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湾集镇风貌
钱塘江畔,风起云涌。萧山,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吹响了“融入杭州主城区”到“再造杭州主城区”跨越式发展的集结号,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勃勃的生机,汇聚合力,挥毫书写着新时代城市涅槃重生的壮丽诗篇。
在这宏大的主旋律之间,还跃动着激荡的几个音符,那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掀起的一阵阵热潮。2017年,萧山区闻堰、戴村、河上、衙前、党湾、益农、宁围7个镇街顺利通过省级“大考”,河上镇更是获评省级样板。至此,萧山区超额完成6个镇街通过考核验收的年度目标任务,整治达标比例达37%。一个个美丽集镇正呼之欲出,它们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焕颜新生,美丽绽放,一跃成为了人们乡愁的安放之地,以流动的山水色撬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铺就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的美丽图景,勾勒出萧山城镇发展的新印象。
毋庸置疑,小城镇美丽蝶变的背后,彰显的是萧山创新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大智慧。萧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规划设计为龙头,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以产业赋能为导向,立足改善环境、完善设施,率先破题,在整治中跑出了“萧山速度”,做出了“萧山特色”,创出了“萧山新意”,可谓可圈可点。
凤凰新农居
萧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有智慧的小城镇”
创新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面大量广,涉及项目多、问题杂、人员广,要持续高效地运转进行,离不开各种要素的有力支撑。为此,萧山区各相关集镇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工作制度和办法,从组织、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要素保障,以更好地夯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设力量。
在萧山区整治办的一个办公桌上,放着一册被翻动出褶印的《河上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管理制度汇编》。据该整治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河上镇自主制定的工作手册,主要是针对项目工程的每一细节进行严格把关,涉及到建设、设计、监理、跟审、施工等各个相关单位职责,还制定了现场考勤、监理例会、质量管理、安全文明生产、进度管理、有奖举报等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风险控制。瓜沥镇也修订了另一本《瓜沥镇城镇环境管理规定》,则是重在环境管理的细节打造上,对实际开展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挑战,我们也是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和总结新的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改良、制定新的工作方法,以做到往下传达时有章可循、科学合理。”萧山区整治办一位工作人员坦言道。
他还介绍道,萧山区城镇居民住宅区密集连片、所属区域范围广大,一个小城镇的体量已经接近于其他地区小城镇的三四倍,这给萧山区小城镇整治的资金投入带来了不小压力。三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入67亿元资金,财政每年安排的1亿元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穷则思变,因此萧山区创新融资保障模式,一方面积极通过该区小城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融资,另一方面与国有平台建立融资共建平台,扩大融资渠道,以确保小城镇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回首这几年的工作历程,萧山区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不断谋求工作机制新突破,实现了多项机制省市首创。首创“交治合一”,盘活了有限的警力资源,计划在益农等8个镇街运作相对成熟后,向全区推广。首创“以镇建队”,结合四平台建设,按照一个镇一个城管中队的方式,实现了执法重心下沉,解决了镇街“有责无权”的困扰。首创“三统一”弱电治理模式,即明确“统一设计、统一出资、统一管理”,解决了弱电运行多头管理的问题,并引入入户线“多箱合一”模式(入户箱由属地镇街承建,运营商共享使用),得到省整治办的高度肯定,并作为范例在全省推广。首创投资公司、镇街平台+融资机制,建立小城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融资获得授信17.7亿元,保证了2017年的整治需求;结合平台、镇街财政体制调整,明确由区级国有公司结对支持镇街开展整治,破解资金筹措难题。首创招标流程简化,对500万元以下的整治项目和50万元以下的设计项目简化招投标流程,由镇街招投标中心招投标,平均加快招标进度约60%。
行进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军中的萧山,步履坚定,它的每一次创新举措,都基于当地政府对于自身的进一步审视,面向未来,果敢破题,这些都将融入到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洪流当中,抓铁有痕,落地有声,供给新的发展动能。
河上镇百年官酱园
“有个性的小城镇”
特色引领 绘一镇一风情
一番新雨后,河上古镇,宛如一幅泼墨的江南古街图。修缮后的官酱园,一柱一瓦定格了旧时光。井泉街上延伸的石板路,廊檐下垂挂的红灯笼,仿古木窗上贴着的窗花,还有那空气中荡漾着的浓郁酱香,斑驳了记忆,仿佛是闯入了一个古宅院子。
