装箱水运并迈入了海河联运、通江达海的新时代,也使尖山新区开通了黄金通道。
“我们这里有超过六成的货要从上海出口,水路运输可以节省15%的成本,每年可节省运费两三千万元。”杨逢春告诉记者。
位于“大湾区”的海宁,在1.5小时车程内拥有4大港口,拥有着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这也使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享受到“大湾区”红利。
在尖山码头,每天一艘货轮从这里出发,装载着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从尖山码头沿着硖尖线、杭平申线航道开往上海港、乍浦港,再运输至全球的各个区域。
海宁再现融杭新平台
“许多像我们一样的萧山企业,都跑到尖山来了。”杨逢春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土地、要素、区位的优势,尖山新区正成为杭迁企业新的目的地。
目前,海宁黄湾镇(尖山新区)正抢抓建设杭州湾经济区重大战略机遇,融入“大湾区”、接轨“大都市”、建设“大花园”,划“万亩空间”产业平台,主动为湾区建设供给项目承载,增强湾区综合交通体系对接,搭上湾区协同发展快车,打造杭州湾北部产业高地。
在海宁,区域整体融杭已有成功典范,杭州下沙开发区毗邻的海宁高新区,已有西子重工、娃哈哈基地等一批骨干杭企先后落户,八成以上企业来自杭州,已成为海宁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增长极。
海宁对高新区的定位是依托杭州都市圈、下沙开发区、大江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产业发展,拔高目标定位,提升发展动力,打造融杭桥头堡,建设产业新高地。
目前,尖山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环境进一步提升,成为杭州企业选择落户海宁的新平台,已形成了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