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7日讯(通讯员 孙常云)搭载了感应芯片的智能垃圾箱房,作为物联网数据采集的起点,能将居民垃圾投放的数据实时传回控制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累积,大数据可以描绘出当地居民垃圾投放行为的清晰图景。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借力IoT、大数据与社区自治相结合,切实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开拓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长安模式”,为践行“无废城市”,创建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迈出了坚实一步。
财富之星小区等7个小区,是海宁市确定的第一批尝试撤桶并点的示范小区。据介绍,7个示范小区中租户占比最高的小区达到了90%。在这些小区推进垃圾分类,成了长安镇(高新区)的当务之急。
前不久,工作人员深入实地对小区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找出小区现存的问题,根据小区不同类型、特色和条件,为每个小区甚至每户居民量身打造出最适宜它的方案。
针对财富之星小区租户占比超过90%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长期蹲点,深入分析小区住户年龄层及小区特点,并通过培训熟知小区居民情况的安保人员,教给他们简单易行的推广口诀,并设计告知单,做到了针对每一个居民,特别是新租户的一对一辅导。
揽悦锦园的很多居民都在杭州上班,早出晚归,经社区、物业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商量,针对小区居民的特殊情况,结合小区投放点执勤的能力,对垃圾投放时间进行了适当的微调。
试点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工作,逐步取得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社区志愿者在修川花园执勤过程中,居民专门送来方便大家清洁易腐垃圾容器的刷子,十分暖心。
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长安镇(高新区)积极发挥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垃圾就地消纳工作,考虑到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60%,阳光绿洲社区和物业通过组建易腐垃圾和园林垃圾源头减量堆肥居民自治小组,从居民和志愿者中发展堆肥兴趣小组,开展社区堆肥系列的培训活动,普及堆肥小知识,有效利用厨余垃圾,探索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这不仅解决了小区部分厨余垃圾的去处,更优化了社区环境,展现了“未来低碳”的“未来社区”场景。
除了组建堆肥自治小组,修川社区还在小区进行低碳生活培训,将生活中随手可见的废弃物,进行简单改造,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小物件。运河苑小区的居民老年人占比较高,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智能垃圾箱房的使用掌握周期相对较长的情况,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耐心地对每一位老人进行指导。最终,运河苑的老年居民不仅掌握了分类知识,有许多老人还帮助工作人员向其他居民宣传分类知识,成为了最新一批的志愿者。
“圾不可失”垃圾分类品牌创始人周春是助力长安镇(高新区)小区垃圾分类升级试点工作的垃圾分类专家,她带着日本、美国等欧美国家先进的垃圾分类理念,以及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等许多地区的实践经验来到长安镇。这样的社会力量,也为镇(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截至今年5月,智能箱房的大数据显示,7个试点小区减少了134吨的垃圾焚烧量,垃圾分类参与率均已达到或超过90%,分类准确率超过95%。据悉,今年垃圾分类工作将覆盖全镇(区)一半以上的小区,2021年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