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罗烽)檀燕山下办农校,五经牌坊刻名士,下管耕读文化积淀深厚。但缺乏有效保护,五经牌坊没入了寻常民居,管溪书院无迹可寻,徐氏十八堂消失殆尽。传承历史文脉,重塑文化之光,是小城镇整治的灵魂所在。
寻迹弄堂文化
下管素有“弄堂九十九”的说法,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弄堂构成了杂乱难治的背街小巷。下管政府坚持保护性修复,与弄堂谈 “恋爱”,为她梳妆为她命名。把背街小巷分20个网格,以死角清理、边沟整理、管线梳理、断壁修理为重点,镇村干部连续攻坚,累计出动2500余人次,清运垃圾近2000吨,实现了干净整洁的弄堂面貌。孝义弄、进士第弄、合顺弄等一块块弄堂名牌的上墙,显示了下管弄堂的别样韵味。
传承管溪文化
管溪是下管的母亲河,孕育了勤劳善良、守信重义的下管人。在这次整治中,我们立足打造“一溪两岸”风景线,改造沿溪立面、扶栏,进行植绿补绿,营造了青瓦白墙、青山绿水的江南山水花卷。同时,对五经牌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提升,集资新建积善堂,改造幸福亭公园,使管溪的内涵更加丰富。
重塑古镇文化
千年古镇,百年老街。老街是下管古镇的独特记忆。整治中对下管老街进行了建设上的留白,文化上的重塑,挖掘考证老街老字号,重挂店铺牌、重布繁华景,彩绘惜字篓的典故,编写《管溪忠孝传》,重塑了积学积善的古镇文化。
“小桥流水人家,四书五经灯下,此心安处是吾家”,文化是乡愁所系乡情所归,我们的小城镇,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重剂起沉疴,古镇焕新颜。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下管镇做了很多以前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解决了以前想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集镇面貌从此干净有序,群众拍手称好,千年古镇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