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通讯员 邵立 谢虹雅)天然气通村入户,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浙江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湖州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城乡供气一体化”,以省级城乡供气一体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以“生态+助农+共富”为抓手,系统谋划、迭代升级“送气下乡”,助力解决农村居民和企业的用气难题,实现城乡供气“同网同质同价”,补齐城乡基础设施“最后一块短板”,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89个行政村通入管道天然气,覆盖率达42.7%,受益农户5.65万户,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燃气费3042万元,服务各类农业主体518家,助农增收553.7万元。
完善燃气供应“一张网” 让农村“用得上”
组建市级领导小区和工作专班,修编《湖州市城乡燃气专项规划》,从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高度做好覆盖全市域的天然气供应网络规划。组织燃气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燃气企业深入一线走村入户,摸底调研全市916个行政村、53万户居民用气情况,梳理形成“管网建设、通气使用、居民意愿”三张清单。同时,加强住建、财政、自规、交通、农业等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加快推进供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燃气设施建设投资2.12亿元,在农村地区新建燃气管网57公里。
创新送气入户“两模式” 让实惠“摸得着”
为解决农村住宅区路程远、布点分散、用气量小、运维难度大等问题,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管道天然气延伸直达和“微管网集中连片供气”两种模式,在靠近城镇的农村,直接铺设城镇天然气管道,实现天然气直达;在偏远山区且管网难以延伸的农村,充分利用微型供气站,通过低压微管网将天然气输送至村民家中。如在四面环山的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报福村旁建设占地面积仅0.36亩的供气站,由燃气公司专业人员负责维护,通过微管网让500余户村民使用上管道天然气,每年可节省燃气费用30余万元。
探索助农共富“新路径” 让能源“供的稳”
建立“专班+专员+专线”机制,深入172行政村调研走访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企业965家,了解企业发展困境,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一企一策”量身打造“一站一网一系统”,即一座燃气综合能源供应站、一张暖通供热循环网、一套精确温控供热系统,助力农企节能增效、增产增收。如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源泉水产公司采用天然气锅炉为虾苗供暖,通过精确控制水温,将虾苗成活率提升20%;南浔绿藤生态农庄利用天然气供暖果蔬保温,让橘树提前1-2个月进入生长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安吉县50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使用燃气一体化加工设备,加工效率提升25%。
拧紧运行监管“全链条” 让安全“看得见”
严把设计施工源头端,编制《农村管道燃气工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加强全过程工程质量监督,规范农村地区燃气设施设计、施工、维护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联合燃气企业和行政村,建立“巡线员+网格员”双重监督机制,全天候开展燃气设施巡查,确保燃气运行安全。严把居民用户使用端,定期开展入户安检,加强对用气环境、无熄保灶具、直排式热水器、器具超期使用等隐患问题监督检查,推广使用更耐用、更安全可靠的金属软管,提高用户燃气使用安全系数。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入户安全检查39.7万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46万处,完成金属软管更换25.3万户。
推进运营管理“智慧化” 让行业“管得住”
以数字应用场景建设为契机,开发建设“湖州燃气安全在线”应用平台,纵向打通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与18家燃气企业管理平台数据信息,打造智慧场站、钢瓶物联、一键购气、智能配送、车辆监控、用户报警、用气监管、应急联动等8大应用场景,推动实现日常运营“一网通管”、风险研判“一屏掌控”、应急处置“一体响应”,全面提升燃气行业管理水平。目前,瓶装燃气智慧管理平台已统一全市293辆配送车、888名从业人员、87.2万只气瓶,实现“瓶”安智治。
按下用气报装“快进键” 让服务“用得好”
积极推进用气报装改革、预约上门勘查、24小时快速通道等特色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用气审批效率。落实小微企业“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燃气费缓缴期,切实缓解用气企业经营压力。今年以来,累计为3524家企业缓缴气费6120万元。开展“送服务上门”,在行政村设立服务网点、代办点及流动服务车,为农村用户安装5.57万只物联网燃气表,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充值缴费、故障报修等业务,享受与城镇同等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