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浙江第一个撤县设市的地方,“复兴”路在何方

2018-05-17 09:1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袁华明

  浙江在线5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5月15日,对兰溪人来说,是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日子。33年前的这一天,兰溪撤县设市,作为浙江第一个撤县设市的地方,兰溪一度被称为“小上海”,但近几年的“曝光率”似乎并不高。

  每每说起兰溪这三十四年来的发展之路,不少在外的兰溪人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惋惜,尴尬之余,兰溪的“复兴”也是他们最关心的。

  昔日辉煌的“小上海”

  1985年5月,兰溪撤县设市,成为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第一个撤县设市的地方。彼时,兰溪工业经济特色明显、发展迅速,被称为“小上海”,成为浙江首个撤县设市的地方可谓当之无愧。

  1978年7月25日,《浙江日报》以《“凤凰”又飞起来了》为题,报道了兰溪县化工厂生产的47型“凤凰”牌肥皂被评为全国一类产品的消息。这篇报道刊登以后,一些读者向报社进一步提出问题:“凤凰”究竟是怎样飞起来的,是不是它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当年11月2日的《浙江日报》刊登了《凤凰吃粗粮 照样飞得高》,通过走访兰溪县化工厂,发现这个厂用的原料低劣,设备条件也一般,可是,工人们提高肥皂质量的责任心却很强,质量管理工作也做得十分严细,他们动脑筋,促转化,粗粮细作,一丝不苟,终于用劣质原料生产出了优质肥皂。

  1979年7月5日《浙江日报》报道了《凤凰又添新伙伴》:省劳模大会要召开的喜讯传到省模范集体——兰溪县化工厂肥皂车间,制皂工人响亮提出:奋战一个月,拿下“康康”、“玉兔”两个新品种,向省劳模大会献厚礼。

  这些报道今天读来,依然令人眼前一亮。查询《浙江日报》创刊以来有关兰溪的报道多达13299篇,兰溪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兰溪风光无限:兰江大桥成为兰江上第一座现代公路大桥,兰江大厦则是金华第一家三星级涉外酒店,在全省第一个系统规划县级城市的新区建设,凤凰股票成为中国第一只异地上市的股票,是当年上海滩的“老八股”之一……

  1987年兰溪财政收入超亿元,在浙江省率先成为亿元县。1994年,兰溪被评为中国百强县,名次排在第57位,是金华唯一一个进入百强的县。

  今朝尴尬的“追赶赛”

  “东南江路旧知名,惆怅春深又独行。”唐代权德舆的诗《自桐庐如兰溪》的首句,可能是现在很多兰溪人的心境。

  如果说现在义乌是最近20年金华各县市区的“老大”,那么,兰溪就是金华过去五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老大”。

  在接受采访的兰溪人当中,不少人都有些“憋屈”,这些年兰溪并没有太多“吸睛”之处,尤其是外界对兰溪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金华市范围内,兰溪这几年的知名度也没有义乌、东阳来得高。

  到了上世纪末,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兰溪的单一经济结构渐显疲态。作为浙江的老工业基地,兰溪很长一段时间仍以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培育力度不大,优质项目、终端产品、知名品牌和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是兰溪的尴尬。

  光有尴尬是没用的,我们也看到了兰溪的努力:2017年兰溪规上工业增加值居金华第一位,这是兰溪自1992年以来时隔25年重回第一。

  今年一季度,兰溪工业经济继续跑出发展“加速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45.9亿元、增速15.9%,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增速在金华各县市中排名第一;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金华平均3.9个百分点,在各县市中排名第二。

  高质量增长的背后,是兰溪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的努力,传统产业正在加速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深度融合。

  明天复兴的大愿景

  “复兴”成为兰溪人最大的愿景。那么,兰溪“复兴”要靠什么?

  “地利”曾被认为是兰溪最大的利好,很多人把兰溪的发展和水运兴衰联系起来,六百里兰江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兰溪这座城市本身也是盛唐形成水陆要冲以来发展起来的,光绪《兰溪县志》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定职方者,谓为浙东之要区,洵不诬也。”

  有人说铁路的开通是兰溪“没落”的开始,意味着水陆要冲的千年商埠遭受到了冲击。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中,交通越来越发达,兰溪原有的水路交通优势不再,发展对速度的要求让公路、铁路占了更多机会。

  在现代交通体系方面,兰溪吃了亏,尽管高速公路也经过兰溪,但现在兰溪最缺的是高铁,金建高铁成为很多人的期盼。

  不过,兰溪的“复兴”不能囿于交通的思维。兰溪本土的水泥企业红狮集团打开了“一带一路”市场,这也为兰溪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兰溪“一条水路通四方”已经变成了“万千道路走全球”。实体交通的“地利”和“一带一路”的政策“天时”,兰溪如何打开新思路?这是留给当地的大课题。

  有了“天时”“地利”,兰溪“复兴”的“人和”是什么?靠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兰溪不乏创新之举,在遭遇转型阵痛之际,兰溪领导跑到上海铁路局要求开一条从上海到兰溪的旅游专列,结果铁路方面专门为兰溪开行了全国首列假日旅游列车,之后给兰溪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可见,当年兰溪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也很有心得。

  今年3月,兰溪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创新大会,提出积极推进纺织等产业不断迈向产业链高端,推动产品换代;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机器换人;继续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力度,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当“隐形冠军”,实现企业换档。

  通往“复兴”之路,兰溪的短板还有哪些?

  在今年的一次会议上,兰溪自揭短板:亩产税收偏低,主要原因还是产业层次还太低,企业利润不高,闲置低效用地太多;市场主体偏少,目前兰溪规上工业企业只有392家;发展后劲不足,招商项目谈的多,落地的少,尤其是10亿以上的重大产业类项目太少。

  兰溪这个浙江的“老工业基地”也精准发力。兰溪市领导表示:“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关键在于践行‘八八战略’,发挥好改革优势论。对兰溪来说,就是要通过抓亩均税收这个‘牛鼻子’,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兰溪“复兴”,不仅是六十多万兰溪人的愿景,也将是浙江腾笼换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事件。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