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3日讯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无限的发展潜力?“三改一拆”及“无违建”创建,正是促进集约用地、转变发展方式最有效的途径。
2022年,临安区蹄疾步稳,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350万平方米,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夯实基础保障,荣获2021年度全省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市、区),大鱼线获评2021年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及特色精品道路。
临安入城口
临安的秘诀,在于构建了“四有”工作法,即有章可循、有档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督。
建档立章,有章可循,工作有底气有力度
千难万难,拆违最难。因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三改一拆”总是面临许多阻力,而不少阻力的根源,在于政策不明朗、条款不清晰。
在进行顶层设计时,临安区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分别制定《国有土地违法建筑处置意见》《集体土地违法建筑处置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政策文件,分门别类对各种“疑难杂症”处置进行答疑解惑,让所有的违法建筑处置都有章可循。
“政策写得很明白,大家都是公平对待的,所以我们也愿意配合。”这是临安区风貌办“三改一拆”工作组人员从群众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明晰底数,心中有数,工作有方向有目标
有了政策指引,接下来便是大刀阔斧地干了。具体怎么干?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做到让存量违建“底数清、数据明”,临安对全区建筑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通过第三方调查,我们建立了全区18个镇街涉及12万户农户、2648家企业的‘一户一档’,排查出疑似农房存量违建10.21万处,企业违建1095家。”临安区风貌办“三改一拆”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摸清了这些底数,临安区“无违建”创建有了底气和力度,真正实现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压实责任,有人负责,持续拆存量控新增
事在人为。再优秀的方案,没有执行力,也是一纸空谈。在抓“三改一拆”及“无违建”创建工作上,临安做到了有人负责、有人监督。
依托“四个平台”,临安区建立了“防违控违”三级网络,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近年来,连续3年开展“双百攻坚”拆违行动,重点对存量违建、“一户多宅”、沿路沿河等违建进行拆除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00多万平方米,日均拆违量达到1.6万平方米。
另外,针对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严重影响重大项目建设以及特大面积违建等几类违法建筑,临安区还开展了“风暴行动”,坚定政府拆违决心,凝聚控违拆违的合力。截至目前,全区共拆除1000平方米以上违法建筑1226处,共312.55万平方米。
存量违建拆除
长效落实,有人监督,风貌整一时美常态
“无违建”创建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工作要长效落实,就必须要强化管理、严格督导。
区级层面不定期深入各镇街、村社开展随机抽查,做到“一月一小查,一季一大查”。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对“未完成违法建筑拆除进度”及“无违建”村(居、社区)被摘牌的相关情形进行问责。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控违拆违中的作用,对全区各地违建行为进行曝光并进行跟踪报道,直至违建问题彻底解决。
正是做到了“四有”,临安区让一处处“脏乱差”变成了一幅幅“美如画”,用拆违攻坚助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破立之间,既吸引产业植入,助力共同富裕,又改善城乡面貌,实现风貌蝶变,改出了吴越名城的靓丽颜值,拆出了临安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