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正文

三捧“大禹鼎” 萧山治水有何“巧劲”?

2020-08-15 19:18:5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华兴桥 裘慧波

  浙江在线8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华兴桥 裘慧波)近日,杭州市萧山区“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再度“金榜题名”,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大禹鼎”,这已经是萧山连续第三次拿下这项全省治水最高荣誉。

  殊荣背后,离不开全体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韧劲”,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科学施策解难题的“巧劲”。

  “劈”开临河厂房

  用“韧劲”治理源头污染

  沿着横贯萧山城区东西的官河,一路走到衙前镇的翔凤桥,会看到河边有幢厂房十分特殊。它面朝官河方向的外立面是红色的,其余三面则是白色,显得很不协调。

1.jpg

衙前镇翔凤桥旁被“劈”开的临河厂房

  “这幢厂房原本是紧挨着官河的,不属于违法建筑,但是为了治水,我们还是把它从中间‘劈’开了,把河岸15米以内的空间腾出来,进行绿化和建设游步道,15米以外的厂房继续保留,所以它的立面有两种颜色。”衙前镇党委书记施海勇告诉记者,“拆”是为了从源头治水,“建”是为了还河于民。

  这无疑是件高难度的事情,好不容易做通了厂房老板的思想工作,但要把房子像蛋糕一样从中间劈开,拆一半留一半,施工难度非常大。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施工队把挖掘机开上了厂房楼顶,蚂蚁搬家式的一点一点把半幢厂房拆了下来。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治水必先治源。为了做到这一点,传统工业强区萧山打响了“三清一配”攻坚战,设置沿河15米红线,以沿线低端产业最多、沟通区内河道最广、整治要求最为严苛的萧绍运河作为突破口,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拆违日”“互看互学”大比武、集中拆违坚攻月和对标销号等活动。

2.jpg

官河老街段整治前后对比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清除河道两岸15米内违建近180万平方米,清淤泥389万立方米,清查整治排放口3万余个,引配水10亿立方米,全面完成剿劣工程。

  在这场攻坚行动中,全区干群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面对”和“不畏缩、不害怕、不犹豫”的工作态度,启动了“7+0”工作模式,展现了强大的“韧劲”。

  复兴两岸文化

  用“巧劲”还美于民

  治水,不仅需要“韧劲”,更需要“巧劲”,跨区域治水,正是萧山使用的“巧劲”之一。

  为进一步推进杭绍两地杭甬运河(西小江)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系统治理,促进上下游、左右岸机制联动、水岸共治与水质提升,8月7日,“杭绍共护一江水 共建共享幸福河”的杭甬运河(西小江)“流域共治”启动仪式在萧山衙前镇举行。杭州市林水局、绍兴市水利局、萧山区治水办、柯桥区治水办当场签订杭甬运河(西小江)“流域共治”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跨地市的省级幸福河湖示范创建样板,引领全省河湖流域化管理新模式。这意味着,践行“两山”理论,让生态优先,萧山率先在流域共治从思考走向实践。

  8月12日,萧山新塘街道协同所前镇、绍兴杨汛桥街道开展联合巡河活动,打击非法捕捞、整治河道环境。

  杭甬运河(西小江)河宽水深,兼航运、灌溉之利,杭绍两地以河中为界,北侧为杭州,南侧为绍兴。因为地处两地交界,西小江河道的整治和管理一直是个难题。

  另外,在推进铁腕治水的同时,萧山还注重复兴两岸文化。

  在新塘街道里自横河之上,有一座青石板桥已经静卧上百年。没有平整宽阔的桥面,也没有雕梁画栋的栏杆,仅用青石板堆砌出一大两小的三个桥孔,便透露出一种简约、质朴之美。

  据当地人介绍,历史上先后有戴姓、罗姓乡贤出资修缮这座青石板桥,因此这座桥有两个名字,分别为戴家桥、罗家桥。如今,经过多年治理的里自横河清澈秀美,在这座老桥之上,看潺潺河水流淌,品两岸复兴变化,是当地村民生活中的小惬意。

3.jpg

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戴家桥(罗家桥)

  在新塘街道发扬古桥文化的时候,衙前镇则致力于把官河两侧的古色、绿色、红色资源串连成线,全力以赴做美环境,呈现“古韵官河、江南秀美”。

4.jpg

整治后的美丽官河

  除了打好“文化牌”,借用科技力量也是萧山治水使用的“巧劲”。

  新塘街道河网纵横,共有47条河道,总长度87公里。过去,为了巡河,当地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开始使用无人机这个高空“侦察兵”。

  河面上的船只,河边的钓鱼人,岸上堆放的物品……有了这个“侦察兵”的加入,当地治水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以往看不到、过不去的地方都被纳入了监控范围。另外,航拍的影像能精确地生成正射影像及地形数据,为建立“一河一册”提供了依据。

编辑:郭涛

城镇原创

乡村版未来社区什么样?在常山芳村,梦想照进现实 余杭塘栖镇借势借力成立人民调解中心 90后专业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绍兴越城区陶堰街道全力提升美丽城镇“颜值” 绍兴越城区马山街道绘就美丽城镇文明实践风景线 浙大城市学院“行走的中国传统文化”暑期实践团赴宁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实践 7月浙江美丽城镇建设进度加快 五地市样板创建乡镇项目率先实现100%开工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