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之剑,乃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不断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使得党内监督焕发出新生机。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巡视定位就是巡视工作的“纲”。
2013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为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先后23次研究巡视工作。每轮中央巡视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都要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次听取汇报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判,对重要的整改、处置工作作出指示。
犹记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各省区市党委要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确保在本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
2017年6月21日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中管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集中公布,标志着中央巡视如期完成对5个“板块”的巡视全覆盖,兑现了政治承诺。至此,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只有全覆盖才能零容忍,巡视利剑高悬,所到之处不留死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开展12轮巡视,对277个地方、单位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对16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12轮巡视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真正实现了“全面亮剑”。
巡视剑锋之利,令腐败分子无处遁形,攻克了一批顽瘴痼疾。
以数据为证,十八届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以事实为证,苏荣、王珉、虞海燕、卢恩光等一个个本以为侥幸过关的“大老虎”终被揪出,巡视还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和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
5年实践磨砺,巡视锋芒愈显。
“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巡视巡察同布局,下好党内监督“一盘棋”。中央巡视自上而下强化制度传导、示范传导、检查传导,地方巡视加快步伐。
——截至2017年4月底,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完成了巡视全覆盖任务;
——65家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开展了巡视,共巡视1730个党组织,其中11个单位完成全覆盖任务;
——全国所有市县均建立起巡察制度。截至2017年8月底,各地共对15.57万个党组织开展巡察,移交问题线索14.4万件,立案3.7万人、党纪政纪处分3.2万人、移交司法2715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利剑出鞘,锐不可当,得益于“剑法”之新。
5年来,巡视工作结合管党治党实践,通过层出不穷的新方式、新做法,锻炼出一支支尖兵队伍,有效发挥政治“显微镜”“探照灯”的作用。
2013年,第一轮巡视就打破既有模式,探索实行“三个不固定”,即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同时建立中央巡视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不搞“铁帽子”;
2014年,第三轮巡视在常规巡视的同时首次探索开展专项巡视,精准发现、定点突破;
2015年,中央第六轮巡视开始探索分类专项巡视,实行“一托二”“一托三”;
2016年,第九轮巡视首次开展“回头看”,对已巡视过的辽宁、安徽、山东、湖南等4省杀了“回马枪”;
2017年,第十二轮巡视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人员少、时间短、节奏快,着力发现“灯下黑”问题;
……
巡视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巡视成果的运用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巡视效果好不好、震慑作用强不强,关键看“体检报告”上的事项整改是否到位。
被巡视党组织根据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措施2.1万余条,建立完善制度3.3万余项,问责追责45万余人次,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减少了腐败存量,遏制住腐败增量。
固本之策,在乎制度。巡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制度安排。
十八届党中央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吸收巡视工作最新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成果,为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遵循和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