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叶锡挺)天气晴好,安吉县报福镇村级物业联建房内一派忙活景象。带着土渍的5000斤冬笋刚完成堆放,5名工作人员又将印有安吉冬笋标识的竹篮、麻布袋卸下依次摆放。这两天,这些冬笋将完成包装,并于今天乘着专门的物流车,发往物美超市浙江地区各大网点。
如今,浙北少数民族村的冬笋销路广了,新鲜的冬笋也进入了杭城百姓的餐桌。今天上午,少数民族村农副产品进超市签约发布会在物美望江店举行,为少数民族农副产品打开销售渠道的同时,让城市地区引进更多更好的农副产品。
浙北畲村携手物美超市
村民在家门口卖笋增收
报福镇中张村位于安吉的西南,是浙江最北的畲族特色村景区,之前这里的冬笋并不好卖,产量要大于销量,每当冬笋销售季,是每年村民又喜又愁的时候。“今年的五万斤冬笋有销路了!”中张村福灵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驰笑着告诉记者。
原来,合作社有千亩竹林,以往的冬笋季他们的销路来自县里的土特产店、礼品店,渠道比较单一而且配送的物流成本较大,“现在能把冬笋卖进超市,依靠统一物流、数以百计的物美门店资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超市那边说冬笋越多越好,就怕到时产出跟不上。”程驰开心地说。
上月,报福畲林福美笋竹专业合作社成立。该合作社涵盖了全镇10余家竹林大户、村级笋竹专业合作社,拥有2000多亩的竹林资源。从明年起,“畲林福美”名下的竹林地,将作为安吉县专业笋用林示范基地进行培育。
“与以往竹林又卖竹又卖笋不同,我们的笋用林示范基地是‘专业’卖笋的。”报福镇常务副镇长江维平解释,“报福已开始对竹林地进行修整,尽最大可能提升竹笋产出能力,也让城里人吃到美味的冬笋。”
对村民来说,安吉冬笋进城卖,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统里村村民高光华有160余亩的竹林地,仅以冬笋计算,开展笋用林培育后,每亩可产出300斤,一个冬季,他就能收获十余万元的毛利,“这几乎与开农家乐的效益持平,当然这是要在冬笋能卖得掉的情况下。”他说。
市民在物美购买今天早上刚运来的安吉冬笋。夏鹏飞摄
五家门店有售安吉冬笋
我省着力民族地区发展
今天上午,在物美望江路店的冬笋销售专区格外热闹,一大早就有市民排队来买安吉冬笋。
“早上来了一趟,看人多想晚点来,想不到快11点了人还这么多。”市民张奶奶拎着刚买的5株冬笋往人群外面挤,“这笋是极好的,我们家都喜欢吃笋,烧了几十年的菜,看得出来。”张奶奶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今天安吉冬笋进超市会在物美文一店 、望江店、乔司店、下沙云水店、九堡店等五家门店展开,想尝鲜的市民可以去看一看。
其实,冬笋进城有赖于我省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今年初,浙江省政协多次调研安吉县民族村时了解到安吉县多年来竹笋产量颇高,但市场销售波动较大、滞销的状况时有发生。于是,在省政协委员、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理事长兰兰的积极协调下,经过多方协商,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促成了物美商业集团与安吉畲林福美竹笋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项目。
“我是畲族人,加上省政协委员这个职务,更应该为畲族的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城里人吃上新鲜高品质的竹笋,少数民族农民又能增收,两全其美。”兰兰在谈促成这件事的初衷时讲到,“希望未来还有更多项目和机会,为民族同胞和城市居民之间架起一座又一座友好桥梁。”
记者了解到,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是浙江省首家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自2014年成立以来,承担了政府在民族工作的宣传、联谊和服务的部分功能,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