文化是小城镇的灵魂,也是小城镇的个性所在。河上镇井泉街经历百年风霜的洗礼之后,迎来了一场有机更新。为了这次整治,河上镇请来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专家“把脉”,通过立面整治、墙体修复、旧瓦换新瓦、青石板铺地、房屋维修加固等方式,30余间里河沿线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古式样板房重焕新生。立足时代印记,萧山区秉持“在整治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既抓好老街、老宅的保护,又拾起古树、古桥等历史文化碎片,走出一条古韵传承的特色整治之路。接下来,河上镇将致力还原百年老街古韵风貌,重现百年前繁华盛景,打通文化旅游资源,引入民宿、咖啡馆和非遗手工艺等新业态,使综合整治成为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
走进萧山小城镇,俯仰皆是动人心弦的小城故事。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妙手”,小城镇风情万种,宁围的现代化新城、闻堰的老街江景、戴村的青山秀水、河上的古镇风貌、衙前的官河风韵、党湾的沙地风情、益农的围垦印象,每一个小城镇都显现出自己的本色,演绎着自己的风情。
小城镇的个性发展,得益于萧山区“规划是龙头”的工作理念,上下合力,精心抓好规划“五个一”,坚持“一镇一规划”,优化“一镇一评审”,彰显“一镇一特色”,实施“一镇一指导”,推广“一镇一聘用”,打造着每一座小城镇专属的美丽和故事。
“‘想象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比一开始的设计图纸,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必然存在一些出入,这个时候就要发挥一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勤做加法和乘法,不能得过且过,要以雕琢的匠心精细打造小城镇。”萧山区整治办负责人说道。
目前萧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进行中,特别是违建的拆除、环境的整治、立面的改造和整体城镇的环境规划,仅靠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现场踏勘与比较,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概念,具体要提出怎样的改造方向与目标,还需要有一个对城镇区域的整体概念和整体的真实客观反映,而无人机倾斜摄影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得到的DOM、三维倾斜模型,可以直观清楚地定位到需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要素以及相关属性特征,大大减少了实地调查和踏勘,既可从空中鸟瞰城镇整体面貌,也可对局部区域进行真实现状地物地貌的反映,从而对小城镇规划设计分析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让想象和现实靠得更近。
萧山区整治办负责人感叹道,“借助新的技术手段,配合驻地规划师的后期调整,我们的小城镇正逐渐‘长成’我们心中想要的美丽模样。”
衙前镇官河老街
“会呼吸的小城镇”
产业升级 提升造血功能
小城镇整治不仅要有环境的“面子”,更要有发展的“里子”。针对新的发展趋势,萧山区各集镇进一步梳理自身资源,起底资源配置,抢占发展机遇,对现有空间进行排列重构,以环境之变,驱动新一轮集镇产业变革,建立起连接城市与乡村的产城融合的第三“磁极”。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萧山区各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整治“低小散”企业,为提升传统动能和加快生成新动能腾出空间、扫清障碍。以凤坞村为例,2017年初利用17天时间彻底淘汰拆除村内11家“低小散”企业,为乡村旅游开发腾出宝贵的53亩土地空间,创建成为全区首个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精品民宿、多彩农业、文创空间等旅游项目及东山村传统村落打造进展顺利。在瓜沥镇,当地对于支柱性产业卫浴行业进行了集中处置,以“吊销营业执照”的重拳直接关停了489家“低小散”小作坊,对仅存的37家规范企业同时进行环保设施的跟进,做到实时监控。
一番产能有机更新之后,小城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河上镇,北部膜分离特色小镇、中部田园综合片区、集镇片综合服务区、南部文化旅游片区的产业定位和布局日益清晰。其中以行业领先的科百特为基础,采用“基金+产业园+社区”组成方式的膜分离特色小镇,力争三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招引企业11家,五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招引企业18家。
地理位置优越、山水资源丰富的戴村镇,则坚持大项目带动,积蓄着新的发展动能。银泰农旅小镇项目成功落户,已经完成公司注册,到位资金1.4亿元,土地流转、收储等工作有序开展;威雅实验学校位于仙女湖上董地块,计划总投资7.7亿元,占地230亩,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规模51个班级,将于2020年9月交付使用;全区首个民宿示范村创建工作高效推进,全镇现有民宿30余家,月均接待游客突破1.8万人次。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只是面上的功夫,更深层次的是培养和挖掘出当地赖以支撑的特色产业,只有把准了这一方向,以产业发展驱动城镇更新,才能为小城镇今后的发展补足动能。”萧山区整治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牢记“让城镇环境美起来、让居民生活好起来”的根本要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更是一场以产城融合为内涵的民生工程,其落脚点还在于老百姓的获得感上。
小城镇华丽转身,焕发新颜,让生活生长于此的人们不住地发出惊叹,他们见证着集镇的前世今生,慨叹着城镇美丽变迁下带来的一系列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们比以往更加深爱这片土地。
美丽集镇,让萧山的发展更添诗情与画意,让这有限的天地之间腾跃出更多的发展可能,尽享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