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士球发起组建的民间竹马队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王洪祥 童勇敏)临近春节,淳安大街小巷挂起了大红灯笼,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咚锵咚,咚锵咚锵咚咚锵……”刚走到淳安县大墅镇孙家畈村村口,记者就听到一阵喜庆的锣鼓声,寻声望去,只见一群老幼正跟着节奏跳着竹马舞。
进入村文化礼堂,一个年轻小伙子笑嘻嘻迎上前来,他是大墅镇组织办组织干事倪观鸿。“看到那个领舞了吗?她叫余士球,是我一手发掘的,现在成了镇里的乡土人才。”倪观鸿手指着一位正在跳竹马的农家妇女,满脸自豪。
竹马是淳安的一项国家级非遗,别看现在大伙们跳得热闹,换在一年前,村里还压根听不到锣鼓声。“很多村民原本都会跳,但因为赚不到钱,后来就放弃了。”倪观鸿说,如今,在镇里扶持下,余士球组建了全县首支民间竹马队,每有乡镇和企业的庆祝活动,都会上台露一手,竹马队建立第一年的营收超4万元,成了村民农闲增收的新渠道。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隐藏在民间的乡土人才很关键,我们可走在前面咧!”倪观鸿笑道,早在2015年,大墅镇专门成立调查小组摸底乡土人才,建立了资源档案信息库。经过两年走访,截至目前,全镇登记在册的乡土人才已有400多人,涵盖实用技术、文体艺术等多个门类。
竹匠余允省和他的作品《竹编农家乐》
从文化礼堂的窗外望去,记者看到一间挂着“竹匠工作室”牌匾的房子,55岁的竹匠余允省正和四个“徒弟”围坐在毛竹堆旁,用篾刀将竹块细分成丝。“他们年纪虽然都比我大,但手艺不比我差,唯独创新意识不如我。”余允省笑道,现在可不比以前咯,以前做竹筐竹篮就有人买单,现在不做些“新玩意”,就没法吊起顾客胃口。
在屋内,记者看到了余允省所说的“新玩意”,有竹制自行车,精致到每颗螺丝都是手工打造;有竹造的帆船,船身用竹丝嵌成“一帆风顺”字样;有竹编农家乐,粗细不同的竹条拼接成一幢农家庭院……近百平方米的“竹匠工作室”,简直就是一个竹工艺品展览馆。
“成了乡土人才后,镇里为我们搭台吆喝,去年参展了杭州文博会、义乌森博会等近十场专业平台,再也不愁没市场咯。”余允省激动地说,现在,一年能挣超十万元,每天都收到金华、上海等省内外的电话订单。
种粮大户余建苏的五彩水稻田
记者沿着村道一路走一路看,只见马路边停下一辆旅游大巴,种粮大户余建苏连忙迎了上去,领着下车的几位游客参观他的“水稻庄园”。“里面种了五彩水稻、观赏蔬菜、紫薯等近十个农业品种,田里有泥鳅,水下有莲藕。”余建苏笑着喊道,下次夏天来这里玩,五彩水稻的图案又换了!
凭借在农旅融合上的带头作用,去年,余建苏被评为镇里的乡土人才,他告诉记者,“外出培训机会更多了,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且可操作性高,发扬推广他们的经验成果,能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片乡村。” 淳安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挖掘开发乡土人才,是淳安实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截至目前,淳安已启动乡土人才“双百”工程燎原计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鼓励技艺传承,评定乡土人才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