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岙革命纪念馆
民宿一角
浙江在线8月17日讯(记者 王益敏)盛夏之末,登临上虞覆卮山景区。千年梯田、百年古村在眼前相互辉映;长满了绿刺的板栗挂满枝条,蜿蜒而下的溪水环绕山间,沉醉于此,让人感叹世外桃园般的宁静之美。
山麓有村名为许岙,70多年前,因一场战斗闻名省内外。那是1945年6月7日至20日,浙东游击纵队发动讨田(岫山)战役,历时14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共歼敌1000余人,攻克碉堡28座,使浙东10万人民获得解放。
如今,景区周边的“红色游”连同着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越描越精致。
74年前,一场14昼夜的鏖战
如今建纪念馆一年吸引3万人
覆卮山,因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主峰海拔861.3米,是上虞区最高峰。地处覆卮山景区核心位置的许岙村,地处偏远,从上虞城区出发,开车要一个多小时,四面都是山。“那场战斗,已经过去74年,可直到今天,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仿佛就在昨天。”年过古稀的贝柏冠老人,曾是村里的会计,过去四五十年间,他不断收集着关乎那场战争的印记,“好让后人不忘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10多年前,许岙战斗纪念馆开建,如今建筑面积达近千平方米。内设许岙战斗主要经过的沙盘模型、许岙战斗简介、参战的浙东游击纵队主要领导简介、当年土枪土炮武器展示等。贝柏冠老人向记者讲述当年14天14夜鏖战的悲壮历程。
当年日军来过一次许岙,当时正值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年糕、粽子等食物,他们抢了不少。让许岙人不得安宁的,还有田岫山部队的入驻。
田岫山在许岙的崇山峻岭间建起了碉堡,一共造了28座,都是用花岗石砌成的,非常牢固,其中有7座是主碉,都有名字。造这些碉堡,让老百姓吃够了苦头,许岙百姓都去做工了。很多兵士还会时不时地骚扰村民,谁家有好吃的,他们也抢着吃。1945年5月,作为当时国民党杂牌军三十师所属八十八团团长的田岫山,第三次公开投日,被日寇收编为伪中警第三特遣部队。
为铲除田岫山这个“毒瘤”,浙东游击纵队作出决定,发起“讨田战役”。1945年6月7日凌晨5点,许岙攻坚战开始打响。浙东纵队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一举攻克5座碉堡。
这些碉堡中,最难攻克的是锦锋碉,也就是最后一个被攻克的碉堡。直到6月20日清晨,田父带领家眷及官兵百余人向攻坚部队投降。至此,历时14个昼夜的许岙战斗胜利结束。战斗共歼灭、俘虏“田伪”1000余人。
如今,为了纪念那场战斗,村里还在原址将曾经的碉堡重建,“这座碉堡就是永泰碉,是七座主碉之一。”贝柏冠说,山下,当年最为惨烈的战斗就在这里发生,很多见证过的村民形容为“一片火海”。
贝柏冠说,近年来,知道许岙战斗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去年纪念馆开始扩建,今年5月21日新馆启用后,一年吸引近3万人来这里参观访问。
年轻高校老师筹千万开民宿
“红绿互动”让老区焕发新机
近年来,在“红色旅游”热带动下,许岙村周边大片的绿水青山,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金字招牌”,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37岁的熊晖老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情有独钟。作为浙江某大学的一名年轻老师,他利用假期,在当地做起“情怀加面包”的事,“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适合开发民宿。”
“我们以创客抱团众筹的方式,投入1000万元,对14户农户的9幢荒废破旧老房(23间楼房、11间平房)进行改造,项目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带动激活流转闲置山林、耕地30余亩。”熊老师说,在岭南乡建民宿,一共有100个股东,他们将这个项目定名为沐格山居民宿。
“这里是革命老区,我们期待在民宿建成后,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方式,让我们成为当地研学基地、红色教育的场所、亲子教育的乐园。”熊老师说,根据之前的经验,民宿旺季在周末、在暑期,“但这样的时间,总共只占了全年的35%左右,我们重点要打造剩余65%的时间,不仅让项目有更多经济效益,也是希望借助老区特有的红色资源,打造全新的’红色主题游’。”
“一天一个样!”帮助修缮民宿的村民朱珅灿感慨万千。据悉,沐格山居民宿项目20年租期,一共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为农户带来200万元收入。
青山绿水间的红色记忆
串成一片乡村振兴大风景
与许岙村、岭南乡紧邻的陈溪乡,同样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珍坑村就建立了虞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此后,在陈溪及周边地区开辟了后勤基地,设立了“九厂两院”,为抗战前方制造、输送了大量军需物资。
7年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陈溪乡结合通泽广场建设,开始新建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随后,通过纪念馆与周边石笋山景区、通泽古寺及雪花潭景区等互相配合,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环境相映成辉,吸引了大量游客,年均游客超过30万人次。
由“红色游”带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资源,也吸引更多离乡游子回家创业。王炜荣是陈溪乡虹溪村走出去的第一位名牌大学学生,复旦大学毕业的他在上海从事酒店行业多年。去年,他回归故土,将一栋废弃的茶厂改建成了高端民宿——雪花谷,如今每一个周末,几乎都是满房。也让越来越多的上海朋友、外国友人透过民宿这扇窗户感受陈溪这个秀美的虞南小镇的风情。无独有偶,55岁的王建江一个多月前建起了一幢3层民房,房子依山旁水而建,故名“山溪民宿”。结合他之前承包的漂流和农家乐项目,“我想把它们一同打造成杭州、上海等中老年游客避暑、闲住的又一选择。”
“小盆景”串起乡村振兴“大风景”。如今,位于上虞南部的岭南、陈溪等革命老区,特色民宿如星星之火,遍布各个村,涌现了一批诸如覆卮山居、沐格山居、雪花谷等中高端民宿,当然,也有像王建江这样自家改造的平民农家乐。小小民宿已然成为小山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也铺就了当地盘活山区闲置资产、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
“让游客在这里接受一线的红色教育,也让他们在这里尽享山水之美、乡村之丽,更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甜,向着幸福新农村的目标迈进。”当地一位负责人说,这是当地部门共同的心愿,也是老百姓的呼声。
贝柏冠老人在纪念馆讲述当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